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8年6月21日 星期六

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盡情演「義」的時代 三國(一)

 


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盡情演「義」的時代 三國(一)
(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作者:心緣
 
就在漢室這幕大戲即將落幕之際,又一出波瀾壯闊的大戲拉開了序幕,這就是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當時一位複姓諸葛單名亮的英雄人物,在出山之前縱論天下大計時,就準確的預言了三分天下的結局。
歷史的走向果然如其所料,並在一直驗證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法則。而諸多的風流人物就在這業已預先設好的大舞台上,盡情的展示著智謀,盡情的演繹著「忠義、仁義、信義」,並為後人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故事,比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官渡之戰,過五關斬六將,赤壁之戰,七擒七縱孟獲等。雖然轉瞬間,三國「是非成敗轉頭空」,讓後人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但千古不曾泯滅的是「遙看三國事,滿盤皆忠義。」


三國始與公元220年曹魏代漢,終於265年晉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離開洛陽為三國上限,以280年晉滅吳為三國下限。本篇採用的年限則從魏正式代漢起,吳被滅止。魏之前為群雄逐鹿時期。


東漢末年天下態勢


東漢末年,由於外戚與宦官的不斷爭鬥,政治十分黑暗腐敗。公元189年4月,漢靈帝病死,少帝劉辯繼位,其生母何太后臨朝聽政,舅父大將軍何進執掌朝政大權。


當此之時,天下已經大亂,群雄競起。出身社會下層(屠戶)的何進,企圖依靠下層豪強的董卓殺掉宦官,不料宦官首先發動,殺死何進。何進部將又攻入宮中,殺死宦官2000多人。而應何進之召領兵前來洛陽的并州枚董卓,則改立劉辯之弟劉協為帝,這就是漢獻帝。董卓自此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橫行天下,東漢名存實亡。


漢室諸多舊臣痛恨董卓惡行,各地的州郡牧守以討伐董卓為名紛紛起事,地方豪強也加以響應,東漢末年混戰的序幕遂正式拉開。由於袁紹出身於「四世五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的世家大族,又在消滅宦官集團中出了力,因此在討伐董卓時被推為盟主,從三面包圍洛陽。董卓為躲避圍攻,挾持漢獻帝由洛陽遷都長安。公元192年4月,司徒王允設計與呂布殺死了董卓,天下百姓都拍手稱快。但是隨後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又殺死了王允,關中大亂。


董卓死後,各個勢力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混戰。經過一番混戰、兼併,到199年,除了勢力最大的中原地區的袁紹占冀、青、並三州和曹操佔據兗、豫二州外,全國大的割據勢力只剩下孫策據江東、劉表占荊州、劉璋據益州、韓遂、馬騰佔有涼州、陶謙、劉備、呂布先後佔據徐州,袁術佔據揚州的淮南部分,公孫度盤踞遼東等六七股。這些勢力間又開始了新的角逐。


雄才曹操平定北方


在割據勢力間的混戰中,北方的袁紹消滅了幽、青二州的公孫瓚,並完全佔據了幽、冀、並、青四州,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在北方,能與其進行角逐的只剩下了曹操。但是袁紹為人優柔寡斷,與曹操的雄才大略相比,終是遜色不少,最終在與曹操的角逐中落敗。


*曹操的身世和才能


曹操,字孟德,是今天的安徽亳縣人。他的父親曹嵩,是東漢宦官曹騰的養子,後來官至太尉。


曹操小的時候就十分機警,善使計謀,但是他任俠放蕩,所以世人並沒有認為他有什麼奇特的地方。只有梁國的橋玄和南陽的何顒認為曹操有異相。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曹操二十時,舉孝廉為郎,擔任洛陽北部尉。在擔任洛陽北部尉時,曹操不畏權貴豪強,對違反禁令的一律用五色棒打死,令京城震動,豪強斂跡,沒人敢再犯禁令。此後,曹操因鎮壓穎川黃巾軍有功,被提升為濟南相。他上任後,罷免了八名依附權貴、貪贓枉法的縣級官吏,又下令拆毀祠堂,禁絕祭祀。一時使濟南的社會風氣改變了不少。不久,曹操被任命為東郡太守,他稱病辭官回到了老家。


