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7年5月8日 星期二

換個角度重新認識生命(一)

 


換個角度重新認識生命(一)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
人生觀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的人生觀引導正確的行為,錯誤的人生觀


引導錯誤的行為,人的幸與不幸與此密切相關。
近代以來,實證科學取代宗教,成了主宰大多數人人生觀的主導思想。站


在實證科學的角度審視人生,神是不存在的,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空間,


人是由低等生物進化而來的。人無論活多長,都只有一生,肉體死亡後,


一切便歸於消失,什麼都不存在了,生前的善與惡,死後不會有任何報應


-----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正是這種建立在實證科學基礎上的人生觀導致


了當今社會波及全球的道德下滑、世風日下和生態破壞-----人類正在自己


毀滅自己!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也是為了拯救我們每個人自己,迫切需要我們跳出實


證科學的框框,把傳統思想與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結合起來,換一個新的


角度來重新審視人生。
這是一項重大的工程,涉及廣泛的內容,本文只是一點粗淺的嘗試,意在


引發更多的有心人來一起探討和完成這項課題。
一、人有靈魂嗎?
墳墓並非人類的最後歸宿,死亡也不是我們最後的結局;天國應該是人類


居住之處,永生才是我們美好而真實的盼望! ——題記
人死之後是否真的存在靈魂?這是個許多人都曾想過或正在想著的問題。
對此,自古以來一直存在兩種相反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人是有靈魂的,


人死之後靈魂依然存在;另一種觀點則否認靈魂的存在,認為人死之後便


什麼都沒了,一了百了,生前的一切都成了雲煙。
那麼人究竟是否有靈魂?人死之後靈魂究竟是否存在?本文想告訴你的是


,科學的發展已經為靈魂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 靈魂觀念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古老思想
靈魂的觀念產生於人類的遠古時期,它大量地反映在各民族的早期神話和


傳說中。
《聖經》記載說:“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的鼻孔


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上帝吹的這口氣,不論從什麼角


度來理解都是靈魂。《聖經》的意思是說,當一個人有了靈魂之後,才是


一個有意義的活人,否則他只是一堆肉,一種動物而已。
印度沿海穆裏亞人的神話說,上古時期,大地一片狼藉,有兩個幼小的孩


子,神在他們背上捅了一下,從而把生命放到他們的身體裏,神的指印至


今留存。神把什麼東西放進了人類始祖的軀體裏呢?顯然,那就是靈魂。
阿拉伯的神話說,上帝使泥土形象有了生命,賦予它理想的靈魂。
美洲印第安人、非洲土著人等的神話裏也均有神創造人時賦予人們靈氣一


類的記載。
縱觀靈魂觀念的產生,可以說在世界文化中具有極大的同一性。也就是說


,世界上不論任何民族都有關於靈魂存在的觀念,不管是遠古時代的信仰


,還是上古時期的宗教;不論是非洲還是亞洲;也不論是白種人還是紅種


人,關於靈魂的學說是不約而同產生的。
 科學的發展已經為靈魂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靈魂觀念其具體內容各不相同,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


中,這種觀念更是發生了許多變化。但不管有多大差異,經歷了多少變化


,人類對於靈魂的定義在本質上仍然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是指一種存在於


人的肉體之中,但又不同於人的物質肉體,而且在肉體死亡後仍然能夠獨


立存活的生命體。
儘管關於靈魂的有無從古以來一直存在著爭論,但在現代科學產生之前,


由於宗教的巨大影響,相信靈魂存在的觀念可以說深深的紮根於世界各個


國家和民族人們的思想之中。而在現代科學產生之後,這種觀念則遭到了


科學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按照實證科學的標準,只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東


西才是真實存在的,而靈魂則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不可證性是它最突出的


特點之一。因此,隨著科學的日益昌盛,相信靈魂存在的人越來越少。
但問題是,實證科學雖然不能證明靈魂的存在,同樣也不能證明靈魂的不


存在,既然不能證明這一點,那又怎麼能斷定靈魂不存在呢?
令人欣喜的是,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科學探索的深入,昔日科學與靈魂的對


