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揭示善的力量:談談成功的商業模式――兼論對唯物主義的批判(四)


.
作者: 小岩
【網2010年05月19日】

第四節 問題的思想根源

本節摘要

本節主要講述對商業模式認問題的思想根源。講的主要是問題的深層原因,是人們不容易認識到的原因。一方面是行為上的,是誤區,另一方面是思維上的,屬於盲區。本節共闡述如下幾個問題。第一,機會主義的行為方式;第二,拷貝主義的簡單學習;第三,線性主義的無限假設;第四,唯物主義的封閉認識;第五,將錯誤進行到底。


引言

我們對商業模式認識問題的思想根源,或者甚麼是我們認識誤區的根源?我們到底錯在哪裡?零件主義、使用主義與術的認識都是一種表現,它們並不是根本,應該還有更深的原因,不是術的原因。本質上應該是我們的認識方法出了問題,這很可能是國人不願意承認的,我們可能認為全世界的人都與我們一樣,都是這樣想問題。事實恰恰相反,國人被塑造的與其它國家人的思維非常不一樣,這才會出現我們拷貝別人往往學不像。那麼,我們的認識方法到底出了甚麼問題呢?我們歸納了以下幾點與大家探討,那就是:三十年來的機會主義與拷貝主義,三百年來的線性主義與唯物主義。如果說機會主義 + 拷貝主義還是一種表象原因,一種我們行為上的原因,是我們行為上的一個誤區,那麼線性主義 + 唯物主義就是一種深層原因,一種我們思想上與認識上的原因,它是造成我們思想上的盲區而不是誤區,這與所謂的牛頓宇宙論與課本知識體系關係很大,也許歸罪於牛頓並不公平,其實唯物主義才是萬惡之源。

一、機會主義的行為方式

機會主義(線性思維)+拷貝主義(唯物化思維)是當今中國社會/經濟系統/與企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把機會主義之短線當成永恆規律,知進不知退,知往不知復,對所有資源/環境/人力的使用都是「過度」,沒有「愛」,沒有「惜」,缺乏「善」與「感恩」之心。

當代中國人進入市場經濟或現代商品社會有着很強的機會主義特徵。例如80年代的雙軌制就是最典型的機會主義產物,人人都在倒彩電、倒汽車。還記的那句話嗎?十億人民九億倒(爺),還有一億在思考。一夜暴富,不重實業,張着嘴等天上掉餡餅,睜着眼等看地上撿黃金。又如90年代的海南人人都在炒土地。人們打趣的說,當年(90年代)闖海南的人,有三分之一的人現在還待在監獄裡,還有三分之一的進過監獄,只有三分之一的還在正經做生意。2009年的4萬億的所謂振興計劃或9萬多億的貸款,有多少錢是真正進入到實業當中,又有多少錢是進到了股市和樓市,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機會主義時代的思維特徵,也真有「將錯誤進行到底」的豪邁與氣概,比如我的一位親戚就跟我講,少於30%的營生你都不要跟他講,其實他是個窮的叮噹響的人。想必機會主義也許在「窮人」中特別有市場。

機會主義行為模式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膽大者或者先為者可以獲取巨大利益,他們可以少付出,多獲利,也就是將外部性externality之正向利益化,內部利益化。如果行為的公式可以表述為action = thought + movement,即行為 = 思想 + 行動,那麼機會主義行為模式的特徵就是行動可以先于思想,movement先於thought,或者物質先於精神。

與機會主義相伴生的叫江湖時代。在江湖時代,往往只有故事在流傳,講的總比發生的多,這是許多中國諮詢師的特點――江湖時代的諮詢師,所以許多企業家會罵他們江湖騙子。

機會主義還有許多重要特徵,我們總結如下。機會主義是階段性的,而非無限性的,非永續性的,也就是說機會是偶然性的,瞬間性的,一次性的。所以機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另外機會往往會帶給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機會的投入產出不成正比。另外機會是無序性的產物,它是一種秩序破壞的結果,或者是主導權與統治權的喪失的表現,江湖意味着某種破壞性,無論是羅賓漢還是水泊梁山。所以說機會又是一種不均衡性的產物,或者說是一種錯位。另外機會往往具有外生性和掠奪性,它是externality的內向價值化,它本質上是一種攫取和掠奪,它缺乏內涵,所以才傳說故事。

銀行家王世渝稱10-100億規模之間的民營企業為「行走在半山腰的脊樑企業」。這些中國成功的民營企業「大多數成功於改革開放初期,靠膽識、靠機會一不小心聚斂了財富,正所謂‘一招鮮、吃遍天’。但正是這類企業,卻最容易把一朝成功的偶然當成必然,將錯誤進行到底。」這就是典型的時勢造英雄的成功模式,這就是外生型的成功模式。但是輪到英雄造時勢的時代就不行了。

