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東風不來.柳絮不飛

 


《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東風不來.柳絮不飛
 
文/林添貴


2008年將在人類經濟史上留下深刻的痕跡。我們彷彿坐了瘋狂的雲霄飛車,不到一年之內,天上、人間走一回。


上半年,全球瘋狂搶奪物資,石油價格突破每桶100美元後一路攀升,直到7月11日登上147美元歷史高峰。國際原物料,從糧食到建材、礦產亦無不屢創新高。


然而,不旋踵間,北京奧運上場;全球經濟卻像變了天似的,從「二房風波」掀起金融海嘯,美國投資銀行巨擘雷曼兄弟首先倒閉,美林跟進仆倒,華盛頓互惠銀行收攤,最大的保險集團AIG陷入困境。歐洲各國銀行亦紛紛告急。


金融海嘯稍止,經濟冰河期悄然降臨。全球經濟進入衰退期。各國政府用盡一切財政、貨幣政策工具,力圖挽狂瀾於既倒、支大廈於將傾。大家無不把眼光投注到東方一條龍──中國。


中國當然不能自外於國際經濟大局。倘若美國、日本、歐盟等主要經濟體皆已陷入經濟衰退,中國經濟發展所賴的外銷市場,頓失所恃,北京除了讓人民幣貶值,保持外銷力量之外,勢必須以擴大內需市場來維持它的成長動力。因此,北京在11月初宣布即將投注4兆元人民幣來擴大內需,冀望「保八」──保住8%的經濟成長率。


最低程度,中國保住穩定成長,美、歐等國家即可爭取時間緩步復甦。最好的景象是,中國伸出援手,大家同舟共濟。是以,1 1月下旬在秘魯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胡錦濤居停的旅館貴客頻頻到訪,所為何來,人人心知肚明。


然而,我們在這個關鍵時刻展卷閱讀英國倫敦《觀察家報》前任總編輯賀頓(Will Hutton)出版於2007年初的《惡兆》,意義特別深刻。


《惡兆》的作者博採周諮,以常識推論中國經濟成長率不可能長久維持在高檔。英國《金融時報》今年11月初對北京4兆「救市」措施企圖「保八」亦提出適度警告:慎防中國在它的統計數字中攙入「三聚氰胺」──意即其中恐有不純、造假的成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的保守估計是,中國2009年的成長率在5%左右。


中國昔日稱之為「盲流」的農民工,估計人數在一億至一億三千萬人左右。中國經濟成長率每降1%,反映出來的失業人口是三百萬人左右。這還沒有把每年從學校畢業,要投入就業市場的新增勞動力計算進去。中國外銷數字已經連續兩個月下降,各地農民工失業回鄉潮已經出現。倘若它的經濟降溫,甚至出現世銀/國際貨幣基金警告的「硬著陸」狀況,究竟又會是怎樣一幅景象?


這麼說,中國能對拯救世界經濟頹勢的著力有它的限度。可是,西方國家對它的冀望殷切,或許在短期之內更不易聽到期待中國重視人權、推動民主的聲音。遺憾的是,作者賀頓苦口婆心揭示的西方啟蒙思想的價值,恐怕也要淹沒在這一場金融海嘯中。中國是否會進入經濟冰河期,我們不知道,也不希望;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政治的冰河期何時解凍,短期內看不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