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面對2012 如何理財與投資?

 


面對2012 如何理財與投資?


文 ◎ 羽軒(投資理財專家)


電影《2012》近期上映,引用瑪雅人有關末日將近的預言,造成一時的話題。試想如果世界末日真的來臨,人生原有的規劃全都失去了意義,似乎應該要把握僅剩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投資賺錢也變得不切實際,還不如趕快花掉。


但是,萬一末日沒有發生該怎麼辦?今年甫出版的《2012 重生預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正點出了這種尷尬:「如果我在地球的生命只到二零一二年,那麼原定的人生計畫還有什麼意義?保險費還要繼續繳嗎?我還需要存退休金嗎?我寶貴的時間應該拿來旅行還是拿來工作賺錢?如果二零一二年什麼事也沒發生,那麼我停了保險、停了工作,到二零一二年之後該怎麼辦?」


永續的消費與投資


究竟世界末日是不是即將來臨,沒有到那個關頭還真是沒人說得準。所以,與其擔心末日是否將近,還不如把握我們目前生活的每一天,日日以正面與負責任的態度來面對。對於我們自己的投資理財,也應該以相同的態度來因應:不要隨便臆測何時末日因而停止投資或者過度消費,但只要在世的每一天,所有的消費與投資,都以有益於社會與地球的角度來做選擇。簡單的說,就是我們的消費與投資應該有「永續發展」的概念。


因為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導致哥倫比亞今年夏天出現嚴重的旱象,超過一百四十場的森林火災出現。


「永續發展」一詞(英文為Sustainable Development),最早起源於一九八零年「國際自然暨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於「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支持下所發佈之「世界自然保護大綱」。


而後由生態學領域被引用至更廣泛的經濟學與社會學範圍。依照「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於一九八七年的報告,對於「永續發展」所下的定義為:「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


聯合國於一九九二年邀集一百七十一個國家元首及代表召開「地球高峰會議」,通過「二十一世紀議程」作為全球推動永續發展之行動方案,之後各國陸續制定許多永續發展的相關政策,「永續發展」遂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推展共識。


運用上述「永續發展」的概念在我們的理財活動上,也就是每一分我們消費或投資的錢都能儘量有助於地球的永續發展。更廣義地說,就是讓每一分錢都能對社會產生正面貢獻的力量,而減少對社會造成損傷。


舉例來說,在消費上,在能力許可下儘量選購有機蔬果與有綠色環保標章的商品;在購車時,不妨考慮油電混合車或是柴油節能引擎的車款;在股票投資上,可以選擇投資於注重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的企業,或者投資於注重環保與節能減碳的「綠色」企業;如果是基金的投資,可以投資於「社會責任基金」或是「綠投資」概念基金(如綠能、氣候變遷、水資源等基金)。也就是說,雖然一方面目的仍是投資賺錢,一方面也為地球永續發展貢獻點心力。


消減負面力量


反過來說,不管消費或投資,都應該避免用到對人類社會或地球永續發展不利的公司、產業、或是國家。例如不要去購買非洲戰火下生產的「血鑽石」、不要投資於煙酒或軍火工業的股票、不要因為消費或投資直接或間接支持了共產極權國家(如中國)等。否則,不僅有助紂為虐的可能,到頭來還可能因為全人類福祉的損傷而間接害到了自己。


只要人人都能多一點如此永續發展的意識,在每次消費與理財下做出正確的選擇,這個社會正面的力量就會增強,負面的力量就會減弱。整體來說,整個地球暖化的速度可能減緩、資源匱乏的情況可能改善、環境汙染的現象可能消失。


如此一來,人類生存的空間與機會又增大了一些,距離世界末日的時間又延後了一點,我們又何須浪費時間去臆測末日何時來臨呢?就算因不可抗力的因素這天終究到來,我們充滿愛與關懷的心將得以讓我們從容面對不確定性,共同攜手對抗災難。更重要的是,我們平日行事若能「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又何懼天地之變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