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緊張、焦慮容易引起自律神經功能失調

.

 【11月16日訊】人體的運作很奧妙,有需要經意識思考處理的部分,也有無需費神就能自律協調的部分,這種神經系統自我協調控制的異常就是「自律神經功能失調」,舉凡頭暈、口乾、消化不良、心悸、性功能異常、排尿困難等等,都屬於這種系統的病變。
高醫附設醫院神經科醫檢師吳宜嬪主任表示,在生理上,自律神經是由交感神經分系及副交感神經分系所組成,大部分的器官同時接受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支配,且兩者的作用是互相拮抗的,其中一個為促進性,另一個則為抑制性。它掌控了心臟血管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甚至內分泌系統,這些系統的協調可因身體內在的需要而自行調整,也受外在環境與中樞神經的調控。


緊張、焦慮容易引起自律神經功能失調,但通常是暫時性的,相對地糖尿病、尿毒症、巴金森氏症等患者所併發的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則較持續,甚至會威脅生命之安全。其表現的臨床症狀有:

 ◆心臟血管障礙:如姿勢性低血壓、心跳過快或過慢(可能導致昏倒或意識喪失)。
 ◆腸胃道異常:例如吞嚥困難、便秘、拉肚子 。
 ◆汗腺失調:可能會無汗、少汗,造成對熱不適應 。
 ◆生殖泌尿道自主反射不良:可能會夜尿、頻尿、無法控制排尿、無法射精、勃起不能。
 ◆眼睛反射方面:可能瞳孔不正常擴張或收縮、無淚液分泌。

吳宜嬪主任說目前屬客觀而簡易的非侵入性評估方式有:
 1.測量姿勢改變時血壓的變異,在正常的情形下,血壓在姿勢改變時,會獲得自律神經系統調節,所以不致於有太大變動,但姿勢性低血壓的患者其血壓下降程度則遠超過正常值。

 2.皮膚交感神經電位反應是利用微量的電量刺激受檢者週邊神經,使受檢者感到不舒服而產生情緒性的分泌汗液,進而改變皮膚上的電位,若具交感神經病變的患者,則偵測不到任何電位變化。

 3.監測心跳間隔變異數,因心跳會隨著呼吸或姿勢之改變而變化,它相當敏感且客觀,在沒有心律不整的情形下,心跳的變異越大越好,但在自律神經功能障礙患者,其心跳間隔變異數遠小於正常值。

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已逐步揭開自律神經的神秘面紗,並能客觀的監測其功能,如果發現有上述各種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最好盡早檢查,以做最好的處理。文/葉涵報導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