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胡中醫信箱】從肺癌的診治看癌症

 


【胡中醫信箱】從肺癌的診治看癌症 
 
【3月15日訊】肺癌是很難治,在我的臨床經驗中,遇到肺癌,幾乎很少能拖得過的,雖然有些人可以活過來,但真的不多。
 
肺癌是什麼東西?


肺癌,它究竟是什麼病呢?它不是肺泡的癌;它是氣管和支氣管的癌變。治療的方法基本上和治咳嗽類似,不從肺部治療,而是治氣管和支氣管。
肺癌指的是支氣管原發性癌,不長在肺的葉片上;如果長在肺葉的話就更糟了,連呼吸都沒法維持了。SARS之所以嚴重,就是因為肺泡的免疫反應過度而變肥厚了,以致於沒法在肺泡做空氣與血液中廢氣的氣體交換,這二者很相似。


肺部的狀況不好,在手指可以看得出來
看看手指頭,一般人手指頭尖端部份是呈平直形或微尖形的,可那些指頭末端看起來有點像湯匙的,又叫做杵狀指。呈那種指頭狀的人,一般肺都不太好。


治不好的、持續性的咳嗽要注意
除了杵狀指以外,持續性的咳嗽、一直都治不好的咳嗽,也得注意,很可能跟肺癌有關。


厭食、咳血、胸痛也需注意
我所治過的病人們給我的訊息,肺癌初期也許不會表現很多的症狀,就只是長期的咳嗽,有時偶爾咳點血。除了持續性咳嗽外,患者很可能會不想吃東西、厭食,另外還有胸部很痛。


從發現上面這些症狀後,多數人到醫院就是先照X光,再用超音波等等,透過好幾種檢查方式,也許能檢查出肺癌,但也許檢查不出。民眾們多半都覺得肺癌從被檢查出來到死亡,這中間的時間很短,就是因為它不容易給發現到,等發現已經太遲。


西醫可能就靠檢查這些症狀,中醫用把脈法,能把得出來嗎?
把脈也不那麼容易,中醫的把脈,是當有很特殊的狀況才可以感覺的出來;尤其,不是每個中醫師都受過那麼好的訓練,就算是受了好的訓練,假如當時沒有注意的話,也是很難,所以不能只靠把脈方式,望診、聞診、問診也是不能缺的。


萬一不幸得了肺癌怎麼辦?
  萬一不幸得了肺癌的話,從中醫的觀點看,就是用所謂的「辨證論治」法。


辨證論治就是用望診、聞診、問診、切診等四種診法合參,看患者的證狀屬於五臟六腑、十二經中的哪一臟腑、經絡,病情屬於風、火、濕、燥、寒的哪一種。


中醫看肺的病情,並不一定只從肺來斟酌治療,有時會從肝、心、脾、肺、腎等五臟的相生相剋來看這種病情。例如肺,跟脾和腎都有關係,因為脾屬土,是屬金的肺之母,有生肺的作用,當病情比較虛、也就是慢性的長期病情的話,很可能要從脾來治,稱為「虛則補其母」。假如病情是實證,很壯實的現象,很可能要從屬水的腎、是肺金的子來治,稱為「實則瀉其子」。假如肺病的邪氣太重了,很可能反而要從心來治,因為心火可用以剋制肺金。


用不同的方法來治療不同的證狀。不能速治的、只能慢慢治的,例如只有咳嗽的症狀,可從咳嗽的那種辨證論治的方法與藥方選取,假如說肺部有比較乾燥的情況,就用潤方治療;而肺比較潤濕的就用燥藥治療。


有沒有什麼預防肺癌的方法?


怎麼預防?知道了人為什麼會生肺癌病的原因,就容易預防。臨床經驗上,發現到:罹患肺癌的,吸煙族比不吸煙族約有十倍到十五倍;您說它與吸煙有無關係?另外,礦工、金屬工業從業人員、化工從業人員以及廚師等,他們罹患肺癌的機會比別人多一點,這與空氣污染有沒有關係?就是盡量遠離那種污染的環境,假如一定要進入污染環境的話,廚師、礦工、金屬工業、化工等從業人員,是肺癌高危險性罹患族群,就得注意,戴比較好的口罩,能濾掉極細粒子那樣的口罩。


初期時,中醫治療這些病,就是用辨證論治法,病情表現的是燥、是濕、或什麼其他狀況;肺是「嬌臟」,太燥、太濕都是它的忌諱。太燥呢,會傷到了肺,太濕呢,也會傷到它。就因為這樣,中醫稱肺為「嬌臟」,也叫做「嫩臟」,只要太過了它都不能適應。所以肺只能是經常的處在一種不燥、不濕的環境才好。


有一些食物偏方,說是可以保養肺,在互聯網路上查到的,例如豬血,它能把身體裡的很多不好的東西給排除出去。還有,梨也很好,不管煮過的、蒸過的梨或生的梨,因為它能排出抽煙或吃燻臘之後的人體廢物和化學物,從小便排出,所以常吃梨能清淨身體。試試看是否有用,有效最好,就算沒效,也不致於變壞。


對於癌細胞,中醫都是怎麼看的?
西醫治病,都以為把癌細胞滅掉就好,可是很難做得到。中醫不是這樣,中醫治病,講究「辨證論治」,病有寒熱虛實,寒就用溫法治療,也可用溫藥內服治療;熱病就用清熱法治療,當然用藥就是涼或寒的內服藥物。如果病虛的話就用補法,藥方就用補藥;病實的話就用瀉法,藥物就用瀉藥。


中醫本來就沒有癌細胞這個名詞,不能用西醫那種理論來問中醫怎樣殺死癌症細胞,而中醫的固有體系,本來就是利用「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的辨證法則診病和治病的,而且又有五臟六腑的經絡概念的辨證診治法則,它在治病方面卻常有顯著的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