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共產黨是生產力的絆腳石

 


共產黨是生產力的絆腳石
 
中共有如蜘蛛網一般掌控一切,證據俯拾皆是。這種掌控把中國禁錮在低生產力、低創新力的經濟當中,經不起商業氣候考驗的小型企業比比皆是。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指數評比,1998年中國在116個國家中名列42名,到2005年已滑落到57名。不僅中國的絕對表現比不上巴西、印度等中等所得開發中國家,它惡化的速度也很快。


國企掌握2/3資產


大體而言,中國企業政治化的程度愈高,生產力和表現就愈差。國企掌握了中國2/3的工業資產,但是經歷了20年的改革,卻幾乎沒有進步。1/3的國企,員工被評估為結構性的怠惰。國企處於財務上的懸崖邊緣,勉強有些盈餘。根據一分有影響力的評估,只要利率往上略升,或是營業額往下略降,4到6成的國企恐怕就無力償付積欠銀行的巨額債務,造成中國整個銀行體系破產。它們過度多角化投資,卻毫無焦點,花在研發的經費只占營業額的極小比例。平均而言,國企員工的生產力僅為美國勞工的4%。3/4國企僱用員工少於500人。國企可以說是企業界的災區。


推動國企集團化和堅實化,意思就是要面對這些問題,降低國家財力失血。問題是,即使經過組織和文化改革,國企的效率還比不上3、40年前的歐美企業。國企被看做是自足型的工業人民公社,提供了鐵飯碗,從育嬰、上學、宿舍、醫療到退休年金,等於是從搖籃到墳墓,統統包辦。在中國許多地區,國企仍是唯一可靠的福利來源。過去7年來的裁員巨浪涉及一千六百多萬名勞工下崗,在政治上沒出現太大風波,是因為某些省市已經出現雛型的社會保險制度,即使它只涵蓋約1/3的城市居民和3%的移工。許多沒有社會保險制度的省市,則盡力維繫國企的就業機會,避免爆發社會動亂;寧可拿國有銀行融資補助國企,讓它們僱用員工,提供家屬福利,不要連雇主也剷除掉。


借錢給買方來創造營業額


中共還有一些別的手段。國家、省和縣市政府都擁有國有股和法人股,每一家國企都有黨委組織來確保它聽命於黨。儘管近來推動集團化,這套制度仍強力執行。極大多數國企雖已改組為控股公司,卻仍保留黨委組織。根據裴敏欣的研究,大約半數公司的黨委書記和董事長是由同一個人擔任;7成以上改造過的國企,黨委成員已進入董事會。甚且,掌管196家最大國企的國務院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也和中央組織部聯手,決定國企主管人事案;國企監事會不做這方面的決定。像是中國電信(China Telecom)、Netcom、Mobile和Unicom的首席執行官(CEO)來個人事輪調大風吹,只因為中共關心這些公司彼此競爭太激烈,希望鼓勵多合作的文化。


這種情況並不稀奇。史坦斐在《打造中國的改革》(Forging Reform in China)一書中,提供三大鋼鐵業國企集團決策政治化的個案研究。美國安隆公司(Enron)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在報表上創造營業額而大賺錢;同樣的,中國的國企以借錢給買方來創造營業額——其實是公司舉債借錢來買營業額。馬鋼的股票在香港上市,但中共透過持股和黨委組織仍然掌控它。馬鋼在香港掛牌後照樣用老方法買營業額,期待母公司會借給它必要的資金,當然,它不會支付利息或分派紅利給母公司。12個月後,控股公司倒了,必須靠銀行貸款紓困。這個制度沒有創造財富,而是破壞了財富。


僅受到國家間接控制的企業,生產力高出4至7成;對鄉鎮企業和私有企業而言,黨的控制更小,生產力高出一倍以上。由於國企必須負擔員工福利支出,統計數字必須略做調整。更關鍵的是,一旦企業(不論是公有、私有)達到合理規模,勢必就會被拉進商業判斷需受政治指導影響的圈子。鄉鎮企業和私有企業生產力較高,是因為它們小,可是規模小代表它們對整體經濟創新的貢獻度也小。


文/威爾.賀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