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獨立評論(238):中國股市半年狂跌50%

 


獨立評論(238):中國股市半年狂跌50%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2008年4月1日中國股市上證綜指大跌143.55點,直逼3300點關口,半年狂跌50%,實屬世界罕見。而深成指跌幅更巨大。我們今天來探討中國股市為甚麼會發生如此狂跌,其深層的原因是甚麼,是甚麼力量造成中國股市狂跌。
  草庵:2005年10月, 滬指僅1000點左右, 2007年10月16日滬指最高6124.04點, 二年期間上漲了500%。自2007年10月開始,滬深二市一路下跌,2008年4月1日再度上演崩盤式暴跌:滬指大跌143.55點,直逼3300點關口,而深成指大跌841.52點。2007年10月16日滬指最高6124.04點,2008年4月1日收盤3329.16點。兩者相差大約2800點。 2007年廣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30673.71億元。三個月來滬深總市值相當於蒸發掉一個廣東省。


  伍凡:中國股市以大幅下挫結束2008年首季度行情,創下自1992年以來單季跌幅之最。兩市上漲股票不到30只,跌停股票卻超600只,兩市總成交量繼續在1000億左右徘徊。從盤面上看,4月1日暴跌中沒有「救市主」,盤中大盤權重股表現萎靡。其中,中石油盤中一度跌至16.73元,距離其發行價僅3分錢;中煤能源、中海集運再度跌破發行價,中國太保創下25元新低,距離其30元發行價漸行漸遠。前期表現相對較好的中小盤股票跌幅超過權重股板塊,中小板市場滿盤皆 「綠」,222只股票僅1只收漲,板塊整體跌幅高達8.76%。循環經濟、環保、新能源、農業等前期熱點板塊領跌大盤。


  草庵:中國股市狂跌與整個中國的經濟形勢,通貨膨脹,以及中共當局的宏調控經濟政策分不開的。中國股市以滬指為例,最高點是在2007年 10月16日6124點,也就在此時,中共當局決定要加強宏觀經濟調控,遏制通貨膨脹。12月5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2008年經濟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特別強調「遏通脹」和貨幣政策「從緊」,要從股市中擠出泡沫,壓縮通貨膨脹。這些政策思路就決定了中國股市的命運。


  伍凡:我們來分析中共當局究竟是通過甚麼方式來擠壓股市泡沫呢?中國股市投入者:大小非,外來資金(如 QFII)、各類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險基金)和私募基金,以及中小散戶股民。所謂「大小非」是指中國股市中非流通股持有者。「大非」是指持有5%以上股份的持有者,「小非」是指持有5%以下股份的持有者。


  在1990年建立中國股市市場時, 規定中國股市中每一支股票只有1/3的股票是在市場流通的, 另外有2/3的股票是不在市場不流通的非流通股。在建立國有股時的股票價值很低,絕過20幾年的股市抄作,股票的票面價值成倍或成幾十倍的上漲。這2年,非流通股逐漸釋放以現有市價進入股市。非流通股持有者大賺一筆出場。導至股市逐漸下跌。


  草庵:首先使股票市場狂跌的力量是所謂的「大非」“小非」。最大的「莊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獲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東,也就是「大非」“小非」 股東。其中作為市場最有發言權的則是控股大股東 --- 占股票2/3,他們對自己企業的經營狀況最為瞭解,但股改之前大股東及其他法人股東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們對公司股價既不關心,也無動力經營好上市公司。 「大非」“小非」持有者大都是國營企業的老董、老總、財務管理主管、企業的上級主管、地方的黨政幹部和太子黨成員。他們全是「空手套白狼」,無本獲利,利國有資金白手發大財,把國有企業轉到私人手中。


  伍凡:經歷去年的股改轉手,越來越多的「大非」“小非」已經或即將解禁流通,這些大股東們增持還是減持公司股票,能相當程度地反映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下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可以無需公告的限制而套現,廣大投資者無從得知具體情況。


  草庵:另一個使股票市場狂的力量是稱為概念股 --- 以中石油股票為例。中石油原在香港H股上市。中石油2007年11月5日登陸上海A股市場,16.70元發行價,首日開盤價上漲為48.6元。中石油是最大權重股,而目前中石油在香港的H股股價還不到10元,所以中石油上海A股還有得跌。4月1日中石油盤中一度跌至16.73元,已達到原始發行價,只上升 3分錢。


  伍凡:我們來分析中石油被套牢和股價跌回原點的原因。首先,中小股民對強大的宣傳攻勢缺乏免疫力。中石油在上海上市之前,其亞洲最賺錢的公司的神話就在中國媒體上持續發酵。一時間,中國股民對中石油夾道歡迎。在上市首日超過發行價16元近兩倍的48元開盤的高位開盤情況下,仍然很多人蜂擁而至。甚至中國石油的總市值曾經是埃克森美孚的兩倍,曾經是世界第一大市值公司,這實在是荒唐之極,終於泡沫破掉了。無論在掌握油田開發權、開發技術、提煉技術、生產規模、經營銷售規模和經驗,中石油對比埃克森美孚都不是同一個等量級,中石油一度擁有的世界第一大市值公司的地位是吹牛皮吹出來的。