董卓篡逆後,天下群雄並起。曹操被董卓任命為驍騎校尉,並召之入京,欲與其計事。曹操深感董卓必敗,便逃回家鄉陳留,散盡家財,募兵參加討伐董卓。當時其它勢力畏懼董卓兵強,都不敢主動去攻打他。曹操卻說:「舉義兵以誅暴亂,大觿已合,諸君何疑?向使董卓聞山東兵起,倚王室之重,據二周之險,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為患。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於是曹操率兵去攻打董卓,戰敗而退守酸棗。曹操向袁紹等進言,應快速進兵,但袁紹並未採納。


此後,曹操聚集千餘殘兵,在濟北(山東長清)誘降青州黃巾軍三十萬,並「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曹操的勢力開始壯大起來。此時,董卓被大臣王允誅殺。


公元196年,曹操帶兵進入汝南和穎川,鎮壓了黃巾軍余部。同年,漢獻帝由長安逃回洛陽,因貧弱不能自立,便召曹操進京護衛。
曹操來到洛陽後,勸說獻帝遷都許昌,遂成「挾天子而令諸侯」之勢。曹操首先在政治上取得了優勢。其次,曹操在經濟上也採取措施促進糧食生產。由於連年戰亂,許多田地荒蕪。曹操認為:「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於是先後實行民屯和軍屯。


所謂「民屯」就是招募流亡農民,利用荒地屯田。管理民屯的最高機構是大司農,郡一級設置典農中郎將或典農校尉,縣一級則有屯田都尉,直接指揮民屯生產的是屯司馬,每屯生產者大約為50人。由於屯田農民不屬州郡,而屬典農管轄,所以他們被稱為「典農部民」,或稱「屯田客」。政府規定,屯田客凡用官牛者將收穫物的六成繳國家,不用官牛的繳五成。據記載,當時在洛陽、穎川、河內、南陽、弘農、上黨等許多地方,都設有民屯組織。


民屯實行不久,曹操又下令實行軍屯。軍屯中的生產者,主要是士兵和他們的家屬(所謂「士家」)。軍屯的基本單位是營,每營60人。


此外,曹操還大修水利,推廣種稻,使中原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也初步解決了軍糧問題。


第三,在用人方面,曹操廣納賢才,而且有容人的雅量。比如當劉備投奔曹操時,曹操手下的謀臣程昱勸說其殺了劉備,因為劉備有雄才並非久居人下之人。曹操卻說:「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第四,整頓軍紀。曹操下令手下士兵不許侵擾百姓,違令者要受到懲罰。曹操還以身作則。有一次,曹操的馬受驚踐踏了百姓的農田,曹操便割發代首,以做懲罰。


不久,曹操在中原基本站穩了腳跟,成了唯一能和袁紹抗衡的力量。


*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的轉折點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雄心勃勃、勢力大增的曹操為了統一北方,自然將進攻的對象指向了袁紹。曹操手下諸將認為袁紹實力雄厚不可戰勝,曹操卻認為:「袁紹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曹操之才能由此可見。


公元200年,袁紹和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東北)展開了一場決定性的大戰。


官渡之戰,雙方力量對比懸殊。袁紹有大軍十萬,戰馬萬匹;而曹操大約只有一二萬人。袁紹佔有冀、並、青、幽四州之地,曹操只佔兗、豫二州。從軍隊、物資的數量和後方力量上來看,袁紹遠遠超過曹操。不過,曹操的優勢在於:一、比袁紹得人心。袁紹對待百姓比較嚴苛,而曹操注意發展生產,減輕對人民的剝削。二、軍隊的戰鬥力強。袁紹法令不嚴,士氣不振;曹操賞罰嚴明,上下齊心。三、在用人上,袁紹任人唯親,曹操唯才是舉。此外,曹操非凡的智謀也是袁紹不可相比的。


官渡之戰是一場充分展示曹操傑出的軍事才能和智謀的戰役。最初,袁紹進軍黎陽(河南浚縣東北),前鋒進圍白馬(河南滑縣東),曹操採用聲東擊西之法解了白馬之圍。接著,曹操主動退守官渡,以少數軍隊阻扼袁紹十萬大軍達半年之久。後來袁紹的謀士許攸投降曹操,告知了袁紹屯聚軍糧的地點。曹操率精兵五千,將袁軍屯糧之處焚燬。袁軍軍心動搖,全線崩潰,袁紹僅帶了八百名親兵逃回河北。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一舉消滅了袁紹的主力,為他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而袁紹經此一役,實力大傷,不到兩年就病死了。