這種「一招鮮」的思維模式導致了的商業模式的要素式認知。王世渝稱在經歷了20多年市場經濟的短暫繁榮之後,「時至今日,我們仍然是一個忽略商業模式的國度。熟歷許多企業,成功緣於偶然,失敗歸於模式比比皆是。」也就是說有許多企業第一次創業成功了可還是糊裡糊塗,這是機會主義企業的第一種狀態,這就是企業的第一次創業在機會主義時代的成功。當然它比「將錯誤進行到底」(第二種狀態)要強的多。而當前有為的企業家對商業模式的熱衷與探索,與感知機會主義時代的盡頭或將要終結不無關係,甚至有很大關係。這是對待機會主義的第三種態度。

機會主義的一個惡果就是將短暫視為永恆,「將錯誤進行到底」。機會主義的發展模式不可能持久,同樣拷貝主義的發展模式不可能真正強大,因為你永遠不可能成為No.1。機會主義的發展惡果就是物慾橫流,今朝有酒今朝醉,和資源耗盡,環境惡化和瘡痍滿地的國土,因為這是一個沒有靈魂,沒有精神的發展模式――一個被邪靈附體的發展模式。對機會主義的追逐造成的中國經濟普遍的透支現象。它是用跑百米方式去跑馬拉松,實際上許多中國白領透支體力,中國經濟透支資源與環境,房市透支購買力都是機會主義的惡果。

機會主義還導致或助長和強化「唯物」傾向,而不是精神的社會,它會助長外部化「利潤源」,它還會助長投機主義和極端利己主義。如果說機會主義是一種外部事實,那麼投機主義就是一種主觀態度,投機心理是與外部機會主義相對應的一種主觀態度,它助長主導結構或秩序結構轉型時的一種資源掠奪,它助長轉型時發生「主體」與「客體」不對稱,它助長不勞而獲的投機心理,它實際上在培養一種惡人惡念,與宇宙善良的本性是違背的,與善的能量的本性是違背的,機會主義不可能持久,它沒有真正的層次與高度。這就是機會主義的錯,它錯就錯在要將錯誤進行到底,錯就錯在將機會主義已經作為統治者的一種掠奪工具。

機會主義還有一個惡果就是導致對秩序的蔑視,無論是在大街上,還是在商場上,還是在辦公室裡,都是如此。就像一位朋友精闢的說的,對於中國人而言,規矩是用來破壞的,不是用來遵守的。誰能破壞或繞過規則,誰就有本事,這是太子黨們的榮耀,全社會都在追逐仿效。就是在辦公室內部,老闆也在迎合這種行為,越級操作,管理層如同虛設,管理規章是管別人的,不是管老闆的,整個社會也是一樣,法律是管老百姓的,不是管當官的。因此在中國無論是在公司還是整個社會都是由無數個特例來運營。以至於誰老實誰吃虧,也因此在中國的第一桶金往往是原罪的,一定要與不守規則的人扯上關係,你才能發財,也因此你有把柄在人家手裡。這利於統治,反正大家都是共同犯罪,這就是」哲學共有」的中國版本――犯罪版。

二、拷貝主義的簡單學習

拷貝主義不僅表現在商業模式上,還表現在中國當今社會許多方面,除了政權之外。因為政權是不能與人分享的,這是本質,是關鍵,在經濟形式上,在城市規劃上,在建築風格上中國到處都充斥着拷貝主義。走在街上,我們有時真不知道自己在哪裡。可這就是進步嘛?這就是甚麼甚麼嘛?我們的生活方式,以致餐飲,包括我們的服裝、語言、形象、髮式、娛樂,都是拷貝來的,除了我們的黃皮膚。

機會主義之「生」+拷貝主義之「形」導致中國當今缺乏「精神」與「善」的力量,這是我們認識商業模式的問題的根,也我們當今所有社會問題的一個根,可以說我們所有的困惑都是來自於「軀殼」的困惑,都是因為我們只有一個軀殼。

中國現在的經濟系統、市場機制和大多數經濟概念都是從國外複製過來的,但是往往我們只是從人家那裡拷貝來一個經濟形式、一個物質形態而已, 我們的一切都是在拷貝或者叫仿製,製造業從假冒偽劣,到假冒不偽劣,仿製的跟真的一樣。然後就為真品牌代工,做世界的加工廠、代工廠,在世界分工的鏈條上做價值創造最低的工作。現在有人不甘寂寞,給拷貝或複製起了個新名稱,叫作山寨。

當然也有很多人認識到拷貝主義會誤導企業趨同、失去個性,使企業缺乏一個生命體的味道,就像一個人沒有了他的脾氣秉性與個性,那他還是人嗎?他還是一個生命體嗎?他完全喪失個性和特徵。他沒有動力,他沒有精神、沒有頭腦,不會思考、不會創新。他只會讓我們走向同質競爭,走向紅海與價格戰。當然無論是關於世界分工價值鏈低端的認識,還是中國企業缺乏個性而走向同質競爭、同室操戈、成本價格戰的認識,仍然都是在使用層面、在術的層面的認識,因為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更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拷貝主義根本沒有自由經濟的精神與靈魂,更確切的講,拷貝主義只不過是中共現在搞的完全是借屍還魂的一套,它需要這個拷貝的軀殼,用市場經濟的形式來維持專制的統治。因此我們對企業商業模式的理解和認識,就如同對這些其它經濟概念的理解是一樣的,都是很表面化、很形式化的,其內涵往往是缺失的、被遺忘的,因為有人不想讓我們過問載體之外的東西,或軀殼之外的東西,它只希望我們簡單拷貝,不要多想。

