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獨立評論】(567)中國證券市場可能因造假而崩潰:股票市場非創業,是圈錢到個人腰包。

.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最近,中國大陸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因為偽造數據欺騙美國股民,遭到揭露而信譽掃地。進而引發了中國股民對中國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的質疑。很多人說:同樣的企業,在美國因為造假被揭露,為什麼在中國反而繼續圈錢?中國的證監會幹什麼去了?今天我們就討論一下中國證券市場的問題。 (葉檀:中國證券市場可能因造假而崩潰)


草庵: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在四、五年前就談到過。最近,〈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先生就認為:創業板 (GEM Board) 將因為大量造假,在三年內崩潰。事實上,不僅創業板,中國證券市場的造假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頑疾。創業板由於造富效應明顯,而受到了格外的關注。造假行為氾濫成災,將徹底摧毀證券市場發展中國高新技術、利用證券市場培育未來的種子企業的目標。

伍凡:在公司上市之前,就出現了一條龍的造假行為。高新技術企業資質造假,高新技術企業泥沙俱下;一些偽技術披著高新企業的外衣,瘋狂攫取市場資源。成為政府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而有實際的利益,這些主要體現在稅收優惠上。 2008年4月14日,國家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下稱《認定辦法》),規定凡通過高新技術認定的企業,其所得稅稅率可在3年內由25%減免至15%。同時,在〈5+1地區〉(五個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高新技術企業還可享受〈兩免三減半〉的定期稅收優惠;所謂〈兩免三減半〉的政策,是指外商投資企業可享受從獲利年度起2年免徵、3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待遇。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中介機構成為顯赫的行業,他們比拼的是與科委的人脈關係。只要基本條件符合,中介機構對企業進行完美包裝。 《時代周報》採訪的某高新企業中介公司收費標準如下:規模2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收費2萬元,2000萬至1億元、收費3萬元,1億元以上、收費4萬元;中介代理費之外的專利申請費、產品檢測以及其他費用另行計算。去年科技部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某官員表示:有一半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都以此手段通過認證。在創業板上市公司與擬上市公司中,95%擁有高科技企業的光環;換句話說,以高新技術為上市拉分的中小板與創業板企業中可能有一半是偽高新企業。

草庵:在創業板上市只要符合條件,發審委就能通過。事實上,發審委的門檻很低,連明顯的學歷不符、研發資金不符都能闖關上市。諮詢中介機構對市場數據造假,直接影響對細分市場佔有率的判斷。去年5月3日,中國首家香港上市現代諮詢顧問企業《賽迪顧問》被曝收費編造數據,捲入受到質疑的公司有:立思辰、網宿科技、新世紀、拓維信息、啟明信息、輝煌科技、久其軟件等,多家公司陷入IPO漩渦。雖然,在5月10號媒體對此報導道歉,中介機構的〈潛規則〉在經歷市場下行週期後,將逐漸浮出水面。無論是高新企業認證造假、還是諮詢中介數據造假,都與市場的資深江湖人士脫不了關係,他們或者曾任職相關部門、或者與相關部門交情深厚,而證監會發審委只要有數據,自己不背負責任,照單全收。

伍凡:再看證監會發審委,雖然在媒體的追究下,否決了造假到極致的勝景山河之造假申請;仍然放過了二次過會的淮油股份、萬昌股份等,使投資者大受其害。另據《21世紀經濟報導》披露:在剛剛成立的第十三屆主板發審委員名單中,有10名委員來自各大會計師事務所、6名來自各大律師事務所。這些中介機構的人員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利益鏈條,包括:其自身與上市公司之間的聯繫、其所承擔責任之輕,再再令人無法信服其權威性。

