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

長篇歷史紀實文學連載 :大唐聖主李世民(4)

.
作者:周若水
【網2011年08月30日】

第四章 謀大位楊廣施毒計 救昏君世民展奇才

隋煬帝楊廣是楊堅與獨孤皇后的次子,本與皇位無緣,原本隋朝的江山應該由其兄長楊勇承繼。楊廣的帝位既是巧取,也是豪奪,楊廣作秀的功夫堪稱一絕。為了謀得太子位,楊廣煞費了一番苦心,在母后面前極盡偽飾,博得了母后的賞識與信賴。楊廣深知,父皇雖是一國之君,很多事情母后的意願卻起著決定作用,因為父皇對母后很是敬重,甚至到了有失體統的 「妻管嚴」的境地。


隋文帝的皇后獨孤氏,可是歷史上出了名的鐵腕「妒後」,她在世時,後宮妃嬪都不敢陪王侍寢。一次,隋文帝臨幸了尉遲迥美貌的孫女,獨孤皇后察覺後,趁楊堅上朝之際,殺了尉遲女。楊堅下朝得知此事,氣憤已極,卻不敢責問獨孤皇后。楊堅孤家寡人單騎衝出皇宮,走小路入深山二十多里,面對茫茫的蒼天與空空的山谷,想自己身為堂堂的一國之君,竟連寵幸一個宮女的權利都沒有,不禁仰天哀歎:「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久居獨孤皇后高壓之下的楊堅,此時此刻,沐著如水的月光,迎著清爽的夜風,更感覺到不得自由的悲涼與淒苦。難以排解的憤懣化作行行熱淚從至尊的眼中傾瀉而出……幸虧大臣高穎、楊素及時趕到,苦諫楊堅不能因一個女人而棄天下,楊堅才怏怏地於夜半更深之時隨兩位大臣策馬回宮。

有這樣的強悍母后,楊廣要想博得父皇的龍心,必得先過了母后這一關。

太子楊勇因好女色、喜奢華,而漸漸失愛於父皇和母后。楊勇姬妾眾多、子女成群,被封為王的兒子就有十個,只是沒有嫡子。太子妃元氏是獨孤皇后為楊勇所選,卻不得楊勇寵愛,皇后已經為此大不高興了,元妃卻又暴斃,皇后懷疑是楊勇害死了元妃。

獨孤皇后在女色方面律夫尚且嚴厲,何況律子?楊廣摸準了母后的脈搏,便佯裝只與蕭妃獨居,不好美色。姬妾們有了身孕楊廣都不允許他們出生,所以楊廣的膝下僅有三子三女,兩個是蕭妃所生的嫡子,一個是蕭嬪所生的趙王杲(還是楊廣做了皇帝後所生)。獨孤皇后因此多次誇獎楊廣賢德。楊堅與皇后曾經到楊廣府邸巡視,楊廣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把美貌的姬妾都藏到別處,只留下又老又醜、穿著粗衣布裙的守候在身邊服侍;將屏帳的華麗彩絹撤下,換上素絹;故意弄斷樂器的絲弦,也不讓下人擦拭樂器上的灰塵。此情此景,令隋文帝與獨孤皇后見後心中大喜,更以為楊廣勤於政事,遠離聲色,生活簡樸。從此,於諸皇子當中,楊廣成了楊堅與獨孤皇后的最愛。

楊廣「不愛女色」,僅此一點,獨孤皇后對廢楊勇立楊廣已經定了八成了。楊廣感覺火候尚淺,應該在母后那裡再點一把毒火,讓楊勇在母后的心裡徹底「出爐」。靈犀一動,楊廣計上心來。

楊廣任揚州總管時,入朝覲見父母,回揚州前,入宮向母后辭行。楊廣認為施毒計的機會終於到了,便跪在地上大哭:「母后救我!」獨孤皇后大驚,忙問楊廣因何驚懼?楊廣哭著說:「兒臣對太子一向恭敬,從無非分之想,不知哪裡得罪了太子,太子竟然想害死兒臣!」皇后聽後大怒:「我還活著呢,他就開始對你們下手了!我為他娶了元氏女為妃,他竟然不以夫婦之禮待她,對她就像對豬狗一樣,而專寵雲定興的女兒。前不久又毒死了元妃,現在又開始對你下手!等我死了,還不把你們隨意殺戮!」楊廣嗚咽不止,皇后也悲不自勝。之後,皇后廢楊勇立楊廣之意已決。

如果不論品德,楊廣的才貌無可挑剔:儀容俊美,機敏聰慧,深沉嚴謹;工詩文,善辭賦,具辯才,且屢立戰功。因此在朝堂之中晉王楊廣的聲名極好。再加上獨孤皇后在楊堅面前一再力挺楊廣,被蒙蔽的楊堅也越來越覺得大隋的江山交給楊廣,真是社稷之福、萬民百姓之福啊!