我們知道,任何經濟形式都是承載其精神和靈魂的載體,而不是獨立於精神之外的存在。當商業模式失去了靈魂的時候,那麼對商業模式的認識就只能停留在「術」的層面上了,就只能混同於各種業務鏈上的操作機制,就只能在物質化的思維中打轉轉,就很難認識到它的本質。

當然,拷貝是學習方式的一種,因此我們並不反對拷貝主義。但是將拷貝絕對化和極端化就錯了。孔子講:學而時習之。孔子還講,溫故而知新。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學習是人類認知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們需要學習他人,學習先進模式。中國傳統社會就是一個學習與教化的社會。我們講五經六藝,其實都是學習。我們講的頭懸樑錐刺股,講的也是學習精神。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不缺少學習的。學習可以知書達禮,學習可以傳道解惑。學習不僅僅是作為物理的人和個體的人的需要,他能夠有能力,更是作為社會人的需要。孔子講: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修文與習德才是學習的關鍵,而不是表面的物形拷貝。

傳統文化的學習講的是大學,而不是小學,講的是心學,而不是簡單的外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加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被後世稱之為《大學》的「八目」,而格物,關於物質規律,只是大學的一個方面。

拷貝主義學習的最大問題就是應該知道以甚麼心態、以甚麼基點進行學習,應該學習甚麼,拷貝主義的最大危險就在於不加思考,失去自我,沒有學到本質,將學習變成簡單的複製,所謂照貓畫虎,或者邯鄲學步之「學」,東施效顰之「效」就是失敗的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學」是既要學「手法」,又要學「心法」,而「效」既要「形似」,又要「神似」,要「神形」兼備,必須要「出神入化」,甚至達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才是一種生命體的學習機制,而不是機械體的學習機制。

而無「神」之學,唯「物」之學,就會將生命體學成了一塊「肉」,而失去生命體的本質,就失去了社會之學與心靈之學的本質,就會出現為甚麼「學而不像」的問題,這就是拷貝主義學習的問題。我們講知識「可以學」,但「能力」就不好學了,模式之「形式」可以學,但模式的內在「機制」就不好學了。所以對於商業模式的學習,很多國人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其「形」,而不知其「生」的一種表面學習,所以我們不能看到本質,不能知其魂魄。

拷貝主義的最大惡果之一,或者說是最不好的一種後果就是失去自我,同時又沒有拷貝到真東西,這就是中國企業與中國社會所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它既不溶入世界潮流,成為真正的民主國家,還天天逼着人家承認它的市場地位,又數典忘祖,把一切可貴的中華傳統統統批判和忘卻,真落到個邯鄲學步的下場。

我們在第二節關於角色那一小節中講到,我們在認識商業模式上遺漏了一些角色,那麼這些角色真的是那麼重要嗎?它們會影響我們關於商業模式的思考嗎?實際上遺漏角色就會導致遺漏思想,拷貝主義的簡單學習者角色的致命之處就在與此,它沒有掌握學習者的真正基點,它沒有用心用腦去學,而只是用手腳模仿。

我們講, 主觀與客觀的巨大區別在於主觀主義可能背離理性主義的假設,可能會不好研究,但客觀主義丟失的東西會更多。客觀主義相對主觀主義絕不是一種進步,是將人拉回到動物,是將生命拉回到機器,拉回到物質。

拷貝主義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徵與意義。首先它是一種學習方式,但是它不是學習的全部,當然學習是必需的,所以一定的拷貝也是必要的。其次拷貝主義是一種快速、捷徑和簡易的學習方法。但是拷貝主義不可或不應該成為永遠,因為你即便是最好的拷貝主義者,你也能是No 2,你是有頂部制約,原創者永遠在你的頭上。另外拷貝主義往往會導致同質性和失去個性。而且拷貝是受制於可看性與可展視性和外部性的,因此拷貝主義具有必然的有不完整性,它容易丟失東西,它會丟失事物的內涵,因為它受制於事物的外部性和可看性,它往往會失去事物存在的context也就是丟失事物的環境,或叫丟失系統環境,而環境往往是不可複製的。另外,更重要的是,拷貝往往會丟失事物的內部機制,丟失事物的精神,因為本質與精神大多是看不到的。

我們講,動力其實不在術上,也不在形式上。它是拷貝不到的。就像汽車輪子會轉,但汽車的動力並不在輪子上,就像司馬懿盜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卻不知道開關在哪裡。