立如今正在漸漸消解。今天,世界上不相信靈魂存在的科學家固然仍有許


多,但也有不少科學家包括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尖端科學家們贊同靈魂存


在的觀點,他們通過自己的科學實驗對靈魂的奧秘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並


取得了大量明顯的成績。
1963年獲諾貝爾醫學獎的英國科學家約翰• 艾克理教授在他的獲獎論文中


說:“神經細胞彼此之間有無形的溝通物質,這就是靈魂的構成。人體內


蘊藏著一個非物質的思想與識力的‘我’,它控制著大腦,就好比人腦指


揮電腦,它使大腦內的腦神經細胞發動工作,這種非物質的‘識我’,在


肉體大腦死亡之後,仍然存在並仍能有生命活動形態,可以永生不滅”。
英國另一位著名科學家柏頗博士經過實驗研究後,完全同意艾克理教授的


結論。柏頗是二十世紀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獨創的“科學正統的辯證


系統”理論,至今仍為世界科學家們所採用。他和艾克理都因特殊貢獻的


科學成就而被英國女王冊封爵位。英國基勒學院的麥楷博士說:“至今仍


無一種已知的學說和實驗足以推翻艾克理和柏頗博士的生物有靈魂的理論


”。
美國加州工學院著名神經生物學家史柏理博士,曾經以其分解人類大腦兩


半球的詳細功能學說而獲1981年諾貝爾醫學獎。他說:“人的自我是一種


嶄新的必要的非物質,只出現於複雜分層結構組織的肉體大腦,控制著大


腦的每部分,制約著合計一百億個腦神經細胞的機械功能的本能活動。 


全世界很有名的數學家約翰• 馮• 紐曼博士,曾經發明精密的數學定理


,為新興的“量子學”奠下基礎。他也提出了驚人的新理論:“人體可能


具有一種非物質的‘識我’控制肉體的大腦和遙控物質。”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神經學系及心理系主任史諦文遜博士,根據科學家的靈


魂不滅理論,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對靈魂不滅和轉世輪回(再生)進行了


大量的實際調查和研究論證,並出版了著作進行論述。他說:“有確鑿的


科學實驗和現實事例的證據,證實東方古老的靈魂轉世輪回的理論是真實


的。”
1978年,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神經生理學家艾克爾斯總結他多年的研


究經驗,提出了一個驚人的新觀點:大腦的興奮並不等於精神和意識。他


認為人有一個獨立於大腦的“自覺精神”,大腦只是它的物質工具而已。


他說:“我們每個人在胚胎發育或幼小的某個時期,就具有非物質的思維


和自我領悟能力,這種人的‘靈魂’,使我們具備了人類的特徵:意識、


思考、愛。恨、怕等。”他推測,非物質的“自我”在物質大腦死亡後依


然活著。
上述科學研究的大量成果足以表明,科學已經為靈魂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


證據。
 靈魂存在的科學證據:瀕死體驗
科學為靈魂存在提供的證據是有多方面的,其中最具影響也最有說服力的


當數“瀕死體驗” (Near Death Experience, NDE)。
所謂“瀕死體驗”,指的是死而復生的人,也就是心臟停止跳動或大腦功


能停止的人重新活過來後所敍述的死亡來臨時刻的主觀體驗。
早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就曾記錄過一個希臘士兵死而復活後回憶他進


入彼岸世界的情景。研究表明,“瀕死體驗”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現象,不


但古代有,現在也有;不但東方有,西方同樣有。不同年齡、性別、民族


、文化、職業和信仰的人群中都有大量的人有過這種體驗。據美國著名的


統計公司蓋洛普公司調察估計,僅在美國就至少有1300萬至今健在的成年


人有過瀕死體驗,如果算上兒童,這數字將更加可觀。
目前, 瀕死體驗現象正在吸引越來越多來自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其中很多


是自己原來研究領域中的佼佼者。有關瀕死研究的論文不斷發表在國際權


威醫學雜誌《柳葉刀》 (The Lancet)和《瀕死體驗研究》(The Journal


of Near Death Studies)上。1978年,在一些學者的倡議下,國際瀕死體


驗研究協會正式成立。可以說, 科學界對這一神秘領域的研究方興未艾。
近代瀕死體驗的研究始於瑞士地質學家阿爾伯特•海蒙(Albert Heim)。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他從自己的一次親身經歷開始了對瀕死體驗的研


究。
海蒙愛好登山,一次,他在攀登阿爾卑斯山時,被一陣大風吹落懸崖。在


那一瞬間,奇蹟發生了-----
“仿佛在一個離我有些距離的舞臺上,我見到了各種形象出現的我及我的


整個過去。我看到自己是這曲戲的主角。每件事物似乎都被天堂之光美化


了,沒有悲傷和焦急,一切都那樣絢麗。我曾遭受的悲慘經歷的回憶十分


清晰,但並不令人悲哀。沒有衝突和矛盾,衝突已轉化為愛意。高尚與和


諧的思想主宰並統一著單獨的印象。一種神聖的寧靜感如同奇妙的音樂一


般滌蕩著我的靈魂。 ”
這次經歷促使海蒙對眾多有過類似經歷的人進行廣泛的研究,包括戰爭中


受傷的戰士、從建築物上掉下來的建築工人、差點被淹死的漁夫等等。


1892年,他在研究論文中提到:在他所調查的30名墜落倖存者中,95%的人


說在瀕死過程中感受到平靜和快樂。他還發現他們的體驗過程極為相似:


