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獨立評論】(574)微博挑戰胡錦濤:成功衝破中共信息封鎖,讓中共當局哭笑不得。

.
節目主持、評論:伍凡

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現在全球互聯網流行〈推特〉Twitter 和〈臉書〉Facebook。〈推特〉是一個社交網絡,被Alexa網頁流量統計評定為,最受歡迎的50個網絡應用之一。而早在2007年11月,Alexa的數據就已顯示〈臉書〉成為世界最大社交網站。這二個網站被網民們做為,社交活動的場所和傳遞信息,而廣為使用。但中共當局非常害怕這二個網站,特意將中國網民隔離在〈推特〉和〈臉書〉網站之外;為此,中共當局在中國互聯網內開設中國式推特:〈微博網〉。今天,我們來討論大陸自從有了〈微博〉之後,中國互聯網有何變化。


〈推特〉Twitter 在2006年7月成立於舊金山,由Obvious公司開發。〈推特〉網站的特點是傳遞信息速度快和信息量巨大。例如世界著名歌手邁克•傑克遜在2009年6月25日去世時,用戶每小時發布的包含邁克•傑克遜名字的消息就達到100,000條,導致〈推特〉服務器一度崩潰。

在2009年的一期時代雜誌(Times)中,作者Steven Johnson 對〈推特〉作了一個非常簡潔的基本概會的介紹如下,他這樣說道:「作為一個社交網絡,〈推特〉圍繞著 ‘追隨者’(Follower)這個概念。當你打算去 ‘跟隨’ 一個〈推特〉用戶的時候,那個用戶所發布的消息,就會按照時間順序全部出現在你的〈推特〉主頁上。假設,你跟隨了20個人,那麼你可能在一個頁面上看到這20個用戶的混合在一起的消息,比如:有關早餐的消息、感興趣的網址鏈接、音樂推薦、甚至是對未來教育的假想」。

由此推理,當你成了〈推特〉用戶的時候,你有了追隨者,你作為〈推特〉使用者發出的信息,其中也包括你是別人的追隨者傳遞別人傳給你的信息,都傳遞給你的追隨者。這種類似滾雪球的傳遞信息的結果是非常巨大的。

由於〈推特〉是消息傳播最快速和便捷的通道,它的影響力在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伊朗綠色革命、印度孟買連環恐怖​​襲擊事件、邁克•傑克遜逝世,到中國大陸的中央電視台新台址大火、石首事件、新疆七五暴力事件等都能體現出來。

2009年6月2日下午,中國大陸防火長城封鎖〈推特〉。據報導,此次網絡封鎖,估計與兩天後的1989年天安門事件二十週年有關。中國大陸〈推特〉網民對此反應劇烈。6月8日中午,封鎖解除。7月5日,烏魯木齊市發生暴力事件。翌日下午,〈推特〉再次被封鎖。〈臉書〉也在7月7日遭到封鎖,至今未解除。

2011年2月19日,有網民在〈博訊新聞網〉上發出中國茉莉花革命的號召,號召網民於次日(即2月20日)上街集會。而當晚有部分中國大陸境內的網民反應,能通過SSL直接連接〈推特〉和〈臉書〉,而無需翻牆。中共當局非常害怕〈推特〉,阻止中國網民上〈推特〉,為此在中國開設中國版推持:〈微博〉。中共當局以為〈微博〉可以影響、掌控和阻止中國網民的輿論和民心,但事與願違,結果是適得其反,這正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

《美國之音》報導了中共當局正遇到的難題。中國有句老話是「形勢比人強」,這句老話的意思是,在現實世界中,在一個社會中,總有一些事情的發展,即便是最能幹的能人、最強權的強權者也難以控制的。

一度相當成功地控制了國內互聯網信息流通,而令外界大為驚訝的中國當局。如今遇到〈微博〉這種互聯網信息傳播的最新形式,顯然遇上了「形勢比人強」的麻煩。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 (The Economist) 在2010年10月28日的一篇報導,其標題指出了,一個在中國不能公開詳細討論和辯論的問題:「突破當局的信息封鎖牆 ── 在〈推特〉失敗的地方,中國自己研發的〈微博〉正在取得成功」(Breaching the great firewall ...Home-grown microblogs are succeeding where Twitter failed)。該雜誌在這裏的意思顯然是說:當年中國當局作出屏蔽〈推特〉的決定,就是因為擔心總部設在美國、不受中共宣傳部門控制的〈推特〉會打破當局的信息封鎖;〈推特〉遭遇屏蔽,也就是遭遇了失敗;但〈推特〉的失敗,給中國國內研發的〈微博〉帶來了大發展的機遇,中國的〈微博〉正在獲得成功,正在成功地打破信息封鎖。於是乎,力圖封鎖信息流通的中國當局的成功,正在給自己帶來失敗。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記者基斯•里奇伯格(Keith B Richburg)在3月22日從北京發出的一則有關〈微博〉的報導:

