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無思
【網2013年08月01日】
德高望重是個很普通的詞,品評人物時常用,今天忽然想起,為甚麼非要是德高望重呢?而不是權高望重?錢多望重?才高望重?當然,這就是中國神傳文化最基本的地方,重德!
你看傳統文化典籍浩如煙海,如果只能用兩個字概括的話,那就是道德二字。道乃道理,德為德行。道講的是理,而德強調的是行,如何做人?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無非一個德,也就是在不同階層做一個好人的標準。縱覽二十四史,爾來他往,潮起潮落,各類風雲人物如過河之鯽,可是真正能讓人敬重讓人懷念的唯有高風亮節道德淳厚之人,“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萬世師表孔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忠義兩全的關羽,謙讓寬厚功成不居的郭子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完人范仲淹,精忠報國的岳飛等等。而孔子顛簸流離,“累累若喪家之犬”;諸葛亮“功成未捷身先死”;關羽敗走麥城;岳飛未能實現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的夙願就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在風波亭。這些人物,之所以萬古流芳,並非因其功業震爍古今,實乃擁有淳厚的道德也。
而有些很有本事很有才能的人,因其道德的瑕疵或低下,千古之下不免於被人詬病、唾罵,如秦朝宰相李斯,如漢高祖劉邦,如隋煬帝楊廣,如大奸臣秦檜(大書法家,今宋體字代表人物之一。因其投降賣國陷害岳飛,甚至後人在書法上連提都不願提他。)
德高望重,現在人都快把它當成一個恭維獻媚的詞了,望重已經快與德高沒甚麼相干了。可追根朔源,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德高是望重的關鍵因素之一。沒有了高德,單純的重望那只是金錢、權力、才能的魅力而已,是趨炎附勢錦上添花的世俗眾生相罷了。
記得小時候,農村介紹對象,首先要了解人品德行如何,男的實在不實在,女的浮漂不浮漂,其次才是看家境、看本事、看長相。做人第一,道德為先。可現在這第一要素已經快沒人問了,只要有錢有房子有地位長得帥(漂亮)就行,甚至那些進過局子蹲過監獄的竟成了某些人眼中的熱門人選。明知人品不行,可只要硬件足夠硬,就成了白璧微瑕、瑕不掩瑜了。現在的媒婆要是去提親,說男的實在,那簡直就不是提親,是扒場去了。國人對道德的蔑視已經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了。
何以如此?中共篡政六十多年以來,大肆宣揚灌輸無神論、進化論、鬥爭哲學,把人類普世的道德歪曲成階級性的,把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說成是迷信,把神佛說成是虛妄,從根本上破壞了國人數千年來形成的傳統道德觀。道德是維繫人類社會正常生活和個人行為規範的根本。道德的破壞和崩潰,必然帶來社會秩序的混亂和人心的畸變,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天災人禍、社會亂象。
德高望重是正常社會狀態下形成的必然現象,人因道德高尚而備受尊崇而聲名遠揚,社會因崇尚道德而穩定而發展。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