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花費100億 央視新樓遭質疑

 


花費100億 央視新樓遭質疑
 
 【8月22日訊】(記者文婧新聞綜述)作為妝點北京奧運形象的「五大新地標」之一的中國中央電視台新大樓,從2004年9月奠基以來到現在即將竣工,爭議質疑聲從來沒有斷過。除了它類似「比薩斜塔」的傾斜扭曲外形外,其結構的穩定性、天文數字般的工程造價,地段的選擇,實用性的欠缺以及是否一定要用「洋建築師」等等話題,一直引起國內外專家的質疑。


兩個傾斜15度的大樓不會倒嗎?


央視大樓由兩棟傾斜度在15度左右的大樓作為支柱,在高約180米處分別向外橫長度為67米和75米的懸臂,在空中來個別出心裁的「擁抱」。懸臂結構共14層,鋼結構總重約1.48萬噸,再加上混凝土樓板、幕牆、裝飾等,整個懸臂結構重量為5.1萬噸。有網友戲稱,剛剛從汶川大地震的驚嚇中緩過神來的人們,不禁為這個和地球引力對抗的遊戲捏把冷汗。


出於直覺,人們第一個問題就是:它不會倒吧?


按照官方的說法,這個建築可以抗9度地震。中國工程設計大師、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工程師汪大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們做了一個9米高的結構模型,按照最不利的荷載因素組合起來,放在一個能模擬地震的液壓平台上,上面安裝了數百個傳感器,用來監控塔樓上1萬多根構件的位移,並測量在不同情況下哪個部位承受的壓力最大。「震到9度也沒有震壞,確定是安全的。」


參與了央視安全性論證的建設部全國超限高層建築審查委員會的一位專家介紹:「如果有足夠的投資,加大每平方米的用鋼量的話,技術上是可以做到對安全性的保證的。」


為了加固,造價從50億變成了100億


據工程專家介紹,只要錢夠,用更多的鋼材把這座歪樓加固成一個鋼坨坨,當然能提高保險係數,但會引發三個問題,一是施工質量問題,在「豆腐渣工程」遍佈全國的時代,人們只能推測:「這個國家重點工程中的重點工程,施工質量應該沒有問題吧。」但是在建築業拿紅包,偷工減料的現象比比皆是,建材質量普遍得不到保證的今天,沒有任何人能對施工質量打包票,但誰敢透露一點央視大樓的施工問題,就會被扣上「洩露國家機密」的大帽子。


第二是央視新樓這樣的怪異結構世上尚無先例,本身就是試驗品。戴高樂機場候機樓也是出自於某位建築師的「大膽設想」,當然也通過了「安全論證」,但安全不到一年屋頂就塌了。


專家介紹說,建築設計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構造計算的精確度,特別是對一個龐大建築而言就更是如此。在高溫、嚴寒、風雨、振動等自然條件下,建築材料玻璃、鋼和混凝土膨脹、收縮,構造計算上的一點不精確都可能導致災難。而央視這樣「史無前例」的建築構造的計算,自然也是史無前例的,即使是9米高的結構模型也無法完全模擬真實情況,誰能保證計算百分之百精確呢?


第三個問題是造價。在抗震設計7度的情況下,預計工程造價為50億人民幣,而當後來把抗震設計提高到9度時,造價就翻了一倍,高達100億人民幣。而增加的這50億元的預算,只是為了彌補追求外形的怪異而帶來的不穩定的因素,並不會使建築比普通建築更安全、更抗震。而50億元就足夠再建10棟現代化大樓了。


央視的傾斜結果是世界上第一個試驗品,不但造價高,而且安全性能、施工質量很難保證。


大而全的結構與國際做法相悖
《經濟觀察報》2004年9月5日報導,協助央視新大樓的設計者庫哈斯做了許多外圍工作的方振寧認為:「雷姆‧庫哈斯顯然抓住了在中國的機會……庫哈斯明白這樣的電視台建築如果在歐洲的話,可能出於省錢、地皮等考慮,會把演播、製作等各個部門按照功能區分散開來建,而不會統一在一個建築裡面。但是在中國就有這樣的機會。」


