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

獨立評論(200):中國海外投資命運多舛

 


獨立評論(200):中國海外投資命運多舛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最近,聯合國貿發會議公佈的《 2007
 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中國在 2006 年的對外直接投資達到 161 億美元(中國
商務部最近的更正為 212 億美元),在全球位列第 18 位。儘管發達國家的跨國公
司仍然是外國直接投資 (FDI) 最主要的來源,其直接投資占全球外資流出量的 84%
 ,然而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對外投資正在受到關注。今天我們就談一談這個問題.


  草庵:現如今的中國,在流動性過剩、國內市場競爭慘烈、市場空間日趨逼仄、
市場環境逐漸惡劣的情況下,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走出去成為一個為各方所並不避
諱的戰略選擇。胡錦淘訪問非洲的時候就宣佈向讚比亞提供 8 億美元的新貸款。作
為回報之一,讚比亞總統姆瓦納瓦薩表示,將在讚比亞北部的銅礦區為中國公司建立
一個經濟特區。在那裏,中國公司將無需繳納進口稅和增值稅。這種稅收優惠讓人想
起二十多年前以深圳為代表的中國特區,不同的是中國已經從優惠的提供者變成了優
惠的享受者。當然,中國的做法,特別是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的「不干涉內政」投資
方式,也引起了西方國家的擔心和早已涉足非洲的歐美大公司的戒備。近年中國海外
投資增長的迅猛勢頭有目共睹,「走出去」也成了中國官方並不避諱的戰略口號。這
背後的首要動力,當屬一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國當然不想像過去一樣把自己拴在
已經風光不再的美元債券上,於是買歐元、買黃金、買石油戰略儲備……中國首先計
劃在周邊國家投資一百億人民幣設立經濟合作區……。去年底印巴之行訪問過的巴基
斯坦拉合爾聯合經濟區,就是由巴基斯坦提供土地,中國提供資金、技術及設備,投
資模式與當年的深圳,後來的浦東何其相似乃爾!按中國商務部的說法,第二步是在
非洲、南美洲等友好國家,設立聯合經濟開發區,從事能源、礦產開發和產品加工。
現在從……拿到的讚比亞協議看,這第二步已經開始實現了。而第三步是要到歐美設
立高科技合作區。現在還不知道這「終極投資」花落誰家,和中國關係密切的倫敦金
融城或許可以分上一杯羹?


  伍凡: 實際上,中國國內也對當前國富民窮的狀況有著越來越激烈的反對聲音。近
來的消息說,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了 14000 億美元的高度。國家成立外匯投資公
司,樓繼偉擔任董事長,高西慶擔任總經理。而今年 8 月份我在西班牙時就曾經寫過
相關內容,樓繼偉在還沒有被正式任命之際,已經將中國巨額外匯儲備幾乎悉數消耗殆
盡。投資在國外高風險高收益項目方面,由於中國貪官污吏們的個人私慾膨脹、以及投
資意識和能力的嚴重匱乏,導致投資屢屢一敗塗地,使得依賴於對國民掠奪而積攢下來
的財富頃刻之間化為烏有。


