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7年5月7日 星期一

《蜘蛛人3》


《蜘蛛人3》
這個夏天陸續上檔的重量級影片中,砸下2.5億美元拍攝的《蜘蛛人3》,


挾前兩集全球橫掃16億美元票房的聲勢,率先於5月全球風光上映。筆者


恰巧參加了在台首映的機會,特將心得訴諸於文字以饗讀者。


 
當然在《蜘蛛人3》裡面有的是飛簷走壁,低來高去的炫目特技,只可"眼"


會,不可言傳,觀眾們只有親臨現場才能體會,恕不多言。筆者比較感興


趣的是每個角色的人性演變,這才是電影的主軸,也是每部電影不可缺少


的重要元素。
劇情完整承接前作 主角情誼畫下句點


從一開場就以插畫及前兩集的關鍵片段引出觀眾們對前作的的記憶,而兩


個多小時的劇情中對主角彼得帕克(蜘蛛人)、瑪麗珍華生、哈利奧斯朋


(漫畫中角色綠惡魔II)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著墨甚多。三人本來就是高


中同窗好友,但是在哈利之父綠惡魔的死亡和兩人對瑪麗珍的友情轉變為


愛情之後,三個角色之間的濃厚感情開始被欺騙、背叛、仇恨、妒嫉、報


復所淹沒,在哈利短暫失憶的期間,原本勢成水火的彼得和哈利難得找回


昔日的友情和信任,在劇情的最後雖然哈利恢復記憶,但是真誠的友誼始


終戰勝了兩人之間的摩擦。哈利的死為主角們的情誼畫下句點但仍算圓滿


,劇情交代的並不突兀。



後天觀念矇蔽善良本性


每個重要角色都出現了內心複雜的轉變過程,而且清一色都是從原本的純


樸本性演變為複雜的人心。其實這些正像是每個人進入社會的大染缸中形


成的後天觀念。彼得的後天觀念是自負、傲慢還有憤怒,哈利的後天觀念


是妒嫉和報復,沙人的後天觀念是一錯再錯,不敢面對現實,劇中跟彼得


在同一報社的新攝影師艾迪(毒液)的後天觀念是不擇手段。當後天觀念


變的頑固,人的行為就不是依照自己的真正本性,而是被後天觀念所帶動


,如果把那些後天觀念及其造成的行為又當成是自己,那就永遠被觀念所


限制及操縱,找不回真正的自己。片中哈利因為意外的失憶(忘記後天觀


念)反而找回了前兩集也難得出現的純真和善良,其實那才是他真正的自


己。


善惡選擇存乎一心


巧合的是,劇情給了每個角色多次選擇善惡的機會,而每個角色最後的選


擇和所得到的結果可以說充分滿足了不同觀眾的要求(有正有負,善惡同


出)。當然主角彼得帕克是具有大悟性的人,能分清哪些是真正的自我,


哪些是後天的觀念。哈利的悟性比較差,就只能一直在父親的死中打轉找


不到出路,好在最後能打開心結,求仁得仁(為朋友犧牲)。沙人最後選


擇了停止犯錯而得到寬恕。反派角色艾迪不肯放棄邪惡給予自己的滿足而


自願被附體,當然劇情只能安排他一個死無全屍的下場。


揚棄自我黑暗面重返淳樸本性


主角陶比麥奎爾(彼得帕克/蜘蛛人)在戲中將蜘蛛人的正負兩面詮釋的


非常中肯,這也是蜘蛛人系列能在全球票房奏捷的不可或缺因素。在社會


中和常人一樣有正常的生活、工作和煩惱,另一方面卻具有超凡的本領能


成為眾人心中的英雄,恐怕大多數的觀眾都曾經這樣投射過自己。其實正


如本片所闡述的:最大的敵人將是自己。的確,若能戰勝自己後天形成的


複雜的人心,戰勝自己的黑暗面,重返本來面目,每個人都可以是真正的


英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