央視新大樓由兩幢建築(主樓和電視文化中心)組成,建成後將有50多萬平方米,可容納10多萬人在此工作,可以播送250個頻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建築之一。央視新大樓包括主樓裡的行政管理區、綜合業務區、新聞制播區、播送區和節目製作區。以及電視文化中心裏的電視劇場、錄音棚、文化酒店、新聞發佈大廳、數字影院、大型視聽室、展覽區、多功能廳、地下停車場等設施。一句話:大而全。


最後還是老百姓承擔


關於央視新樓的資金來源,至今為止沒有一家大陸媒體公佈過這樣的信息。據建築專家介紹,「高技術」的建築非常容易老化。如巴黎現代藝術蓬皮杜中心,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建成三十年已大修過兩次,而維修費已超過建造費。央視新大樓也屬於「高技術」建築,將來必定需要巨額維修費用。


人們不禁要問,這100億建築成本和日後更多的維修費用,誰會來買單呢?有評論分析說,只有中國這樣的極權國家才會有央視這樣的建築產生,因為西方媒體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央視屬于政府宣傳部門下屬的國家機構,其費用自然由國家,也就是老百姓的納稅來支付,也就是說,還是老百姓來掏這100億元。


在西方民主國家,為了保證媒體自由、防止媒體成為政府的宣傳工具而無法履行監督政府的義務,西方國家規定,政府不允許擁有媒體,沒有任何一家西方媒體得到政府的資助,電視台都是私人辦的。而且為了防止壟斷,西方媒體行業一般各自有自己的品位,針對不同的觀眾群,像央視這樣財大氣粗的很少。


北大教授俞孔堅斥責央視「揮霍錢」時這樣說:「要建的央視大樓,用十分之一的錢就可以建同樣功能的建築。央視新址這樣的大樓,在西方,現在是不可能建的。」這個「城市景觀的怪胎」,「最終只能讓國家背上沉重的包袱」。(《中國青年報》2004年10月23日)


為讓傾斜的大樓不倒,必須加固里面的鋼筋結構。(Getty Images)


「極端現代派」用怪異外形割裂文化
央視大樓的建築師荷蘭人庫哈斯被人稱作「極端現代派」(ultra-moderne),在高喊「操你媽(文脈)背景」(Fuck the contexte)的庫哈斯眼裡,割裂文化,顛覆傳統即是「美」。參與設計招標的專家評委也認為,央視新大樓「是一個不卑不亢的方案,既有鮮明的個性,又無排他性」。「作為一個優美、有力的雕塑形象,它既能代表新北京的形象,又可以用建築的語言表達電視媒體的重要性和文化性」。


然而有建築學家反駁說,庫哈斯的央視大樓可以出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因為它沒有呈現任何一種文化的特徵,但在任何一個地方它都將和當地的景觀格格不入,不論是人文的,還是自然的。庫哈斯與他祖師爺勒柯布西埃一樣,崇尚「徹底砸碎舊世界」。為追求最顛覆傳統的目的,他們不惜「反建築」,甚至「反自然」,也要「反文化」。這個央視大樓反的就是中國文化的「中和」之氣和與自然的「風水」之諧。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河清教授(原名黃河清)評論說:「建築的本質絕不在於追求形式主義的新奇和挑釁性,更不在於純粹表現自我個性,— 這倒是西方「現代藝術」的本質。」 「建築的本質,首先是它的實用性或功能性:它是讓人們居住、生活、工作的牆體空間,人們應該在那裏感到安全,而不是每日提心吊膽(像身處央視「危樓」裡那樣)。其次是它的審美裝飾和文化內涵:古希臘建築象徵著理性和秩序,哥特式建築象徵著向上飛昇與上帝同在的希求,中國建築象徵著「中和」精神,平正而賦予變化,或樸素(白牆黑瓦)或華麗(紅牆金瓦),皆不失「中和」之氣。中國的建築,渾然應合了中華民族「溫柔敦厚」的文化精神。」「把建築當作'雕塑',是當代建築的一個重大誤區(以外形壓倒功能)」。


至於說這個方案「優美」,那麼幼兒搭的積木和它有一拼。唯一不一樣的是,幼兒不會用高深的語言去把包裝他的「作品」,而讓人們對他搭的積木頂禮膜拜。把建築當作「雕塑」處理,說明建築師已經開始把自己的意志放在了第一位,而建築的初始意義:「讓人舒適的居住」,則退居二線了。這正是藝術界和建築界越來越多的強調自我的表現。


