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章天亮:天地英雄氣 千秋尚凜然(7-8)

 


章天亮:天地英雄氣 千秋尚凜然(7-8)


作者﹕章天亮


--------------------------------------------------------------------------------


【12月13日訊】 (7)單騎殺敵


 
因收降吉倩,岳飛被封為承信郎(從九品,在60級軍官中排位52級)。
被欽宗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趙構正在躊躇。汴梁被圍,旦暮且下,金國兵鋒正盛。手下的兩個副元帥意見截然相反,宗澤主戰,要立即馳援汴梁;而汪伯彥主逃。


這一年,趙構只有19歲,常在深宮溫柔富貴鄉中。從他內心來講,是想避避風頭的,但事關君臣大倫,不救援汴梁又說不過去。


於是,趙構耍了一個的花招兒。


岳飛此時已經隸屬劉浩的前軍,他奉命率300騎偵察李固渡(今河北魏縣東北)的敵情。在這裡,他打了一場勝仗,殺了一名金軍將領,回來後被升為成忠郎(正九品,在60級軍官中排位49級)。


李固渡在大名府附近(宋時稱「北京」,今河北大名縣),相州的東北。趙構如果想援救汴梁,應該往南走才對。因此,這個偵察似乎顯示趙構在做著往北逃的打算。


事實正是如此,趙構兵分兩路,一路由劉浩率領南下濬洲(「濬」音「俊」,今河南浚縣西北)和滑州(今河南滑縣),揚言去解救汴梁之圍。為吸引金軍注意,趙構讓劉浩詭稱康王也在軍中,而實際上,趙構正率領大軍出相州北門逃奔大名府而去。


趙構心理恐怕很得意這個「李代桃殭」之計 ——宗翰、宗望,要追殺我就去找劉浩吧,我走了!


岳飛此時正在劉浩的軍中(《宋史 岳飛列傳》「從浩解東京圍」)。在滑州(今河南滑縣)遇到了金兵。此地離汴梁已經不遠。金兵主力就在黃河對岸。


這一天,岳飛正領著100多名宋軍在河上練兵。大隊金兵猝然而至。這些金兵騎著快馬,持著弓箭,呵呵而呼,宋軍眼看就要被圍殲了!


岳飛卻並不慌張,他對士兵們說:儘管敵眾我寡,但他們卻不知道我們的虛實。我們一跑,就暴露了我們的實力。何況這麼大隊人馬來追,我們是跑不了的。


士兵們本想催馬快跑,聽岳飛這麼一說,都有些畏懼,問岳飛怎麼辦。


岳飛告訴他們,看到敵軍陣腳一亂,就馬上追殺。


士兵們還在想 「敵軍陣腳怎麼會亂」這個問題的時候,一騎馬已經閃電一般地向金兵衝去。


馬上騎的正是岳飛。


熟讀《三國》的人可能會聯想到關羽在白馬斬顏良的故事。「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彼陣。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慾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首級,拴於馬項之下,飛身上馬,提刀出陣,如入無人之境。……公獻首級於操前。操曰:『將軍真神人也!』」


岳飛沒有赤兔馬,但此次衝殺的時候,手裡拿的也是一把刀。


從金兵隊伍中衝出一員驍將,舉刀劈向岳飛。雙刀相交,岳飛的刀竟然砍進敵將的刀刃一寸有餘。敵將慌亂之際,岳飛抽出刀來,順勢橫砍,將敵將殺死。


金兵大亂,宋軍趁勢掩殺,大獲全勝。


臨危不懼,尚能運奇謀,憑勇力,以少勝多。岳飛因此一戰被升為秉義郎(從七品)。(《宋史 岳飛列傳》:與敵相持於滑南,領百騎習兵河上。敵猝至,飛麾其徒曰:「敵雖眾,未知吾虛實,當及其未定擊之。」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8)被免職


劉浩試圖渡過黃河的時候,黃河已經開始解凍。由於對岸金兵數以十萬計,而劉浩所部人馬不過兩千五百人而已。在第一次渡河失敗後,劉浩知道自己根本無法南下救援汴梁,於是北上尋找宋軍主力。