拷貝主義還會導致其它後果。比如它會助長「一招鮮」或要素主義,會蔑視系統創新,會浪費物質資源,因為我們不會非價格競爭。同時它會助長走捷徑,求手法的方式,助長外求或者偷竊盜用,美其名曰拷貝,所謂知識產權之爭都在於此。它會讓人不尊重知識,不尊重創造。它會讓人人都浮在面上,誰都不願意去做基礎的和隱性的工作。它會助長社會浮誇與炫耀財富,以及一層皮的結果和表面化的社會,一個沒有根的社會。

三、線性主義的無限假設

我們在前面講過,相對於機會主義和拷貝主義這種行為方式,線性主義 + 唯物主義是更深層原因,它們是在思想和認識上的原因,它們導致了我們認識的盲區,而不僅僅是行為上的誤區。線性主義與牛頓的線性和宇宙論有關,並與我們的課本知識體系關係重大。

我們說機會主義無所謂對錯,但是機會主義不應該是一種常態。在任何社會變革的時期,機會主義會經常發生。錯就錯在如果全社會,所有的人,所有的行業,所有的企業都長期處於機會主義狀態,以之為常態,全社會都成了投機商,都在倒彩電,都在倒汽車,都在倒房子,都在倒炒股票,那就是問題了,而沒有人做「實業」了,沒有人做研究,沒有人做學術做教育了。就像中國的諮詢師和大學,甚至包括當今中國的寺廟,美其名曰是一種職業,也要生活。

機會主義錯就錯在把瞬間的機會當做永恆的常態,把無序當做一種「秩序」,當做一種秩序的線性發展模式,「將錯誤進行到底」,人人都是等待天上天天掉餡餅,樹旁日日可待兔,這與「錯誤」的使用線性主義有很大關係。雖然現代的線性主義是由牛頓開創的,但是這種過度使用線性主義與牛頓沒有甚麼關係。

線性主義或稱牛頓主義有如下特徵。首先線性主義起源於牛頓的微積分,它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它無法直接面對複雜系統。線性主義實際上失去質性,具有替代性假設,即用無質性或量性替代質性,並假設能自動還原事物的質性。這對封閉的非機械系統都不可能存在,熱力學定律就已經否定了永動機的存在。因此線性主義是關於數量的,它具有數量性和可加和性,實際上它假設了系統的可分割性,連續性,均衡性或均勻性,分解與拆零,也就是元素性。另外線性主義沒有真正的時間和過程,它研究的是已經存在的秩序,而不研究系統的「創生」問題,線性主義具有對稱性和可逆性,也就是還原性。在線性宇宙中,時間具有簡單性與可重複性。我們講社會系統與機械系統的最大區別就是社會系統的不可還原性和不可實驗性。比如一個錯誤的城市規劃會影響一個城市一百年或幾百年。它不可能立即就拆掉。一個建築還講70年產權呢。所以「摸着石頭過河」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另外,它不具有真正的系統性,它是一個封閉系統或機械系統,是能量守恆系統,它還是物質的和決定論的和剛性的,並且它是無層次性,它是無梯度的,它假設直線是最有效的,因此它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即所謂預測性與可控性,它實際上是強調了使用性或實用性,它具有很強的發展性與自利性。所謂發展,在這個系統中才有意義。其實真正站在秩序論和封閉系統的角度,恐怕「發展」也沒有意義,因為系統的總功是一定的,並不額外創造功,也就是不創造更多的財富,有的只有競爭與掠奪。

我們說機會主義+拷貝主義本身並無對錯可言,但是當「機會主義」是基於線性邏輯的思考,當拷貝主義是基於單純「唯物」拷貝,問題就出現了。「機會主義」或「拷貝主義」只是一種形為模式,「線性思維」或「唯物化思維」才是真正的思維模式,才是根源。當兩者錯搭在一起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在不應該使用牛頓線性邏輯的地方使用了牛頓邏輯,在應該拷貝一個整體的生命系統的地方卻只拷貝了系統的一部分――物質形式的部分,這才是問題的所在.。牛頓從來沒說他的理論可以用於人類社會,達爾文絕不是甚麼發展或進步,完全是一種濫用和無知的跨界,就像學生用錯了公式做錯了題,老師怎麼能給分呢?除非這個老師瘋了。由於牛頓是現代科學的起源,因此我們不得不進一步認識牛頓線性邏輯或實證科學的局限和其對我們行為模式以及商業模式認知的影響。

我們知道牛頓的宇宙論是一種線性的和決定論的宇宙觀,它對中國國內的「課本知識體系」影響巨大,我們都是被這種知識成功教育的,也就自動以為知識就是這樣產生的。原本是根本不同思想、不同學派的東西,卻被課本描述成完全一致的東西「和諧」的擺放在一起,用線性的講課的方式串在了一起,使學習者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完全喪失了探索知識的能力。這對中國企業的思維有着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因為大家都是接受這個「教育」成長起來的。例如,許多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都具有立竿見影的線性思維方式,也傾向於將企業自身的發展看成是線性平穩的過程。所以雖然大家天天都在談論創新,卻依舊只會用拷貝的方式和線性的方式從別人那裡僅僅學會了「製造」而不是「創造」。