  草庵:外匯儲備的用途,最重要的絕非是向海外投資甚麼高風險高收益項目,在中
國社會公共品嚴重匱乏之際,公共開支首當其衝應該彌補公共品投資的嚴重不足,而
不是憑藉著小米加步槍的原始技術,去武裝到牙齒採用高科技和現代化知識的國際上進
行新一輪的公費全球旅遊。國家外匯投資公司作為一個掌管中國巨量外匯儲備投資的
國有企業,其性質本身就被人們看到,不過是新型的腐敗表現。事實上,中國企業在
海外投資的成效,很是差強人意。去年 4 月 5 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導, 4 月
 4 日, 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在北京發佈了《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實踐,挑戰與對策》
白皮書,報告的結論是,儘管許多中國公司在未來 10 年中可能在海外市場獲得成功,
但由於缺乏連貫的擴張戰略,大多數公司面臨嚴峻的風險。報告的研究結果表明,儘管
數家本土公司的價值在不斷增長,特別是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製造商,但它們並沒有做
好在美國和歐洲等成熟市場進行競爭的準備。這份基於對數十位公司高管和專家訪談的
報告指出:「用國際標準來衡量,大多數中國公司的規模仍然很小。許多中國製造企業
仍然以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激進的定價作為競爭策略,而不是依靠能夠帶來更高利潤率
的創新、品牌產品和服務」。 該白皮書對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戰略和佈局提出了中肯的建
議,認為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戰略必須考慮四個關鍵問題:( 1 )是要考慮好是否應該全
球化,是否需要全球化,是否具備全球化的條件。調查表明,很多企業在開始拓展海外
市場的時候,並沒有認真思考過這樣的問題,有些企業在海外擴張幾年後又全線撤退。
( 2 )是一旦決定實施全球化戰略,中國企業需要克服一系列來自內部和外部的挑戰,
如人力資源、品牌、全球運營、融資及非關稅壁壘等等,其中,缺乏合格的人才、建設
全球品牌是企業集中反映的最大挑戰。( 3 )是在制訂全球化戰略時需要考慮差異化定
位、海外拓展的最佳模式,以及目標市場的選擇。中國企業迫切需要在品牌和創新等方
面根據企業特點恰當定位,確立和發展企業的核心競爭力。IBM 建議,中國企業在制訂
海外拓展最佳模式的時候,可以選擇出口,戰略聯盟,合資或兼併收購等一系列投資方式
,大部份企業採用多種方式的組合。( 4 )是成敗取決於執行力。適當的全球化戰略一
經決定,中國企業需要在 5 個關鍵領域加強執行力:全球管理團隊、全球品牌建設、全
球運營模式、產品創新和流程創新。


  伍凡:IBM 研究院針對中國的報告,林林總總五花八門。中國媒體援引其報告,也
樂得其所。其實,由企業的研究院提出中國狀況的報告這種方式本身,就給中國大量吃
皇糧的官方智囊機構形成了羞辱性的存在。中國幾乎有著全部國務院部委局辦各自興辦
的研究機構,以及曾經隸屬於這些部委局辦的高等院校。但這些國際上聞所未聞的所謂
事業單位本身,就成為體制改革當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和無法迴避的難題。從類似 TCL
收購阿爾卡特以及與湯姆遜合作的失敗,讓全世界看到中國國有企業海外擴張的痕跡與
成效。而聯合國報告當中也提及,到現在,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投資,更多地還是以資源
性為主,像石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投資,已經改變了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中國像個
貪得無厭的傢伙,在全世界到處尋求能源,以彌補自身高能耗高污染的增長進程中對不
可再生資源的快速消耗,於是形成了對既有的發達國家對國際市場格局把持權力、以及
遊戲規則制定話語權的挑戰和衝擊,引發了全世界不斷提升層級的排華浪潮。


  草庵: 通過擴大海外投資來消化外匯儲備以及流動性過剩的目的根本不可能實現,
倒是很有可能出現完全相反的結果,即海外投資越大,經常項目盈餘越多,外匯儲備越
高,流動性過剩問題越嚴重。發行特別國債以購買外匯儲備,雖然開闢了一條吸收過剩流
動性的新途徑,但也賦予了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新動向,這就是從貿易立國轉向投資立
國的可能性。貿易立國,是指通過向海外出口產品並賺取外匯的方式提升國力。投資立
國是指通過向海外投資並賺取外匯的方式提升國力。世界上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曾經走
過貿易立國的道路,它們當中的大多數也先後經歷了從貿易立國到投資立國的轉變。到
目前為止,即使考慮到升值因素,中國人均國內生產毛額依然不及美國的 1/25.由於長
期忽視環境保護,土地成本幾乎處在全球最低的水平。勞動力供給不可能是一個問題。
因此,可以肯定地講,中國不可能通過海外投資來提升本國出口產品的國家競爭力。究
竟是選擇海外投資去擴大他國的內需,還是選擇增加國內投資來擴大本國的內需,顯然
是一道不難回答的選擇題。