《人民日報海外版》稱讚庫哈斯「使建築不再是一個容器,而是無數事件交互碰撞的一個反應體。」(2003年7月7日)。這是當今非常時髦走紅的前衛藝術的常用「話語」。但許多網友評論道:央視造型不好,像小孩的開襠褲。


一個網友調侃道:「北京市出台未來30年最具挑戰性的城市規劃,把鳥巢和國家大劇院分別遷址到央視新大樓的兩側,這樣,鳥巢,鴨蛋,加上立體大褲衩,構成一個氣勢磅礡的建築UFO社區。」


城市是一本書,從中可以讀到這個城市、乃至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變遷。北大教授張祥龍先生表示:「我們現在正在丟掉的已不是那些讓中國人蒙受恥辱、遭逢危難的東西,而是那使我們是一個中國人的東西,是那讓我們活得有意思的東西,」我們正在全力製造「一個完全沒有真正中國味道的世界」。


建新樓的理由不充足


十多年前,中央電視臺在軍事博物館附近有一棟現代化辦公大樓,為什麼要修建新樓,央視新樓設計師庫哈斯的外國發言人、瑞士OMA公司設計師莎瑞聲稱,是為了能容納250個頻道同時播出。央視官方補充說,因為2008年奧運會轉播的任務,現在的大樓已經超負荷運作。


據媒體業專家介紹,在英美等國,主要電視台均為私人所辦,如BBC,CNN, FOX等。它們的節目來源很大部份是專業製作公司,實行電視台和節目公司分離,即播出與製作分離的模式,這樣即大大減輕電視台的投入負擔,而且也能保證節目品質的高水平。


現在中國的電視一般只能支持60個頻道,哪怕央視能播放出250個頻道,人們也接受不了那麼多。而且為轉播奧運會建新樓的理由也不充分。上兩屆奧運會的承辦者澳大利亞和希臘政府兵沒有因為轉播而專門為電視台大興土木,而轉播工作也做得非常好,一般建個臨時的新聞中心就完全可以滿足需求了。


選址擠在CBD區,交通堵塞成隱患


央視新址地處北京交通最擁擠的商業中心區 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即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緊臨東三環,建成後將有50多萬平方米,可容納10多萬人在此工作,預計央視工作人口1萬人,加上每天去辦事的人,其中很多人都有車。還有依附在這個中國最大媒體身邊的上千家各類廣告公司、文化公司、策劃公司、製作公司和技術公司,遷址會帶動一大批從屬的企業跟著遷移,未來的交通問題必然令人頭疼。


一位在CBD區工作的員工在網上調侃建議央視遷入新址後如何解決交通問題:「央視將根據對面CBD寫字樓裡大多數工作人員的作息時間,決定將每天的黃金時間調整到晚上十點至凌晨兩點。」「央視新聞中心將要求記者在遇到北京市內突發事件時,必須改用自行車或者滾軸冰鞋前往採訪。」「央視將聘請位於財富中心的普華永道作為自己的審計公司,因為他們相關人員過來看賬的時候可以基本靠走。」


位于商業中心的中央電視臺新樓,本來交通就擁擠,經常發生車禍。


質疑反對聲被官媒封鎖
這幾年對於央視大樓的批評、非議、甚至是憤怒聲討從來沒有斷過,然而這些反對聲音在大陸媒體上卻從來沒有得到過它應該得到的一席之地,真正意義上的討論從來就沒有在公眾中進行過。


有網友評論說,現在大樓快要竣工了,那些拿別人的錢給自己臉上貼金的人又快要彈冠相慶了。從「鳥巢」,到「鴨蛋」,再到「立體大褲衩」,都是花費巨額資金修建的「建築新怪」,在中國還有那麼多沒有椅子不得不跪著上課的小學生,那些為了省錢而把教室修成豆腐渣的學校,那些生病了不敢去醫院的工人農民,還有考上大學沒錢交學費的貧困生,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個體制鼓勵這樣的燒錢,這才是最應該引起人思考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