其實這並不是牛頓的問題,而是機械論者的問題,是牛頓論的後來研習者出了問題,是「課本知識」出了問題,但是它對我們「和諧」的知識體系和創造力的喪失和誤導影響巨大。

這種線性思維還會導致另外一種傾向,就是認為企業系統與秩序(包括管理機制)是天然形成的、是自然形成的,特別中國新興的民營企業大都具有這個通病,他們企業的業務鏈和管理結構大都是「應事而生」,缺乏系統的設計,這往往成為日後發展的障礙。

也許有人認為我們根本不需要商業模式,不需要企業的系統設計。有一個形象的比喻,2002年以前成功的民營企業是歪脖樹,它們很茁壯,但它們是歪的,因為它們沒有經過系統設計,你很難校正它,它已經長成這樣了。而2002年加入WTO以後成立的公司就好一些,因為它們在成立之初大多經歷過一些系統設計,或者它們還是一些小公司,容易被改變。

我們在管理實踐中發現,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系統都不會自然形成,都必須通過不止一次的系統設計,而這種設計往往需要藉助「更高層次」的智慧來完成,因為「同等層次沒有制約性」這個理在起着制約作用。國人民營企業的最大的問題也就是沒有經過這種系統設計歪脖樹現狀,因此很多人也不會這種系統設計,它們根本不知甚麼是「生」的機制,因為它們是機會主義「外生」的或「被生」的,是拷貝而來的。如果一個小小的公司都需要被「設計」,那麼龐大的宇宙呢?它能是自然形成的嗎?即所謂的進化嗎?所有搞企業的人可能都有這個體會:系統不會自然產生,你一天不管它,它就會出問題,特別是中國這種沒有系統靠人治的公司。

在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牛頓的線性宇宙論是「秩序論」,而不是「創生論」,牛頓萬有引力模型本身不回答關於宇宙之「生」的問題,牛頓本人也不願意挑戰這個只有造物主才知道的問題。是後人誤以為或誤入了「自然而生」的概念。他們將牛頓之線性「秩序論」發展為或演變為「外控論」,再到干預論和利己主。可以說瓦特的蒸汽機起了很大作用,但這也不是瓦特的錯。人們將線性論變成了機械論,並陶醉於工業革命的成就,才變成了「機械論」模型。線性秩序這種沒有辦法的辦法變成了唯線性才規律,唯規律才可預測、才能控制。機械論是一種外部控制,控制的目的即所謂「發展」,不過是「利己主義和唯利的另一種表述」。從宇宙論之認識宇宙到控制宇宙與利用宇宙,人之貪心,這才是本質。從牛頓之「秩序」的順應宇宙變成所謂「發展論」之干預論與違背宇宙,甚至變成「革命推動論」(中共對西藏的政策就屬於典型的以發展論為借口的「干預論」)。因此在唯物中的所謂發展不可能是和諧的,它只可能導致威脅和掠奪。所謂和平崛起,完全是邏輯笑話或謊言。

我們知道成功的商業模式核心是商業模式如何創立,而後才是商業模式的使用。但人們往往看到的和關注的卻只是商業模式「形」成之後的使用,也就是固化的能量的釋放過程。

「生」與「成」實際上是兩個機制/階段。人們往往只能看到「形成」或「成形」之後有形的機制,也就是「形而下」的機制,也就是物質的形態,這就是拷貝主義的限制或局限。他們最多只能看到「物質承載精神」的機制,實際上是能量固化成形之後,從形中釋放能量的機制。

也就是一般的人不會挑戰「生」的問題,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生命都有資格與能力知道「生」的機制的,牛頓也自動局限於自己的認識,能知道「機制」之用就足以了。這也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道理。其實任何一個生命一般只能知其生命中間過程,卻不能知其「生」與「死」的過程。只有能夠超越這一個生命的全過程,才能知其「生死」,也就是只有超越生命,才能看透生死,或者說也只有超越生死,才能看透生命的本質。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超越物質層面,超越物質的制約,才能看到一個結構或生命的全過程。

相關的另一種線性主義的影響,牛頓把物質凝聚在一起、吸引到一起的機制歸結為一種力――萬有引力。這是一種外部傾向,也就是說,一個系統的維繫是依靠外力,這也是導致許多企業將管理簡單的看成是指令機制、強制機制的原因之一,所以許多管理者一談到管理,好像就是要「管誰」,就是要「命令誰」,就是要「強迫誰」,把「管理」等同於或者看作是「權力」的獲得和使用,完全沒有「管理」應該是為企業結構體「服務」的意識,也沒有在指令之外還有其它的「管理」機制或方法的意識。這與黨文化的方式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另外受實證科學方法論的影響,現代企業的運營與管理也很習慣於線性主義微積分所開創的這種「分解」的思維與技巧,以至於我們只會分,而不會會合,或者根本就忘記了還有合這回事。專業分工越來越細,也越來越多,公司的分支越來越多,管理分層越來越多,管理條目越來越多,但是同時,公司的管理成本越來越高,管理效率越來越低,運行效率越來越差。

