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評論(410):中共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的表現
【2009年12月24日訊】
氣候峰會兩陣營對壘,無果而歸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12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開幕。本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討論在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後的溫室氣體減排安排。本次大會預定到18日結束,有來自全球190多個國家的超過1.5萬名各界代表與會。今天我們討論中共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的表現。
草庵:京都會議於1997年12月1日到11日在日本國立京都國際會館召開,稱為地球溫暖化防止京都會議。該會議通過《京都協議書》,是關於西元2000 年以後的全球變暖化對策國際框架(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具體數據等)以通過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哥本哈根會議是在《京都協議書》的基礎上召的。本次會議的正式名稱為“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 ”。
伍凡:《京都協議書》根據12年前的國際形勢制定的,現在看來有缺陷: 1. 發達國家和開發國家排減碳雙重標準,發達國家有明確的碳減排指標額,但對開發中國家為顧及經濟發展,沒有硬性規定碳減排指標額;2. 發達國家要出錢出技術, 但又不能監查開發中國家的碳排放量; 3.至今沒有實際執行成果。本次會議是在京都協議書的基礎上進行的,12年前訂的協議書與2009年的世界暖化狀態,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國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中國成為碳排放量第一大國。
草庵:從哥本哈根會議開始頭一天,中共堅持要按《京都協議書》的原則來開會,其中碳減排按“共同但有區別責任” 原則來處理。強調在全球減碳目標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承擔不同的責任。中共串聯了上百個發展中國家,堅持碳減排“共同但有區別責任” 原則,形成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對抗。哥本哈根會議從12 月7日開到18日,拿不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伍凡:但是,上百個發展中國的發展程度差別巨大,有碳排放量佔全球第一,成為“ 世界加工廠”的中國,也有正在受海水淹沒威脅的印度洋的旅遊聖地、珍珠小島馬爾地夫群島。在發展中國國家之間的利益也是不平衡的。人們在問,擁有全球最多外匯儲備,但又是全球碳排放量第一大國 – 中國為什麼不承擔明確數額減碳排放量,為何中國可以享有這個特權呢?人們要求中國承擔明確的減碳責任。
草庵:2008年10月29日中共當局發布題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白皮書雖然指出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帶來的各種問題是“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但在開篇就強調溫室氣體問題主要是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消耗能源造成的。雖然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最大的國家之一,但白皮書卻強調中國“溫室氣體歷史排放量”很低。白皮書稱,“根據國際有關研究機構據,1904?2004年中國化石燃料燃燒二氧化碳累計排放量約佔世界同期的 8%,人均累計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 ”強調發達國家要承擔更大的責任,並呼籲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減排所需的資金和技術。這個白皮書中,中共一再表明地球暖化過程中,中國沒有歷史責任,最主要的責任在西方發達國。中國不願明確表明當今全球排碳第一大國的責任。