  伍凡: 中國不可以從貿易立國轉向投資立國。進一步說,如果考慮到巨大的經常
項目盈餘並通過增加外匯儲備的方式囤積該等盈餘,本質上等於壓制國內需求,不利
於增加就業,加劇國內貧富分化,並加深與貿易夥伴國之間的經濟摩擦、不僅不利於
構建國內的和諧社會,也不符合促進和諧世界的大局思維。因此,反對中國走投資立
國的道路。如果有一天決策層終於意識到,目前這種由商業銀行吸收全社會的過剩流
動性、中央銀行吸收商業銀行的過剩流動性、最後再由財政部吸收中央銀行的過剩流
動性的方式難以避免,同時發行特別國債以擴大海外投資的道路又行不通,到那時,
注定要改變目前以限制固定資產投資為重點的宏觀調控政策,以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
擴大由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或者乾脆以商業銀行增加貸款的方式擴大企業的固
定資產投資以及私人物業投資,並以後一種方式直接消化全社會過剩的流動性。


  草庵:上次特別國債,拉開了以財政政策應對流動性過剩的序幕,並且不排除未
來以更直接、更積極的財政政策甚至是中性的貨幣政策來消化流動性過剩的可能性
。歸根結底,不可違背的經濟規律告訴我們,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途徑可以根除在
中國經濟體系當中快速長大的流動性過剩毒瘤。實際上,正在熱熱鬧鬧舉行的十七
大會議上,發出了明確的信息,那就是中國將繼續一個不可持續的社會發展路徑,
即所謂意識形態向左轉,社會政策向右轉,也就是人們形象地稱之為打左燈向右轉
的路徑選擇。面對中國被越來越廣泛領域裡所發出的如果不當機立斷及時進行根本
性甚至是脫胎換骨的改變後果將「不堪設想」的警示,當局採取了政治上的保守立
場,繼續維持從 1990 年代開始的統治方式。並且將如此這般的擊鼓傳花遊戲延宕
下去。具體到中國的海外投資戰略途徑上,表現出中國企業(實際上在很大程度是
中國國有企業,或者說是中國官方)在應對國內市場困境上的束手無策。在開放和
全球化的喧囂當中,國內市場上行政權力對市場高度的介入,保持了國有企業壟斷
性的加強,也在形成著政策性保護下國有企業弱不禁風的體質。如此企業到海外投
資,立刻顯現出與生俱來的天然缺陷。


  伍凡: 具體到中國的海外投資戰略途徑上,表現出中國企業,實際上在很大程度
是中國國有企業,或者說是中國官方在應對國內市場困境上的束手無策。在開放和
全球化的喧囂當中,國內市場上行政權力對市場高度的介入,保持了國有企業壟斷
性的加強,也在形成著政策性保護下國有企業弱不禁風的體質。如此企業到海外投
資,立刻顯現出與生俱來的天然缺陷。


  草庵:其實,不僅僅是 TCL 。我們看到的中儲銅事件、中航油事件、中儲棉事
件、中儲糖事件,等等一系列中國國有企業裡的龐然大物在海外投資的潰不成軍,
被國際資本戲弄的慘不忍睹的結局,也就昭示出,中國的海外投資,到底會是個甚麼
樣的效果,以及我們作為中國的納稅人,為此還要付出何等的代價。


  伍凡:儘管十七大招開的熱鬧,但根本上的經濟路線並沒有改變,中央政府也沒有
好的策略和指導路線.中國不得不進行海外投資,疏緩一萬四千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壓力
,但他的海外投資依然是無頭□蠅,沒有原則,沒有思路,沒有準備,沒有人才. 而面對
複雜的國際經濟局面更是不知所措,再加上反映慢,官僚主義.中國的海外投資必然是
滿盤皆輸的結果,最近不斷出現的事實也證明了這點.今天的時間到了,我門就談到這
裡,謝謝各位觀眾的收看,下次節目再見.


  草庵:再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