濫用線性主義還會導致其它的惡果,比如會以井蛙之見和有限認識無限延伸。我們會把自然與資源當成是無限的,它會造成無限攫取與過度開發。其實所謂的發展觀與平衡觀是對立的,發展還要永續,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與笑話。另外線性主義還會助長單極思維、自我中心和利己主義,所謂工程師的思維――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單向思維。因為它沒有邏輯轉換,沒有內外邏輯之分。它會導致溝通困難和行為缺少忍讓與禮儀等等。這些都是與商業精神相違背的。另外,它也會導致系統的應變能力差,控制慾望強烈等等。

線性主義還會誤導創新,因為真正的創新是多路徑的並不是單一路徑的前行,是經過市場選擇後好像看似是連續的,其實是多路徑的,不是連續的,它很像股票的板塊輪動現象,雖然指數在漲,但每次上漲的原因並不一樣。

認識到線性主義的局限後,我們再談兩句機會主義。機會主義實際上是一種無序的產物,當然這種無序並不是熱力學定律「熱寂」那種永恆的無序,而是一種秩序向另外一種秩序轉形的過度期間,或是一種結構向另外一種結構轉變的過度階段,或者過度空間,所以機會主義不是一個常態,實際上,任何結構與秩序在快速運動過程中會發生變形或秩序密度的降低,這是拓撲學的研究範疇。

「機會主義」從表面上看似一種時間或過程狀態,但是只有升華到真正的「時間維度」,才能看清「機會主義」是時間過程中的「非常態」階段而不是牛頓體系中那種永恆的「運動」狀態。在機會主義時代,時代變化或結構變化的速度超過一般人們適應變化的速度。它是一種舊結構向新結構轉型時的秩序真空,它也可能是社會轉型過程設計不合理所造成的生命周期(lifecycle)不銜接。它與牛頓的「秩序論」完全相反,它是無秩序或挑戰秩序的。用耗散結構理論解釋,機會主義是一種耗論相變時刻。但是機會主義與耗散結構理論發現或假設的最大不同,那就是機會主義在空間結構上不一定發生在「邊緣區域」,它可以在主導結構或全結構域發生,而且它不是內生性的。我們將,實際上一切結構之「生」都可與「機會」相伴,然而耗散結構往往發生在空間的邊緣,而機會主義或發生在空間的邊緣區域或發生在時間的不連接階段,它只不過是對「邊緣」進行了重新的定義,其實它們都是「無序」的產物。我們說在任何「結構」轉化的間隙(空間或時間)都存在着「機會」。或者說,「機會」往往發生在「邊緣區域」,也就是「邊緣區域」可以是「生」的首先區域,它具有比較小的抗性。也就是機會也是一種「生」的條件,與邊緣區域一樣,它只不過是一種更「外生」的條件,它具有破壞性。但是無論何種「生」都不能保證「成」之後的「永成」,那是另一個過程,那是另一種機制。另外,我們必須再次強調,機會主義,或無序狀態不可能成為一種常態,它不可能持續,當然我們指的不是「熱寂」的常態。

四、唯物主義的封閉認識

唯物主義有以下特徵。一方面它假定了物質與精神的分割性與割裂性,實際上它等於假設了系統的可分割性,事實上系統不一定是可分割的,在這裡複雜系統與混亂系統是不同的。混亂系統是可以分割的,可以捋順的,而真正的複雜系統是不可分的。這種物質與精神的分離反過來又變成了存在的唯一性即存在的物化性,也就是量化性及可分解性與加和性的假設,實際上就是用量性代替質性,這是從線性主義繼承來的。它實際假設了同等層次內的制約性,也就是假設層次內的物質主導性與決定性。唯物主義具有唯一性和01邏輯。它是一種外部性,是內外一致性,將現象本質化。本質性也就是否認物質的承載性。實際上唯物是「表皮化」的認知,其「理」是不通的,它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結構,它導致「課本知識」的有知無識。更可能把「術」的認識引向「權謀之術」、「詭詐之術」,即心術不正的認識。另外唯物主義是鋼性與排它性的,它具有壟斷性和不可分享性。唯物主義導致缺乏尊重和戰天鬥地,所謂人定勝天而不是「敬天愛人」,它導致人與自然極不和諧。另外它隱含了連續性和不可塑性。再有,唯物主義具有封閉性,也就是非開放系統,它無外部、無制約,本質上它限制了我們關於系統的認識。另外唯物主義將物質性等於生命性,或者將生命性等同於動物性,實際上也就是否認生命性,從牛頓主義到機械主義到達爾文主義,再到社會達爾文主義再到社會主義,走的就是這條路。它把社會的每個人變成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同時它假設了能量存在的唯一性,也就是能量只有物質性存在。還有,它假設了時間的永恆性與物質的永恆性。同時,它假設能量的守恆性與非衰減性,它實際上認為效率的一致性也就是沒有消耗性。它將一切作用和結果都看成是客觀的。在唯物的世界中,它沒有主觀與心理的位置,或將它們貶低為第二性的和被決定的位置,認為是不好的,會影響理性主義的。