伍凡:中共正是抱著這個白皮書的思路進入哥本哈根大會會議廳的。但是中共當局也心虛,知道如果不提出一個碳減排的數字是沒臉進大會會議廳的。因此,在 2009年9 月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地球氣候暖化峰會上,胡錦濤提出中國要大幅度減少碳密度的許諾。在人們還沒有完全明白胡錦濤賣什麼葫蘆藥的時候,中共當局在11月提出新的說法:中國減碳目標不以減碳總量計算,而是以降低每單位國民生產毛值 (GDP)的二氧化碳比值為目標,至2020年時,降到比2005年少40%至45%。這個碳減排承諾意味著中國碳排放總量仍然將隨著GDP逐年上升而增加,甚至碳排放總量是成倍的增長,而只是增長曲線比較緩和而己,但碳總排放量不減反增,這是與人類社會要求減少碳總排放量的目標是相違背的。
草庵:西方學者指出中共當局是在玩數字遊戲,但中共當局堅持這種碳減排計算方法不改。14、15日兩天,中共代表在談判會場上,受到發達國家從減排承諾、減排衡量與核查標準等多方面的公開非難,遭到西方國家猛然間的聯合開火,這也是罕見的。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大臣米利班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我認為中國表示要降低40% ~45%的碳強度是非常嚴肅的。”中國需要尋找一種方式來向世界證明自己減排的執行情況,即中國需要接受“三可”(減排的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
伍凡:美國也試圖在供各國部長及元首討論的文本中加入中國等發展中大國“三可” 的內容。美方表示,如果發展中大國拒絕接受“三可” ,根據美國國會剛剛公布的應對氣候變化框架性文件,在遵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前提下,美國可能採取措施,以防這些貿易競爭對手逃避履行碳減排義務。但是,無論是溫家寶,還是中共代表團一而再的表明,涉及到中國主權,堅決拒絕“三可”(減排的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由此可見,中共當局開出的碳減排 40%-45%的數字是空頭支票,生怕被西方國家揭露真像,故堅決拒絕“三可”,這只能證明中共當局在說假話。
草庵:美國官員則稱,中國的減排目標已經“令人失望”的低下,若再不願接受國際監督,美國國會恐怕不願意通過相關減排法案。報導指出,中國若不願接受國際排碳監督,恐怕也將面臨美國的懲罰性關稅,因為眾院已經通過對未達減排標準的國家實施懲罰性進口關稅,參院議員也已提出類似方案。美國官員稱,此舉將有助中國在最後一秒鐘達成協議,“因為中國最怕的就是更多的關稅”。
伍凡:到18日會議最後一天,歐巴馬和溫家寶及其它國家首腦相繼抵達哥本哈根,他們進進密集的會談和交鋒在深夜最後一刻達到《哥本哈根協議》。但這個協議是沒有法律效用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宣布爭取在明年底的墨西哥大會上建立有法律效用的決議文件。哥本哈根會議開到至今是非常令人失望,最後《哥本哈根協議》充其量只是個政治宣言或聲明而己。
草庵:哥本哈根氣候峰會針對減碳達成《哥本哈根協議》,由於未能達成既定的長期目標,美國總統歐巴馬於這次峰會是贏了面子,輸了裡子,而從頭至尾悍拒讓步的中國,則是丟了面子,贏了裡子。這次峰會歐巴馬積極參與,最後卻僅能對外宣稱贏得有限的勝利,儘管如此,峰會端出協定,仍讓歐巴馬有了交代,可藉此遊說國會通過氣候法案。歐巴馬此次的最大收穫,是他首度讓開發中大國如中國、印度、南非於國際場合承諾減排二氧化碳。
伍凡:中國在查證與透明化兩問題上擺出不妥協態度,導致發達富國家齊聲譴責,一致認為是談判的最大絆腳石。中共堅守城池,雖然成功捍衛國家主權,但國際形象也嚴重受損。而實際上,中國30年來改革開放走的粗放、低效、高能耗、高污染的經濟模式,至今中共當局也僅在口號上高喊要節能減排,而實際上碳排放量己是全球第一。
草庵:全球暖化中國面臨四大威脅。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召開之際,有北京專家認為,全球氣候變暖,讓中國面臨能源、糧食、環境及軍事安全四大威脅。首先,中國工業化進程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高能耗。近年來,在全國範圍內出現的「缺電」現象是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週期將遭遇能源瓶頸的重要信號,能源安全受到威脅。其次,糧食安全。溫度升高、農業用水減少和耕地面積下降,將使中國2050年的糧食總生產水準比2005年下降14%至23%。第三,環境安全。近年來國內出現的太湖藍藻氾濫、南方雨雪冰凍災害、「血鉛」事件等都是例證。另外,軍事安全也不容忽視。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威脅到軍隊人員、裝備和設施安全,影響武器裝備效能發揮及部隊作戰行動,制約部隊戰鬥力的形成和提高。
伍凡:中共當局對外不要面子,把全球對抗暖化的責任推給發達國家,可是上述四大威脅是無法推給別人的。地球暖化正威脅到每個國家和個人。今天討論到此,再見。
草庵: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