  草庵:全球油價上漲的大潮掩蓋了內部效益的低下。全球油價上漲被一些股民簡單的理解為利潤或者利潤前景良好。人們沒有進一步想到,一則中石油的石油價格不能和全球石油價格同步上漲;二則,中石油內部運作的效益究竟如何?結果,在中石油股價不斷下跌的過程中,又傳出了中石油申請130億元人民幣財政補貼的消息,然後,年報的公佈進一步讓人們失望,於是,人們開 始認識到,油價上漲不等於效益良好。


  伍凡:壟斷性國有資產的迅速膨脹掩蓋了國企固有的低效率。近幾年來,中國國有資產迅速膨脹,很多國有企業甚至躋身世界500強。這讓一些國有企業體制的擁護者找到了繼續擁護這種體制的理由。當人們稱讚私有企業的高效率時,很多人便問,大陸私有企業有進入世界500強的嗎?這種反戈一擊看似有理,卻沒有看到這些國有企業基本上都屬於高度的壟斷經營。甚至在壟斷經營的優勢下,一些國有企業的內部還是千瘡百孔,拿中石油來說,高度的壟斷性到今天甚至還沒有與國家財政的完全斷奶,還要靠國家財政支援。用一句形象的話來說,中石油已經變成了一個巨人, 然而卻是需要「吃奶的」巨人。這種掩蓋卻強化了一些股民投資中石油的理由。


  草庵:第3個使中國股市狂跌的力量是外資財團。2005年8月23日,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商務部等5個部委聯合制定《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公文,簡稱《股改指導意見22條》正式出籠。大開綠燈和方便之們,請外資財團正式大規模進入中國股市。有報告稱2007年全年有4600億美元以上的境外投機性資金流入中國,不完全統計包括地下熱錢超過萬億美元熱錢流入中國。這些外資大量投入藍籌股 (金融銀行股、能源股、重化股、工業機械設備股、保險股等)。以往外資是不准進入藍籌股。


  伍凡:面對外國資本的進入,在中外金融博弈中,中國沒有強大的資本,沒有博弈的經驗,而且缺乏獨立的金融思想和反應機制,還缺乏很多對企業和企業家進行規範的相關制度,而這些恰恰是投資者信心的基礎,比加息、CPI、準備金率要重要得多。


  草庵:資金流動性的問題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中國缺乏一大批經營優良、自創品牌、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使顧客滿意的企業,缺乏一套鼓勵優秀企業形成、成長、壯大的機制。這是中國股市缺乏最基本要素的致命傷。


  使中國股市狂洩的另一重大危險,是中國經濟最具價值部份的定價權完全被外資所掌握,其根本原因是掌握國民經濟命脈的藍籌股的國營企業,其中有相當部份企業的大股東是外資財團,他們操縱了這些企業的命脈。


  伍凡:幾年前,外資財團建議改組中國金融系統,幫助一批中國銀行進入國際股市,企堂從國際市場獲得資本,以求沏底改變中國金融界缺乏資金的困境。但中國銀行系統實質上己破產,呆帳纍纍,至少有25%的貸款無法收回,甚至有外國分析機構估計,有高達50%的貸款無法收回。因此,首先必須將呆帳從中國銀行系統中轉移出去,為此中國財政部劃撥數千億人民幣給中國銀行系統。從帳面上看,中國銀行系統沒有呆帳,但實際上呆帳全部轉移到財政部,由中國納稅人負擔全部呆帳。在此之後,外資財團才進入中國金融股,以極低的價格購買10幾原中國大小銀行約20%的股份,並允諾今後還有20%的股權。外資財團所交易的條件是:一,要協助中國銀行系統進入國際股票市場;二,以國際標準來協助中國銀行系統的經營管理。中國股民們相信中國金融股是優質股,瘋狂投入,一年之後外資賺飽賣股撤資,中國金融股狂跌,股民大損。這就是為甚麼外國資本直接投資的數額,以及地下熱錢滾滾不斷進入中國股市,最後使中國股市狂跌的原因之三


  草庵:中國股市狂跌,大盤藍籌股淪落至今是中國經濟的危機!中國宏觀經濟需要一個穩定的資本市場,以為對中國經濟進行緊縮、對股市進行打壓就能讓中國經濟擺脫通脹壓力順利轉軌的看法是大錯。相反,中國經濟需要一個高效配置的資本市場,幫助實體經濟順利度過目前的轉型陣痛期。正在中國出現的需求拉動型與輸入型通脹不是國內緊縮貨幣能夠解決的,而必須通過市場化的資源配置體系解決結構性難題。抱著對國外的理論食洋不化,用於當下的中國,將使中國經濟付出無法承受的轉型代價。目前,企業面臨沉重的融資、稅收等方面的壓力,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已經體現在具體的數據中,2008年3月27日當天,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大幅下滑,引發了市場對於出現滯脹的憂慮。中國的工業企業的增長是經濟增長的前提條件,如今低效的資源配置無疑是雪上加霜,通脹未除,滯脹陰影出現,難道我們要以實體經濟的大幅下滑,要以製造業效率的普遍降低,要以大批人員 的失業,來作為降低通脹的代價嗎?


