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生命紀實:天祐中華

作者:小蓮
【2008年07月02日】
寫中華文化,目地是喚醒我們那已經塵封已久的良知和善念,使道德回歸到人類的本性上去。
我也知道憑我一個人的能力根本達不到這種效果,我只是希望我的小文能起到一種拋磚引玉的作用就足矣了。


在寫正文之前,我還要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這裡所說的「中華」僅僅是一種文化概念,這裡沒有民族主義情緒,更沒有排斥別的文化的意思。

好了,言歸正傳。

我們都知道在人類此次文明史上曾經存在過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中國。這四大文明古國的存在創造和開啟了本次人類文明的輝煌。

然而隨著歲月的更迭,除了中華還繼承著其古老的傳統之外,現在在其它地區生活的人們都沒有將原有的文化精髓繼承下來。而中華卻在整個人類的文明史上可以說是唯一的有著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民族!這一點也許會令炎黃子孫永遠值得欣慰的。

很多走出國門很長時間的人,當看到漢字,看到中國的小吃,都會興奮不已,當再一次踏上這方土地的時候往往是眼眶盈淚!(寫到這兒的時候我的眼淚也流出來了)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說已經溶在世界上每一個人的血液中,無論今生你是哪一個種族和民族的人!

那麼是什麼力量使中華文化能有如此大的生命力,從那鴻蒙的時候一路走來,歷盡各種風雨但卻依然顯現其無比的魅力呢?

尤其中共建政後,對於傳統文化的瘋狂破壞導致很多年輕人對於自己民族的傳統不甚知曉。當一些有識之士提出恢復傳統文化的時候,那份塵封已久的文化內涵開始復甦。

有學者在上個世紀末就說過二十一世紀是中華文化復甦的世紀。那麼我們今天就輕輕的揭開中華文化何以屹立上下五千年不倒的原因的一角吧。

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本文的題目——天祐中華!

不是嗎?上古時期流傳下來的有神農嘗百草、女媧造人、蒼頡造字,還有軒轅黃帝留下《黃帝內經》,黃帝的妻子傳給人們織布的方法使百姓不再受寒風之苦,後來大禹幫助人們治理水患,使人們能夠安居樂業,等等這些,我們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的事情。那麼也就是說,中華文化是神傳給人的。

當初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中華文化也曾數次遭受外敵入侵,但是幾乎都被漢化。很多學者弄不明白,覺的中華文化怎麼有如此大的同化力呢?

其實細細想來,軒轅黃帝可以稱做道家的始祖,春秋時期出現老子與孔子,後來釋迦牟尼佛的佛法也東傳到了中土。

人們都各自有著自己的信奉,或是超然於物外的佛家,或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還是修身養性的道家。人們的道德標準都十分的高尚,信奉卻不愚迷。那麼在這種強大的正信的氛圍中,即使外族一時佔領了中華的土地,他們卻被中華文化所同化,也就不足為奇。

因為人類的歷史所有的一切,都是安排為了今天在人間洪傳宇宙大法而安排的,那麼作為主戲台的中國,那裡的文化也是神有意傳授給人的。而且是在神的特別呵護下才能走過這漫漫的上下五千年!

神在呵護人類,不等於叫人每時都活的非常自在。因為人有時做了不好的事情,那就得有消去罪業的辦法。

在《史記》和《資治通鑒》等權威史書中都記載:君王要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是否如常,來檢察自己。這其實體現了中國古人講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這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所以現代人視最古老的《周易》為玄學,怎麼研究也研究不明白,充其量能明白一些關於算命看風水等一些皮毛的東西。

當人(特別是君王)做不好的事情的時候,上天會降奇異的景象來告戒世人,不能這樣!如果君王能夠自醒,那麼他的江山也就延續一段時間;如果君王還不知自醒依舊對百姓不好,那往往就是改朝換代的開始!

人間就如同一台戲一樣,不同的人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奠定著文化的內涵,為的是到此時能理解大法。

那些留存於名山大川中的名勝古跡無聲的記錄著其過去的輝煌,讓來到這裡的人們重溫一段歷史,一首詩歌的韻味。這些都是神(或叫上天)有意給人留下來的。無論它(古跡)曾經存在於戈壁荒原上還是隱身在高山密林間。

「天祐中華」簡而言之就是,上天派下一個或幾個神來教人們從蒙昧,逐漸有了文字,能夠有穿和住的地方,有了人與人之間的正常規範,走上文明的正途。如果人們犯了錯誤,上天就降奇異的景象與世人,提醒人們保持道德,傳給人們信仰,使之一方面維持道德,另一方面讓一些根基好的人能夠真的得道,也給今天的人類留下修煉的文化。(下篇著重討論這個方面)為了能給後來的人類留下教訓和經驗,上天安排了信史制度,就是把中華的文明史客觀的寫在紙上,等等,還有太多不表現在我們這個空間的無形的護佑,才能使我們的文明能走到了今天。能說的只有這些了請朋友們原諒。

下篇寫的是中華文化中對於修煉文化的奠定叫做《歸路朝天》

經過這兩篇的「總論」形式的文章,那麼我們就將真正的走入中華歷史的某些片段,看一看我們曾經的經歷。此篇就寫到這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