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特大乾旱 是天災還是人禍?

 


特大乾旱 是天災還是人禍?
 
●2009年2月3日,鄭州西郊的西流湖
 
⊙李天笑


中共建政60周年遇上了60年不遇的大旱。持續3、4個月的旱情肆虐著大半個中國:農田龜裂,麥苗枯萎,飲水斷源。8省區達重度乾旱或特旱。442萬人、222萬頭大牲畜發生飲水困難。


中共領導忙著拼外交


按理說,當前最緊迫的事非抗旱莫屬。但「以人為本」的中共領導,除了溫家寶在演澆水獨腳戲作秀外,其他官員都以外國人為本了。主管農業的副總理回良玉在拉美四國訪問;胡錦濤在沙特和非洲四國轉悠;習近平在墨西哥「吃飽了沒事幹」,酒醉失言,丟人現眼。一些重災區省份的「兩會」照開不誤,「一把手」外訪計畫不變。中共領導看重外國,外國更需要中共領導。如此看來,中國缺水,但不缺中共領導。


為了遮掩中共領導抗旱缺席的醜聞,中共媒體開始了說謊宣傳。首先是把乾旱描寫成突發事件。乾旱是先有端倪,而後逐級加大。但中共媒體直到2月4日才突然把乾旱列為重大報導專題,好像旱災與地震一樣是突然爆發的。其原因在於中共各級政府又犯了報導薩斯病、大雪災、汶川地震的老毛病,不把人民生命財產當回事,對災情抱著僥倖的心理,能瞞則瞞,能拖就拖,實在瞞不過去了,地裂苗枯了,才開始報導,才開始搶救。


農業投資不足 推卸水利責任


自古以來,中國作為農業大國,保障農田灌溉是歷朝歷代列為頭等重要的問題。興修水利一直都是各級地方官員愛民和政績的體現。大禹治水、都江堰、鄭國渠等都是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典範。


中共政權雖然年年都發一號文件強調農業投入,但實際上,在實行分田到戶、包產到戶後,政府政策傾向都在都市和賺錢的領域,對農業投資嚴重不足。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對農業的投入總量雖然有所增長,但增長率卻連年遞減,從上世紀8 0年代的12%,下降到近年的8%,而歐美國家的農業開支一般占財政總支出的20-50%。由於投入減少,農業對GDP的貢獻也逐年減少,從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本來包產到戶後,主幹水利工程仍應該由政府管理維建。但中共藉改革名義推卸政府水利管理責任,把水利包袱卸給農民,撒手不管,造成農業水利荒蕪,農業基礎脆弱,以致無法抵禦乾旱災害。1978年以前,曾有8.6萬多座水庫,水澆田7.3億畝,而近 30年來卻僅新修了800多座水庫。這些水庫水渠工程大多因無人管理老化失修或已荒廢了。大型灌區主要水利建築物有40%左右需要維修,中小灌區50%左右需要維修。目前水庫僅能控制年徑流量的19%。目前全中國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5%,發達國家則為70%左右。


全中國一半以上的耕地無水利設施,主要靠天吃飯。現有水庫容量由於淤積而急劇減少,形成澇時分洪量不行,旱時儲水量不足,大面積乾旱來了根本束手無策。


過度打井 無水可抽


此外,中共還犯了打井取水的決策錯誤。中國北方缺水,中共採取打井取水。十年打了200多萬口井,雖解決了早些年的飲水和乾旱問題,但水越抽越少,現在已到無水可抽的地步。


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共各級政府不顧農民生計,只熱衷追逐GDP,圈地賣地、發展小工業,以此作為陞官的政績。在中共官員看來,花錢修水利發展農業對GDP貢獻小,甚至無貢獻,得不償失,導致很多地方重工輕農、重商輕農,農業發展缺乏資金和人力支持,水利基礎設施滿目蒼痍。有的地方水源就在幾百米外,卻引不過來。


雖然中共也採取臨時措施,如人工降雨、國家財政補貼(1月23日和2月5日分別撥出1億元和3億元)等。但人工降雨只不過「潤濕了空氣」。而財政補貼由於中共官場腐敗的「漏斗」規則,真正用到農民和農業上的大打折扣。再由於基礎水利極差,欠債太多,農民的整體情況不可能立時改善。因此,旱情很難立即緩解。


農民進城打工 不願種地


遇到大旱,抗旱一畝地至少要澆兩遍,而電費和其它成本要200多元,再加上乾旱導致的減產,種地篤定成為賠本買賣。農民當然願意進城打工,不願種地。而農民越不肯種地,土地產出率就越低,對農民的吸引力就越小,甚至由此形成惡性循環。這就是為甚麼中共高唱抗旱讚歌、農民卻放棄救災的根本原因。


水利本應由政府承擔,但中共卻統統卸給了農民。打井抽水也好,建壩開渠也好,中共都是始亂終棄。因此,釀成今年這樣的災情,中共是推卸不了責任的。這次大旱成災並非偶然,是自然對中共倒行逆施行為的回應。這樣的旱災稱為人禍反而更合適一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