草庵:另外,這些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之低下也是問題。財務造假已經司空見慣,一些公司上市後業績大變臉,其造假程度已到讓人目瞠口呆的地步。常見的現像是:補稅與虛增利潤。雖然加強了管制,上市之前大額補稅的現像已有所減少;但是,利潤大跌的現象卻層出不窮。根據年報,2010年創業板的209家公司中有32家業績下滑,比例超過15%。其中,寶德股份淨利降幅達51.53%,朗科科技、恆信移動等5家公司降幅超過40%。而同樣的數據,深交所的說法要樂觀得多:2010年的創業板公司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長趨勢;營業收入增長超過100%公司有8家,48家公司增幅在50%以上,其中,東方日昇增長率達到182.1%;淨利潤增長超過100%的公司有7家,49家公司增幅在50%以上,其中,向日葵增長率為165.6%。但一季報的數據又加深了市場的擔憂,截至5月3日,現有的209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負增長的有47家,其中有9家公司一季度淨利潤下滑幅度超過50%,下滑幅度超過30%的累計有18家;真正實現淨利潤增幅30%以上的創業板公司只有99家,還不足半數。今年上市的56家創業板公司中,就有12家一季報淨利下滑。情況不容樂觀。

伍凡:除了造假之外,資金使用效率低。一些根本不需要資金的輕資產企業上市,讓寶貴的資金被付之高閣。根據深交所的報告:2010年中小板新上市的204家公司超募資金總額超過1,200億元;從2010年年報披露情況看,上述公司用超募資金歸還銀行借款約117.28億元,補充流動資金約88.75億元,上述兩項合計佔比17.13%;與主業相關項目投資約55.49億元,佔比4.63%;總使用進度約為21.76%。而創業板209家上市公司IPO融資金額達到1,618億元,其中超募資金1,002億元。截至4月底,上市公司已安排使用超募資金315.6億元,佔超募資金總額31.5%,其中用於與主業相關的直接項目投資和股權投資的比例接近60%,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通資金的比例超過30%。目前,63家公司已安排使用的超募資金比例超過50%,15家公司超募資金已全部明確了使用計劃。千億級的超募資金有70%、80%沒有使用,已經使用的部分效率如何有待觀察。大部分營收增長超過利潤增長,而一些超募的公司買樓、買車、買股票,已蔚成大觀。

草庵:雖然許多公司不缺錢,但就證券市場總體而言,資金飢渴症十分明顯。上市與再融資成為市場的主議題。圈錢刻不容緩。證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的A股市場融資總額達到了1.03萬億元,較2009年的4609.54億元大幅增長123%,A股市場因此成為全球第一大融資額的股票市場。 2011年前五個月,WIND統計數據顯示,A股市場的首發、增發和配股共計募集資金達到了3625.4億元;公司債、可轉換債、可分離債共計募集資金則達到了758.7億元,證券市場融資累計已經達到了4384億元。除了首發融資略有減少之外,股票再融資和債券融資均出現了大幅增長,幅度分別達到了197%和235%,總融資增長幅度則達到了56%。國企的重組併購、創業板的造富,都在發出一個聲音:再不融資,就太晚了。而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原因,除了規模擴張之外,〈經營性現金流〉下降卻不容忽視。雖然一些上市的中小板與創業板不缺錢、負債率低,但〈經營性現金流〉下降顯示了並不美妙的未來。

伍凡:據2010年報數據顯示:深交所上市公司、各板塊上市公司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淨額與上年同期相比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主板公司同比下降63.49%,披露年報的中小板公司同比增長5.6%;主要是由於寧波銀行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大幅增加,如剔除寧波銀行這一因素,中小板平均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同比下降43​​.3%。創業板公司平均經營性現金流淨額下降41.4%。造假橫行、圈錢迫切、資金錯配,這是A股市場的三枚重型彈,引線卻未被納入管理,已經對投資者造成了嚴重的傷害;〈被傷害群體〉已從個人投資者,蔓延至機構投資者。如果繼續下去,中國證券市場、甚至整個金融市場將深受其害,噬臍莫及,只能重來一次。謝謝您的收看,下次節目再見。

草庵:再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