眾多飛快的意識活動,預知結果的超凡能力,時間的彌散意識,飛速地回


顧一生,目睹超自然的美麗景象,耳聆天上仙樂繚繞--
“沒有一絲悲哀,也沒有在輕微危險中可能出現的大恐懼……沒有緊張絕


望和痛苦,只有嚴肅、深深的接受;精神的明晰和高速活動。 ”
海蒙的研究仿佛強大的催化劑,使眾多研究者循著他的腳步前行。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能從死亡狀態下被救醒並報告大量的


瀕死體驗。不管體驗者來自哪一種文化,處於哪個時代,或信仰何種宗教


,瀕死體驗的內容和對本人的影響都極為相似。在對大量事例進行歸類的


基礎上,心理社會學家肯尼斯• 賴因格將瀕死經驗基本歸納為五大階段。
第一階段,安詳和輕鬆。持這種說法的人約占57%,其中大多數人有較強的


適應力。覺得自己在隨風飄蕩,當飄到一片黑暗中時,心理感到極度的平


靜、安詳和輕鬆。
第二階段,意識逸出體外。有這種意識的人占35%,他們大多數覺得自己的


意識游離到了天花板上,半空中。許多人還覺得自己的身體形象脫離了自


己的軀體,這種自身形象有時還會返回軀體。
第三階段,通過黑洞。持這種說法的人占23%,他們覺得自己被一股旋風吸


到了一個巨大的黑洞口,並且在黑洞中急速地向前衝去。感覺自己的身體


被牽拉,擠壓。這時他們的心情更加平靜。
第四階段,與親朋好友歡聚。黑洞盡頭隱隱約約閃爍著一束光線,當他們


接近這束光線時,覺得它給予自己一種純潔的愛情。親朋好友們都在洞口


迎接自己,他們有的是活人,有的早已去世。唯一相同的是他們全都形象


高大,絢麗多彩,光環縈繞。這時,自己的一生中的重大經歷在眼前一幕


一幕地飛逝而過,其中大多數是令人愉快的重要事件。
第五階段,與宇宙合而為一。持這種說法的人占10%,刹那間,覺得自己猶


如同宇宙融合在一起,同時得到了一種最完美的愛情。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能從死亡狀態下被救醒並報告大量的


瀕死體驗。不管體驗者來自哪一種文化,處於哪個時代,或信仰何種宗教


,瀕死體驗的內容和對本人的影響都極為相似。有人質疑瀕死體驗的報告


究其本質是主觀性的個人經驗,到底是否有客觀的可證實的依據可循?康


乃狄格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肯耐斯• 瑞恩(Kenneth Ring)博士這樣回答,“


最客觀的並可證實的資料是瀕死體驗中的離體經驗的部分。人們在離體時


會看到一些事物。這些事物是科學家們能調查驗證的。”例如,一位叫弗


雷得•斯庫恩梅克 (Fred Schoonmake) 的醫生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市任聖•


路克斯(Saint Luke’s) 醫院心血管主任期間,報告他的一位女病人在經


歷瀕死體驗時有離體經歷。該病人是位盲人,但卻在靈魂離體時“看到”


房間中有十四個人。雖然她不能辨別色彩,但卻在靈魂離體時“看到”物


體,並能準確地描述手術室中發生的事情。斯庫恩梅克醫生說就好像這位


女病人真的看到了一樣:她的描述與事實完全相符 (《生命的另一面:瀕


死體驗探索》,Evelyn Elsaesser Valarino,1997,89-90頁。On the


other side of life: Exploring the phenomenon of the Near-Death-


Experience Evelyn Elsaesser Valarino, 1997, p89-90) 。
此類事例,不勝枚舉。由此可見,靈魂離體經歷是可確證的客觀存在,這


些為瀕死體驗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有被科學家調查驗證過的瀕死體驗,無一例外都是當事人在經歷了嚴格


的現代科學意義上的死亡之後所發生的。科學不承認靈魂的存在,按照它


的觀點,人死了生命也就不存在了,死了的人是決不可能再像活著時那樣


有任何感覺的。但瀕死體驗卻提供了完全相反的事實,再確鑿不過地表明


,人死之後仍然是有感覺的,而這感覺顯然不是也不可能是來源於已經死


亡的肉體,而只能來源於獨立於肉體之外在肉體死亡後仍然存在的另一種


生命體,這不正是自古以來人們所說的“靈魂”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