袁紹死後,他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為了爭位,互相火並。曹操利用這個機會,攻下鄴城,殺死袁譚,佔有了幽、冀、青、並四州。袁尚則投奔了烏桓王蹋頓。公元207年,曹操率大軍出征盧龍塞(今河北遵化西北),大破蹋頓和袁氏的聯軍。袁尚又投奔遼東,為遼東太守公孫康所殺。至此,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統一北方後的興邦強國策略


曹操統一北方後,採取了一系列興邦強國的策略。首先提倡興禮儀。


公元202年,曹操下令:「凡是跟我當兵的將士,因戰死沙場而絕了後代的,找他們的親戚當他們的後裔,分給田地,由官府配給耕牛,設立學校,教育這些英雄的後代。要建立祠廟,讓活著的後代能夠有地方祭祀自己的祖先。能夠把死者的後代培養成人,我死後見到我那些先去的將士,就沒什麼可遺憾的了。」


第二年秋天,曹操又下令:「十五年戰亂,使青年人沒見過仁義禮儀的風尚,這使我很憂傷。我命令所轄各郡都要提倡和重視古代聖賢們的典籍的研究,要建立學校,滿五百戶的縣要設立專門負責培養年青人的官員,選拔本地優秀子弟給以教育,使先王之道不致廢絕,從而興天下。」


各郡縣按照曹操的命令,大興教育。教育興而人才起,人才起而百廢興。曹操的教育計劃,為魏、蜀、吳三國的建立,奠定了人才基礎。其次,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曹操在用人方面進一步提出了不重個人的門第出身的選拔措施。他在《求賢令》中明確提出「唯才是舉」的用人原則。曹操甚至要求部下將「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在「唯才是舉」的方針下,曹操「拔於禁、樂進於行陣之間,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其餘拔出細微登為牧守者,不可勝數」。


曹操不僅重用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而且還重用文人。文官郭嘉、滿寵等都為曹操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著名的「建安七子」與才女蔡文姬都是曹操的幕僚。甚至對於心屬劉備的關羽,曹操也備加愛惜,也不因其斬殺了自己的部將而心懷怨恨。


由於一大批有才能的士人被曹操任用,曹操時期的政治比較清明。


第三,繼續發展經濟。曹操統一北方後,社會秩序開始安定,許多流民紛紛回鄉。這些返鄉的流民,除了一部分成為屯田農民,一部分成為豪強的部曲、佃客外,還有更大一部分則成為各地的自耕農。這些自耕農因為有自己的土地和經濟,有較其他勞動者為多的人身自由,因此他們的生產積極性較高。


曹操佔領袁紹領地後,鑒於百姓受豪強欺壓之苦,遂下令取消當年的賦稅。公元204年,曹操頒布了對自耕農的田租戶調令:「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這種按戶徵收綿絹的戶調製,此時正式創立。它的徵收方法是,首先按民戶財產的多少定出戶等,然後根據戶等高低攤派多少不等的綿、絹,而平均起來每戶合出絹二匹、綿二斤。這一制度,總的說要比東漢進步一些。曹操在頒布田租戶調令時,申明地方官不得再亂收苛捐雜稅,並嚴禁「強民有所隱藏而弱民兼賦」,這對安定自耕農的生產都起了一些積極作用。


為了發展生產,曹操繼續興修水利灌溉工程。如在合肥修芍陂、茹陂、七門、吳塘諸堰,其中七門堰可溉田1500頃,芍陂可溉田至數萬頃。在關中開成國渠,築臨晉陂,溉田三千餘頃等等。在河北疏導高粱河,造戾陵遏,開車箱渠,灌溉四五百里之間萬餘頃土地。這些水利工程對促進北方農業的恢復起了重要的作用。


曹操當政期間,農業畝產量有所提高。在肥沃的屯田土地上,「白田(旱地)收至十餘斛,水田收數十斛」。


隨著農業的好轉,北方的手工業在某些方面也有所恢復。如紡織業,襄邑的錦繡,朝歌的羅綺,清河的縑帛,上黨、代郡的麻布,都恢復了生產,並成為有名的產品。又如冶鐵手工業,韓暨改良了冶鐵技術,把既費工力又效率低的馬排和人排改成水排,使生產效率提高了三倍。


統一北方且實力倍增的曹操開始將視線轉向了南方,以期完成其統一全國的霸業。他的兵鋒首先指向了佔領荊州的劉表和依附於劉表的劉備。此時,曹操被漢獻帝封為丞相,權重朝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