如果我們不能超越物質層面的制約,就不能理解「生」的真正機制;因為「生」的真正動力並不在物質層面。我們講,形式可以在物質層,而動力不在。許多中國企業學習外國不work原因也在於此。當然我們指的是善生,不是惡生,是內生,不是外生,是創造之生,而不是守恆之生。而不理解「生」的機制,也就不可能真正認知商業模式的機制,而只是形成之後之「形」的拷貝copy而已,也只能是一種掠奪。

我們講拷貝系統Copy sys(sys copy)不等於系統設計sys design,它會丟東西,它有角色缺失,它是不完整的。如果西方人長於「分解」的話,那現代中國人則長於拷貝(copy),但copy不等於真正的學習,它是一種急功近利。在copy中,我們往往失去了「精神」與「靈魂」,也失去了真正「生」的機制,甚至copy都不是「正道」來的,而是盜來的。

說中國人沒有創新能力,沒有創造能力,可能也在於此。因為,我們唯物,我們沒有思想與精神的自由,也就沒有「生」的機制。上升到「精神」層面來講,也就是「思想」層面來講,因為我們只有一個人有思想,也就是「毛思想」,只有一個主意,就是「馬主義」,除此之外,不許任何人再有思想。以至於我們中國人都已經忘記了或無知於神給中國人真正的財富與思維。這就是唯物主義的危害。我們說唯物主義是萬惡之源,因為它否定了人性,而代之以物質性。我們實際上並不否定物質性,但它不應該成為唯一性與決定性。唯物主義的重要特徵就是把物質性當成了主導性,把生命還原為動物,把自己當成主人,把自然當成奴隸,認為人至高無上,因為它將人與動物比,把自己比的高高在上,所以它無心靈約束,沒有任何節制。唯物主義本質上是對精神的蔑視。

唯物主義在中國還有許多影響與惡果。比如唯物主義導致物慾橫流,物質追求,拜金主義,它導致壟斷思維與鬥爭哲學,它導致叢林法則和惡性競爭。所謂做大做強也與唯物有關,因為唯物,因為數量化,那麼唯有大,才能強,這就是一種物量競爭的思想。我們講唯物思維導致我們非系統和非模式的資源型發展模式,也導致了一切現代霸權主義,所謂生存空間的訴求。唯物主義還導致了功利主義以及權力慾望和權力追求,因為權力代表對物質的佔用。比如,在企業管理中,中國人很喜歡正三角結構,因為金字塔的頂層代表着權力與榮譽,它是顯性的。大家很不習慣倒三角結構,因為那是隱性的、服務的、支撐的,那是人們看不見的。另外唯物主義認為一切都是自然產生,或者美其名曰:進化的、演化的,因為它不承認造物主與更高的生命,也不承認精神的創造作用。唯物主義客觀上導致了我們稱之為最後一個餡餅的作用,它與經濟學的邊際效應相違背,它導致管理或績效上的成果主義,它還導致整個社會的表面浮誇風氣,因為它將事物物質化和表面化,也就是數量化業績,物質化業績。例如中國當代的許多弊病如政績工程、樣板工程,GDP追求,被增長,過度與浪費,計劃生育之一胎化政策,或土地財政,奧運與世博會,基礎建設投資與高鐵建設都與唯物主義思維有關。

回到我們企業層面,以萬有引力為物質粘和劑所構成的機械論的宇宙模型顯然並不適合我們用來分析企業組織結構體的運行模式。如果我們把企業簡單的看作是純物質性的機械結構的話,如果我們把物質財富簡單的看作是「功」(物理學意義上的功)的物質凝結的話,就必然導致我們走向企業競爭的叢林法則,走向動物屬性的達爾文主義。

如果我們把企業只當作是物質性的存在,當作物質性的結構,換言之,如果企業的商業模式只是簡單的關注財富,僅僅是看重物質利益的追逐和獲取模式的話,就一定會走入機械宇宙論的一種悖論。在一個沒有「時間之矢」的世界中,時間和過程是沒有意義的,因此也就沒有結構體的機制和機能的提高與升華的意義,也就不會有任何關於企業發展的機能與意義。

人類世界是一個充滿私利和慾望的世界,是一個物質利益驅動的世界。如果人類世界的能量是守恆的,即,不可能創造出額外的功或物質財富,而只有物質形式或數量的相互轉換,那麼在這種「唯物」的世界中,獲取財富的方法就惟有競爭和掠奪了。那個所謂「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都滴着骯髒的血」的武斷說辭,只不過是在為他的「暴力革命」創造一個借口,但同時也是掉到這個「物質機械論」的陷阱之中了。

