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獨立評論(398):GDP數字挽救不了中國經濟

 


獨立評論(398):GDP數字挽救不了中國經濟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中國國家統計局10月22日公布,中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8.9%。其中,第一季度增長率為6.1%,第二季度增長7.9%,第三季度增長8.9%。以產業分類看,第一產業增長4.0%;第二產業增長7 .5%;第三產業增長8.8%。對GDP 8.9%這個數據海外不少專家不信任。現在我們來討論GDP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
  草庵: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2009年第三季度GDP8.9%的時候,還有其他非常重要的數據,以及一這些數字相互之間的關係。例如中國零售額的增長,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下降,以及巨額的投資和貸款,造成M2的急劇增長。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 在2009年7月下降1.8%,8月下降1.2%,以及9月下降0.8%。與此同時,貨幣流通量7月份增加28.4%,8月份增加28.5%,以及9月份增加29.3%。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現象,在經濟和金融市場上徒然增加了將近30%的貨幣流通,而相反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 持續下降。這說明巨額的資金並沒有完全進入到流通市場,也就是說中國生產的商品沒有完全地、真正地進入到消費者手中,沒有進入到消費市場。由此產生的結果,必然是生產企業的利潤下降,政府的稅收部門的稅收也跟著下降。緊接著跟隨的是由企業發給工人的工資也跟著下降。投資4萬億人民幣和貸款了7.4萬億人民幣,它並沒有真正刺激了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這僅僅是便造出了一個外觀漂亮GDP的數據而己。
  伍凡:《中國即將崩潰》作者章家敦在《富比世》雜誌網站發表題為「中國成長率達 8.9%?不可能」一文,批評中國經濟數據造假,強調儘管振興方案可能帶動中國經濟成長,但「不可能因此達到所公布的成長率」。他直言,北京統計部門走回過去那種「編造數字以支持政治局預測」的老技倆。中國的三項指標符合今年以來的明顯趨勢,包括消費品銷售表現強勁,通貨維持緊縮,貨幣供給則是急速擴張;他質疑,這三件事怎麼可能同時發生?他說,原因之一是有大量的消費品目前其實是在倉庫裡。他另外表示,有統計指出,中國7、8、9月汽車銷售分別暴增70.5%、94.7%、83.6%;然而,汽油銷售成長持平,像8月就只略增6.4%。章家敦提問,若經濟活動熱絡、載客車輛銷售驟增,則為何燃油消耗未隨之上升?唯一的解釋是購買的新汽車放在車庫和停車場不使用。
  草庵:統計造假損害公信力,也對經濟決策造成影響,其根源在於中共官員任命非民選,缺乏監管。很大一個原因是政治的干擾,因為既然現在中共政權的官吏委任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任命制,而不是普遍的民選制。並且特別強調對官員以GDP數據作為政績考核主要依據,因此GDP增長越快,經濟規模越大,說明官員政績越好,陞官的本錢就越過硬,……變成數字陞官。為了保持官位和繼續陞官,就要對GDP數字弄虛作假,這就變成官升數字。
  伍凡:中國國家統計局最近對各省、市、自治區的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進行聯合審查,並對一半左右省份上報的數據做了調整。但即便如此,各省市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仍普遍高於官方公布的7.7%的全國增速,高出全國GDP近2.5萬億元。官員承認,「地方GDP『摻水』是老大難問題」,令外界嚴重質疑中國的GDP數據。地方GDP仍然繞不開「政績」的話題。與各地官員的「仕途」掛鉤的GDP數據,仍然使一些地方在統計中竭力「用足」、「算足」數據,甚至不惜添加其他「水分」。
  草庵:中國經濟有三個支持,出口貿易、國內消費和政府投資。中國經濟依然是依靠出口,外貿出口占GDP總量的38%,而在今年7月對外貿易出口同此下降了23%,8月份同此下降了23.4%,而9月份同此則下降了15.2%。中國出口跌至9個月來最低水平。今年7月份進口下跌14.9%,8月份下降了17%,9月份下降了3.5%。自去年11月進口出現下滑以來,這是降幅最低的月份。進口下降就是表明中國的實體生產活動在下降,尤其是民營企業生產在下降。國家投資4萬億和貸款7.4萬億是給鋼鐵、水泥、交通等企業,又再次造成產能過剩,生產的產品無消售市場。消費者指數 (CPI) 和批發商指數 (PPI) 也好,這兩項價格指數仍然在下跌、比去年同期仍然在下跌,而且幾乎是全面的下跌。那就是說經濟仍然是相當然疲軟,沒有達到振興的目標。