楊廣以矯飾騙過了父母群臣,卻難欺上天。楊廣被立為太子的當夜,上天便降災示警:狂風凜冽,暴雪紛飛,山崩地震,房倒屋塌,被壓死者百餘之眾。

西元601年秋,獨孤皇后走完了她輝煌、高貴、專寵的一生。生母亡故,兒女悲痛應由心而生,而楊廣卻在父皇及宮人面前哀慟欲絕,哭得死去活來;回到自己的住處,則談笑風生,飲食如常,毫無悲傷之意。

隋文帝病重之時,一日,陪侍的寵妃宣華夫人髮髻蓬鬆、衣帶不整、神色異常,隋文帝追問她何故如此,宣華夫人向隋文帝哭訴了太子楊廣對自己欲行無禮一事。隋文帝聽完氣得拍床大罵:「畜生怎麼能托付社稷大事?都是獨孤氏誤了我!快叫楊勇來!」然而,此時的楊廣羽翼已豐,朝綱在握,誰來承繼大統已經由不得楊堅了。楊廣讓楊堅見到了楊勇,但不是在楊堅的寢宮,而是他們父子倆共赴黃泉的路上。一會的功夫,楊堅就氣絕身亡,不知是被楊廣氣死的,還是被楊廣所殺。楊堅之死,成了一個令世人難解的歷史疑案。楊廣又矯以楊堅遺詔,縊殺了楊勇。楊堅駕崩的當晚,楊廣不顧父皇屍骨未寒,就迫不及待地「蒸」了父皇的寵妃、自己的庶母宣華夫人。(古代父親死後,兒子娶庶母,叫做「蒸」。)

楊廣登基後,再也無須遮遮掩掩了,好女色、喜奢華之本性終於可以堂而皇之地大張於世了。楊廣役民如牲畜、視民同草芥——大興土木,采奇石異木營造東都洛陽;動用二百萬民力開鑿大運河;興百萬之師,三征高麗,無功而返,損兵折將,勞民傷財。真是東都成,民心散;運河就,國本傷;征高麗,國運敗。楊廣為政十來年,就將隋文帝苦心經營了23年的大好江山折騰得國力凋敝、民不聊生、盜賊四起、流寇遍地。

大業十一年(西元615年),楊廣的天下已如西山的落日,昨日的黃花。

這年八月,楊廣乘著氣爽秋高,率眾出塞北巡幸雁門。突厥始畢可汗聞訊後,親率幾十萬大軍圍攻雁門,雁門四十一城,被突厥攻克三十九城,只有雁門、崞尚保。突厥急攻雁門,箭矢都射到了楊廣的身旁左右。楊廣命懸一線,危在旦夕,抱著愛子趙王杲,哭腫了雙眼,不由得想起了屢退突厥的功臣長孫晟,慨然長歎:「如果長孫晟還在,匈奴何敢至此?」

此時的楊廣氣數未盡,長孫晟死難復生,但長孫晟的快婿李世民擔起了退兵救主的大任。那一年,李世民還不到十七歲,但與生俱來的超人智慧與軍事奇才,卻如同太陽的光輝無法掩藏,必將穿透層層雲霧而普照寰宇,恩澤萬方。

皇帝被圍,非同小可,立即詔告天下,募兵救駕。

楊廣與李淵於私是姨表兄弟,於公則是君臣,楊廣臨難,李淵不能袖手旁觀、坐視不管。李淵決定讓足智多謀、膽識過人的李世民前去救主。

年僅十六歲的李世民應募來到雁門,在屯衛將軍雲定興的帳中聽令。李世民聰慧睿智,素有軍事天才。當時的雁門是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城中的存糧只夠維持二十天,城外幾十萬突厥大軍虎視眈眈;徵調隋朝大軍來援也非數日之內就能完成。「不戰而屈人之兵」乃兵家之上策。李世民決定以虛張軍容的疑兵之計退敵,便向將軍雲定興獻策:「始畢敢舉兵圍困我天子,肯定以為我朝短時間內難以籌集大軍來援。我軍應該虛張軍容:白天於幾十里之間高舉旌旗,綿延不斷,虛張聲勢;夜晚則擊鉦擂鼓,鉦鼓之聲彼伏此起,不絕於耳,突厥一定以為我朝救援的大軍來了,他們必定望風而逃。不然的話,敵眾我寡,如果他們全軍來戰,我軍難以支撐,必敗無疑。」

雲定興聽罷,心中暗想:不怪說將門出虎子,這李世民堪稱奇才,年紀尚小,閱歷不多,竟有這等卓見!孺子前程不可限量!就欣然聽從了李世民的計策。果如李世民所料,始畢可汗誤以為隋朝大軍趕來救駕,遂率全軍撤走。李世民神計一出,隋朝未損一兵一卒,便退去了突厥的數十萬大軍。

李世民初入軍營,就展露了其天賦的軍事奇才,這為他日後兵爭天下,做了堅實的奠基——

少年神智開雁門
旌旗招展鉦鼓聞
金輪皎月何曾忘
一計退卻十萬軍

(未完待續)

(參考史料:《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