宋軍的主力正在趙構的帶領下,從北京大名府逃到東平府(今山東東平縣),最後又南下濟州(今山東巨野縣)。


此時宗澤趕到,趙構給宗澤一萬兵馬救援開封。劉浩的部隊也劃給宗澤帶領。這是岳飛第一次跟隨宗澤。


宗澤出兵後,連續打了十三次勝仗,岳飛在開德(今河南濮陽縣)和曹州(今山東荷澤市南)的兩次戰役中身先士卒,勇冠三軍,深得宗澤喜愛。


宗澤說:「你的勇智才藝,古代的良將也沒法和你相比,但是你喜歡野戰,這不是萬全之策。」說著宗澤拿出陣圖給岳飛。岳飛看罷陣圖說:「擺好陣勢,然後接戰,這是兵法中常規的做法,而在實際戰爭中的運用,卻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各有妙用。」宗澤深以為然。(《宋史岳飛列傳》——戰開德、曹州皆有功,澤大奇之,曰:「爾勇智才藝,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萬全計。」因授以陣圖。飛曰:「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澤是其言。)


此時,汴梁城已經陷落。欽宗正張皇失措地蒐羅給金兵的賠款。


不久,金兵虜徽欽二帝北歸,被金國立起來的偽楚皇帝張邦昌自知缺乏民心,且無以抗衡各路宋軍,於是自動撤去皇帝封號,並上表康王勸進。趙構於是南下至宋太祖趙匡胤的龍興之地——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於1127年6月12日即位,改靖康二年為建炎元年,建立南宋政權,廟號高宗。


那個一直對金國採取投降策略的張邦昌,儘管勸進趙構,仍被貶往潭州(今湖南長沙),並在九月被處死。「牆頭草,隨風倒」之人,其下場足以為戒。


趙構認命主戰派李綱為右相,認命投降派黃潛善為左相,汪伯彥為樞密使。懂得宋朝官制的人看到這種任命,當知趙構又在耍弄權謀。


在宋神宗元豐年間修改官制時,以原來的尚書左僕射為首相,以尚書右僕射為次相,至宋孝宗年間,首相改為左相,次相改為右相。因此,投降派的黃潛善就比李綱官階高。其次,最高軍事長官,即樞密使,也由投降派汪伯彥擔任。表面來看,主戰主降派都得到提拔重用,反映出趙構首鼠兩端的思想。而仔細研究卻發現,投降派實力遠大於主戰派。


看來,趙構又準備逃跑了。


任命李綱,不過是收買人心的姿態而已。果然,兩個月後,李綱就被趙構免除了宰相職務。也許趙構很清楚,如果按照李綱的建議收拾殘局,打敗金兵,迎回徽欽二帝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這是個他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於是,趙構收拾行李,準備南下旅遊一番(皇帝出行叫「巡幸」)。首選的目標就是揚州。


岳飛顯然認為此時應該北伐,而不是南逃,從南京(今商丘)回到汴梁(今開封)才是當務之急。


於是他給高宗寫了一封數千字的信。大意是說:「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足以對付敵人的謀略,而四方勤王之師每日都在集結。金國一直瞧不起我們,認為我們志向軟弱,我們應該趁著他們懈怠而攻打他們,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按照您的聖意去恢復中土,卻讓您的車駕不斷往南走,恐怕讓中原百姓失望了。臣願陛下趁著敵人的巢穴還不穩固的時候,親自率領六軍北渡黃河,則將士受到鼓舞,中原可以恢復。」


這封信也許根本沒有送到宋高宗的案頭,反而落到了黃潛善和汪伯彥的手中(就好像現在舉報貪官的信落到了貪官的手裡)。黃、汪二人晃著兩顆禍國殃民的腦袋,做出結論——「小臣不適合討論這樣的事情,撈過界了」(「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將岳飛從七品的官職免去,趕出軍營。


岳飛不但報國無門,連生計都成了問題。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