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南宋臨安中秋夜盛況

 


南宋臨安中秋夜盛況
 
文/鄧正粱


南宋吳自牧撰《夢粱錄》,是研究古代民俗的重要典籍,對於中秋節風俗的短文描述,讀來饒富趣味:


『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日三秋洽半,顧謂之中秋。此月色倍明於常時,又曰月夕。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懽。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圞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寠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懽,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翫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曉不絕,蓋金吾不禁也。』


開篇交代「中秋」的來歷。陰曆八月十五,恰在秋季三月的中間,故叫「中秋」。又由於中秋之夜,碧空如洗,月色皎潔,所謂「月到中秋分外明」,故民間又稱中秋為「月夕」。



接著,描繪中秋美景,筆端滿蘊著詩意,寥寥四句,一幅皓月當空、銀光萬里、清風徐徐、桂花四溢的中秋月夜圖,便躍然紙上。中秋之夜,不僅明月最圓,而且秋風送爽,玉露生涼,桂花飄香,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中秋之夜不但景色宜人,同時又有著種種情趣盎然的節日活動。中秋的節日活動,首推賞月,作者敘述民間賞月習俗,從三方面著筆:王孫公子、豪家巨室登高樓,豪宴作樂;普通市民,登小樓臺設家宴,子女團圓;陋巷貧民,則解衣買酒,不肯虛度此日。


文中描繪中秋美景、敘述賞月場景、刻畫人物情態,文字簡潔生動,卻寫來有聲有色,令讀者如臨其境,親睹其人,一幅南宋臨安城中秋夜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的民俗畫躍然眼前。


又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中秋之夜,所有酒樓都要修飾門面,雕彩牌樓,水果鋪子堆滿鮮果,夜市之熱鬧,為一年中少見。而男女老少,更是傾城而出,街上遊人熙熙攘攘,誠如《夢粱錄》所述:「婆娑於市,至曉不絕」,以至「蓋金吾不禁」,表明是夜官民同慶,夜間出遊街市,官家不予禁止。中秋之夜舉城同歡,至於通宵的盛況,於此又可見其一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