  伍凡:大盤藍籌股是甚麼?它們是中國經濟的骨幹和基礎,是政府集所有的優勢資源捧出的中國股票。如今,中國價格被打得落花流水,這哪裏是與H股接軌,明明把中國壟斷資源的定價權拱手交給美元投資者,讓海外資金低價來接中國資源的盤。


  所謂輸入型通貨膨脹是指,在開放的經濟社會中,由於本國與國際市場關係緊密,當國外商品或生產要素價格上漲時,如能源、礦產資源、農產品和交通運輸費用等就會通過本國與國際市場的傳導途徑傳播到國內,從而引起國內物價普遍、持續上漲的現象。中國經濟對外尤其對美歐國家的依存度非常高,因而,國外市場價格能夠比較快地通過傳導到國內,引起國內價格的變動。


  草庵:通貨膨脹判定為需求主導型,最直接、有力的證據GDP增長率持續不斷的高位運行,高GDP目標,就要高額資金投入。這是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的典型特徵。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是促成總需求旺盛的重要原因。儘管央行採取了非常頻繁的沖銷和提高準備金率措施,但是通過外匯占款渠道投放出去的貨幣增長還是超出了央行的對沖手段。中國習慣以維持高GDP的經濟模式,粗放經濟、高能源、高資本、高人力、高污染和低效益的在運行。


  從2004年下半年至2007年,廣義貨幣增長率呈現出趨勢性上升。截至2007年9月末,廣義貨幣達到39.3萬億,同比增長18.5%,增速不僅高出去年同期高1.7%,也大大超出了歷史平均水平。與寬鬆貨幣相對應的還有金融部門信貸的擴張。自 2005年初低點開始,貸款增長率與廣義貨幣增長率併肩保持趨勢性上升。2007年10月份最新的數據顯示,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1361億元,同比多增1192 億元。這打破了2000年10月的841億元新增貸款記錄,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伍凡:一些主張擠股票市場泡沫的人士以日本停滯的十年的轉變為例,但他們忽略了中日兩的經濟基本面的巨大差異。日本已經有了世界一流的製造企業,日元已經成為國際貨幣,正因為有這些基礎,日本才能夠抵禦貨幣戰爭的襲擊。可以試想一下,假如日本在經濟上升的上世紀60-70年代,急於為製造企業設立無數絆腳石,急於隔三年差五年地為資本市場擠泡沫,資本市場當然永遠低迷無過熱之憂,日本的實體經濟恐怕也就此步入低谷,使日本的現代化之路就此停頓。中國企業沒有品牌產品、沒有創新能力,出口產品要付出高額技術轉移專利費,出口大量中低擋產品,利潤低薄,沒有能力扺抗傳入性的通貨膨脹。


  草庵:記者問溫家寶如何解決股市狂跌的問題。對於中國股市,溫家寶說,政府是要努力促進股市平穩健康發展,因為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的資本市場,對經濟發展最終是有利的,政府的責任就是:第一,保持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避免經濟出現大起大落,集中力量解決經濟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第二,就是要通過法制,建立一個公開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這樣既 能夠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也保護股民的利益。


  溫家寶所提的二個條件是爭取的條件,不是現存的條件。首先,中國經濟存在許多突出問題難以解決,通貨膨脹,物價高漲。其次,中國經濟是國營經濟壟斷經濟,市場不透明化。溫家寶應該向中國交代,為甚麼在半年內中國股市狂跌50%的內幕原因。


  伍凡:現在己有消息透露,中共當局將調整金融貨幣政策,從收緊銀貸政策將轉變為略為放鬆銀貸政策。這樣的調整必定是多發鈔票,多印鈔票, 將造成更大的通貨膨脹。這又回到了老路子,企業從市場融資的道路基本斷絕了,又回到金融系統控制生產企業系統的老路。用國家財政養國營大型壟斷企業,而民間的中小企業仍然是無法獲得資金。而目前中國民間中小企業創造的GDP和僱傭員工己超過50%。中國企業仍將在沒有科技創新的環境下艱苦運行。


  草庵:中國的股市既反映了中國的經濟基本面,也反映了中國的政治基本面。如果不對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基本面進行改革,尤其是不推行政治改革的話,中國的股市是不可能正常健康的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今天的討論很長了,就此打住吧。再見。


  伍凡:再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