受唯物主義的影響還有一個表現,那就是「物力競爭」的傾向,中國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似乎很容易或者很願意「走向紅海」,走入「價格戰」,而忽略「運營」可以創造價值這個機制,因為在牛頓的宇宙論中「過程不創造價值」,不為系統額外的創造功。當然,中國的國企使用的是「壟斷的紅海」,是採用「獨斷的權力」的方法,只不過是另一種表現而已,也忽略了「過程可以創造價值」這個機制。

五、將錯誤進行到底

機會主義是蔑視秩序的,線性主義是秩序論的,我們不知道它們倆怎麼能坐在一起,真會「和諧」。其實線性主義不是牛頓的錯,而是牛頓主義者的錯,不是科學的錯,而是將分「科」之」學」或實證科學的拆零主義絕對化和真理化人們的錯,也就是將把非排它的線性主義變成排它的線性主義人們的錯,把沒有辦法的辦法變成絕對真理的錯。是打着科學旗號而不知道科學為何物的「科痞」的錯,是將科學變成主義的錯,將科學變成打人棒子的錯。其實「科學」本不存在「主義」,科學只能「證實」不能」證偽」,就像大家都不明白中國地震局是如何可以預報地震如何不發生那樣,因為地震局是政府部門,要有政治任務,而不是預報地震。其實科學的全稱叫作實證科學,它只能「證實」而不能「證偽」,也就是它只能說甚麼「是」,而不能說甚麼「不」,因為科學的邊界是動態的,要不然就不存在科學的發展了。

這些都是戲言。說輕一點,也許根本的錯誤在於錯搭,將偶然性的機會主義與無限性的線性主義錯搭在一起,將不完整性的拷貝主義與排它性的唯物主義錯搭在一起,並將這種錯誤進行到底,因為唯物主義不承認在物質之上和物質之外的精神的存在,把精神作為第二性的和被決定性的,進而將物質的排它性與壟斷性演化成為精神的壟斷性和排它性,成為專制主義的唯物主義。

其實所有這些認識,這些「主義」都是有限的認識,都是有假設條件和特定目標的,並不是普遍真理,也不能垮界使用,當我們局限於研究機械系統、封閉系統、守恆體系、鋼性物體、純物質的世界的時候,它們也許是有用的認識工具,這就是所謂的理性主義範疇,當我們垮出這些假設的時候,當我們走入非物質世界的時候,走入生命世界和社會系統的時候,它們也許就不好用了,因為我們已經跨界了,這就是達爾文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問題所在,他們將200年來機械論的所謂勝利或業績不加思考的拷貝到了生物界和社會系統,將生命當作純物質性的,將人看作了機器,當成了螺絲釘。因為現實世界並不等於是理性範疇,比如,80;20原則、馬泰效應、乘數效應和邊際效應都是典型的非線性的非物質世界規律。人類是由心理與思想主導的,並不完全符合是理性主義的假設,這就是心理的意義而不是物理,比如佛洛依德所開創的夢的研究和現代心理學,當然他比周公晚了幾千年,然而佛洛依德是可以提的,周公解夢就是迷信。之於機器是一種進步,他更複雜,更先進、更非物質性。所以研究人、研究人類社會或社會系統,我們就需要更先進更高深的認識方法,不是削足適履,一定要使用沒有辦法的辦法。當然牛頓並沒有甚麼錯,是他的後人錯在在不應該使用牛頓宇宙論的地方使用了它,所以說錯位是我們認識上錯誤的根源。有人認為訓練就是將非理性的人訓練成理性的人,也就是將生命的人訓練成機械的人。這完全是一種錯誤認識。實際上訓練不僅僅是能力訓練,更應該是心靈訓練,或者叫修煉,是將物質的人訓練成更精神的人,將心性低的人訓練成心性更高的人,根本不是訓練成甚麼理性或機械的人。這也是唯物主義的一個誤導,一種失去人性是誤導。實際上理性與非理性的劃分與善惡的劃分是不同的,理性不是人類的本質,走向更善和更高的心靈境界才是人類應有歸屬,當然那時他也會更理性。所以訓練應該是向更高層次升華,而不是向機械性退化。

所有打着任何「主義」旗號的其實都是想壟斷關於真理的解釋權,壟斷話語權,壟斷信仰權,壟斷思想,而壟斷是與自由相對立的,也是與創新背道而馳的,壟斷是為了統治,美其名曰叫是穩定。其實壟斷與腐敗是伴生的,不是說「絕對的權利意味着絕對的腐敗」嘛?其實唯物只是一種借口,但它會導致唯物慾的腐敗,它會過度而毀了這個世界。

其實專制並不非要唯物或唯心不可,專制的本質就是壟斷對真理的解釋權,無論是解釋上帝還是解釋宇宙,中世紀的專制與共產的專制都是壟斷對真理的解釋權。本質上都是對思想的專制。而締造現代美國的清教徒精神就起源於對信仰壟斷的否定,而根本就不是中共大國崛起系列片中講的甚麼專利制度。美國的各處徽章上寫的是In God We Trust(我們信仰上帝),而不是專利號碼。當然這些是不許國人知道的。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