##EasyReadMore##

2007年6月22日 星期五

古樓蘭葬身沙漠

 


古樓蘭葬身沙漠
 
  在新疆天山以南,橫亙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之東,有一處已乾涸的湖泊窪地,被稱為羅布泊窪地,面積十萬多平方公里。從衛星像片上看,羅布泊是一圈一圈的鹽殼組成的荒漠!然而歷史上羅布泊曾經有過輝煌、燦爛的一頁,這裡曾活躍著一個人口眾多、商賈雲集的繁華名城─樓蘭。


  羅布泊又名羅布淖爾,蒙古語意為「多水匯入之湖」,這裡地勢低窪,曾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聚水中心,同時接納眾多河流,如東部的疏勒河,西部的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等。《山海經》稱之為「幼澤」,一世紀時的《漢書》描述它「廣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


  歷史上,沿羅布泊北岸和孔雀河故道是最早開闢的「絲綢之路」,後來羅布泊南岸又有「絲路南道」開通,商賈不絕,人煙稠密,東西方文明在這裡交流融匯。著名的樓蘭古城就位於羅布泊西北岸。


  文獻中,樓蘭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樓蘭、姑師邑有城郭,鹽澤。」樓蘭「出玉,多茵葦、怪柳、胡楊、白草,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囊駝。」但公元四世紀之後就再無記載了。1224年,馬可?波羅經過此地時,這裡只有漠漠黃沙。


  在清乾隆時期繪製的「嘉峪關到安吉延等處道理圖」標示著「魯普腦兒」(羅布淖爾),古城遺址在那時可能已被發現。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於1901年發現古城遺址後,引起世人關注。經過近百年對樓蘭古城的發掘研究,樓蘭昔日的繁華,部分地為人們所知:有一條從西北流向東南的古水道穿城而過,城內街道分明。城正中是官署,官署房是土坯牆,高大的門柱、朱漆的棟樑,顯露著當年的豪華;南部是居民區,有的宅院有正房、廂房,屋後還有果園。古城東有一座高大的佛塔,五里外有一座佛寺;城東北的土堆是漢代驛站的遺址;城西北與西南有成片的胡楊林。樓蘭遺址周圍有不少墓地,發現有大量來自黃河流域的絲綢織錦,也有西亞風格的毛布。在樓蘭城內還發現了大量漢文木簡、漢代錢幣、羅馬風格的玻璃器皿等。


  那麼,樓蘭為何魔法般的從繁華的城邦湮沒到沙漠裡而成為神秘的死城呢?學者們的看法可分為兩大類。


  一是羅布泊自然北移說。 據考古學家所獲木簡文書推斷,古樓蘭城氣候濕潤、植物繁茂。漢魏時期的羅布泊就在古樓蘭遺址附近,當時北面的孔雀河與南部的車爾臣河都匯入塔里木河,然後經庫魯克河,在樓蘭古城北注入羅布泊,羅布泊湖水孕育了樓蘭城的文明;後來由於羅布泊北移,樓蘭城水源枯竭,樹木枯死,當年興旺的城市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居民們棄城別走,尋找新的水源,樓蘭古城也隨之逐漸毀滅了。羅布泊在歷史上的變遷是樓蘭失蹤的重要原因,這一猜測已為大多數學者肯定。


  二是人為環境破壞說。這一說法主要來自中國學者,他們認為人為的因素與社會環境的影響是樓蘭衰亡以至湮沒的重要的原因,羅布泊水只是在人的控制、指揮下,才改變了它的進程。


  他們的理由是,羅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處,湖水不可能移到別處去。鑽井分析,湖盆沉積物、孢粉說明,這裡3000年來一直有水停積,湖泊的沉積作用從未中斷。湖盆周圍的湖堤,鹽殼堅硬如鐵,不懼風蝕。湖水確因注入徑流而變化,水量有過盈虧,但卻未曾越出最外層的湖堤。30年代,人們可以盪舟進入羅布泊,50年代,還可見湖水蕩漾。只是人工在來水方向上建起了「大西海子」水庫後,美國衛星1972年的照片才揭示:羅布淖爾湖走完了它最後的一程,已經化作一個乾涸的湖盆。


  後來,考古學家們發現樓蘭荒原的一件佉盧文木簡,上面寫有規定「絕不能砍伐小樹」,「嚴禁砍伐活樹,砍伐者罰馬一匹。」因而認為當時人們對林木大規模的破壞,導致徹底毀滅自身生存的基礎。同時人口增加、過境商業繁榮,對樓蘭沙漠田地的農業生產,增加了不小的負擔。這些都是人為的因素決定了樓蘭古城的毀滅。


  人與自然本是融為一體的,自然為人所成所住。自然需要人的善心呵護。從中國學者的發現,人為的因素決定了樓蘭古城的毀滅應該可以肯定。那麼人的什麼因素起了決定性作用還是不清楚。樓蘭古城曾經輝煌過,但毀滅了,像歷史上有許多輝煌的城市一樣,毀於彈指間。有兩點需要指出,在消失之前,樓蘭生活奢侈,人種雜混,文化混亂。最終的消失受到前所未有的大風沙襲擊,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聲如厲鬼,一座城池在混濁模糊中轟然倒塌了,走到了命運的盡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