「在一個大部分新聞媒體被政府控制、信息發布受到嚴格審查、自由的意見被嚴厲阻塞的國家,中國人轉向了一個新的平台藉以公開地交換沒有枷鎖限制的新聞和觀點。這個平台就是跟〈推特〉相似的〈微博〉。」
「中國有十幾個〈微博〉網站,有一億兩千萬用戶,每小時發帖100萬。美國的〈臉書〉、YouTube等網站在中國被屏蔽。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 ‘敏感廣播’ 會被黑掉。即使是包含 ‘茉莉花’ 和 ‘革命’ 等字眼的短信,也會被打回來,說是無法傳送。」
「但〈微博〉用戶常常參與網絡空間中的自由辯論,談論中國一些最禁忌、政治最敏感的話題。」

~~陳年的舊聞變成火燙的新聞~~

就在《美國之音》記者寫這篇報導的時候,成千上萬的中國網民正在通過〈新浪微博〉進行一場里奇伯格所說的「網絡空間中的自由辯論,談論中國一些最禁忌、政治最敏感的話題」,話題涉及的是中共最高領袖、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

引起這場熱辣談論的導火線,是一個名叫 “香港新聞記者” 的微博用戶,在中國北京時間7月10日晚上10點半在自己的微博貼出一條胡錦濤訪問日本橫濱一個小學校、跟日本學漢語的一些小學生對話的老新聞視頻。

那條老新聞發生在2008年5月9日下午。來自《鳳凰網》的那個視頻顯示,一個日本小男孩學生在教室中間起立,操著稚嫩的漢語問:

「胡爺爺,你為什麼想當主席?」

胡錦濤笑容滿面地回答道:「我告訴你,我本人沒有想當主席。全國人民選了我,讓我當主席。我不應該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

“香港新聞記者” 的微博把這條視頻上傳之後,立即在中國微博用戶當中引起強烈反響。於是乎,通過〈微博〉,一條關於胡錦濤的舊聞變成了具有爆炸性的新聞。

~~中共當局哭笑不得~~

從10日晚上10點半發出之後,不出二十四小時,這條微博帖子被轉發2,150次,並得到評論830條評論。其中絕大多數顯然是讓讓胡錦濤或胡錦濤領導下的中宣部負責輿論控制的官員笑不出來,或哭笑不得。例如:

“宋靈歌No6” :胡爺爺,俺木有選過你哇?其實,俺導絲很想選你滴!單絲,請把選票給俺先?

“桂榮V5” :淚流滿面啊我,忽然發現自己連中國人民都不是啊!什麼中國人民選了你,忽悠14億國民還不夠,還跑到外國去忽悠人家小毛孩。 ......成年這麼久了,我一丁點政治權利都沒有啊?

“我是楊雪” :不想當就下來,別佔著位置。有多少想當的人等著咱們給他投票呢。

“周澤談案說法” :全國人民好過分,也不問問老胡想不想當主席,就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讓人家勉為其難。

“閒逸山翁” :看來我不屬於中國人民!而屬於中國人民的數量可能估計5000人!由此說明中國是一個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國家!

“慕容心語” :看了視頻,我凌亂了。中國國家主席不是內定好的麼?啥時候成全國人民選的了?忽悠日本小盆友?小盆友會信嗎?一個自己不想當國家主席的人,會成為候選人?就算成為候選人,會全民投票?就算全民投票,會全票通過?難不成競爭對手零票?我怎麼忘了自己投過票呢?莫名地,偶的臉,很燙。 。 。

在記者截稿的時候(2011年7月11日,北京時間晚上12點30分,也就是最先的帖子出現二十六個小時過後,儘管有網民公開表示擔心:這些帖子以及 “香港新聞記者” 的微博帳號會被和諧(被刪除)。

這些對胡錦濤非常不恭維的微博帖子依然在中國國內互聯網上擴散。顯然,中國當局負責網絡信息審查封鎖的機構面對如此這般神速的微博依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應對這​​種挑戰。

《經濟學人》在去年10月28日發表的那篇報導最後說:
「假如〈微博〉對黨變得更具有威脅性,〈微博〉可能會被全部關掉。在7月,中國的〈微博〉網站都把自己標記為 ‘測試版’,這或許是一種暗示: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場試驗」。

在互聯網發展的問題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表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藍皮書出現了這樣一段文字:
「中國互聯網站總數2010年為191萬個,比2009年的323萬個減少了132萬個。這是中國互聯網站年度總數第一次出現下降,而且降幅達到41%。在網站數量大幅下降的同時,2010年中國網頁數量達到600億個,比2009年增長78.6%。足以表明,中國互聯網在快速發展中的規範性日益提升。...」

中國政府的批評者指出:中國政府每次對互聯網展開打壓,都以打擊淫穢色情傳播為名,實際上則是打擊、消滅政府所不喜歡的言論。

官方的《中國經濟網》在上述的報導中有一個雙行小標題是:

「新媒體時代的意識形態安全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問題」
「互聯網已成為 ‘西方價值觀出口到全世界的終端工具’」

為什麼胡錦濤以 ‘加強社會管理’ 之名,行封殺網絡之實呢?因為胡錦濤終於明白美國的〈推特〉和中國的〈維博〉都可以討論最敏感的話題,包括 ‘笑話胡錦濤’ 和 ‘茉莉花革命’ 。胡錦濤害怕了,一不做、二不休,先封殺41%網站。若再威脅中共政權,也可能把全國互聯網全部關閉。果真如此,那將是中共政權垮台之日了。

今天的時間到了,謝謝您的收看,下次節目再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