  伍凡:中國經濟面臨的現狀是國外市場萎縮,出口減少,可以預計到未來若干年已不可能恢復到2007年時的風光年代。長期的貧富差距拉大,80%以上民眾收入底下,積蓄少,國內消費一直沒有成為推動經濟成長的動力和支持。現在唯一依靠政府投資,但己開始再一次製造產能過剩,投入沒有利潤回收,如何長期維持這個局面?中國經濟並沒有因為巨額的投資和貸款,而使中國對內對外貿易的進出口有所幫助,而相反的是不斷的下降。由此可見,為刺激經濟復甦的巨額投資和貸款的質量和效用是非常低下的。
  草庵:中國大陸所謂的發展主要是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超低薪工廠生產的各種消費品的出口;然後工人將自己的收入積蓄在國有銀行,銀行再借給企業,生產更多的東西。但技術和專業管理技能大部分來自跨國公司,而代價高昂的污染,腐朽的社會服務,城鄉之間貧富差異的巨大鴻溝,都被忽視。雖然這種模式的刺激能造成一種現象式的增長,但現在連胡錦濤和其他中共領導人自己都稱其為「不平衡」和「不可持續的。」今年GDP增長的88%來自常規行業:主要是基礎設施方面的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以及增設更多的生產線。在過去兩年中,中國鋼鐵產能已經增加了三分之一,而今年大陸的閒置產能幾乎等於美國和日本兩國的鋼鐵總產量。
  伍凡:中國經濟缺乏創新機制 品牌形象近乎零,在創新上,中國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已大幅提高了研發支出,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科學和工程畢業生(人才)庫。但是,由於中國的教育制度是嗔鴨式、死記硬背式的教育,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我創新的學習,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會背誦和考試,不善於創造發明,這與整個社會風氣。軟件盜版,硬體是山寨版,缺創新思路和風氣。以汽車為例。幾十年來,北京一直試圖推高(國產汽車)行業。但是,大眾、豐田、別克和其他外國品牌一直主導中型轎車和越野車市場,沒有中國自主品牌產品。
  草庵:中國成為世界加工廠,其產品的核心技術來自西方,戰略產業難立足。中共當局極力吹捧的成就如商用飛機、高速火車,其最基楚的技術早已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廣泛開發和使用。中國沒有、短時間內也不會出現象索尼、豐田、三星這樣的企業。中共當局一直渴望發展自己的商用飛機製造業,最近公布的第一款產品,90座的ARJ21 ,預計2010年上市,到2016年將增至190個座位。據說目的是直接挑戰波音(BA)和空中客車。但是西方專家指明,ARJ21採用的是麥道公司20年前的舊設計。而其航空電子設備、發動機以及其他關鍵系統,則來自西方的供應商如Honeywell(HON)、通用電氣(GE)和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COL)。
  伍凡:中國高科技產業政策已經失敗。例如,北京一直視半導體製造為關鍵產業,自 2005年以來在政府的大力資助下建立了8個晶圓廠。其目的是開始以國外芯片設計公司的低成本合同製造商參與競爭。但是,中國的晶圓工廠所採用的技術,至少比台灣、美國、日本和韓國落後兩代,幾乎沒有一個廠盈過利。
  在去年冬天經濟衰退的低谷時,60%中國的產能閒置。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的半導體分析師倫約內科表示:「隨著下一代晶圓廠耗資30億美元以上的大規模兼併重組,大多數中國企業沒有技術,也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研究和開發,在這個行業就呆不下去了。」
  草庵:中國經濟存在兩個根本性問題,產業結構和生態環保問題,在現有的政治體制下根本無法解決。從2005年開始就在提出政策進行經濟增長模式、產業結構的調整,希望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國際金融危機襲來,導致調整行動被迫擱置,而為止住經濟下滑的4兆大投資,令產能過剩問題再度浮現和加重。而全球經濟都在調整,中國的比較優勢正在減弱,不改變發展模式,不調整產業結構,不解決過剩經濟的問題,沒有前途。增長模式的轉變、結構的調整,最終要落實到產業上,而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是個大難題。除了經濟政策方面的調整難之外,最難的還在於中共政權不是民選的,不受監督和制約,並且打擊和鎮壓異議份子和反對派。中共政權變成利益集團,中央與地方的分權,利益集團不顧民眾和國家利益,令結構調整幾乎是寸步難行,造成進一步退三步的局面。
  伍凡:另一個難題是也就是生態環保,人與自然界的關係,人與生產的關係。中國應該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但在現在的政治制廈和中共官員貪婪成性的統治下,沒有善對自然界,而是掠奪和破壞自然界,破壞賴以生存的環境。為了提高GDP,中共官員們不擇一切手段破壞和掠奪自然界,這必然會製造污染,製造死亡的環境。破壞生態環境除了無知之外,就是中共貪婪造成的。今天時間到了,就討論到此吧,再見。
  草庵:再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