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7年8月25日 星期六

張清溪:從油價高漲談中國經濟

 


張清溪:從油價高漲談中國經濟


作者﹕張清溪 / 台大經濟系教授


--------------------------------------------------------------------------------


【10月19日訊】全球石油價格最近連番上漲,原油期貨每桶上漲到五十五美元。與此同時,由於預期汽油價格還要上漲,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市民搶購汽油,甚至造成油票脫銷。國際上儘管有人擔心油價將飊漲到七十五美元,導致通貨膨脹,但都不及中國嚴重,因為,那裡可能是攸關性命的大事。
國際專家指出,這次油價因為產油國存量減少、中國需求激增與國際間多種短期因素聚集而漲。未來趨勢,若短期不利因素,如伊拉克的騷亂、奈及利亞的政治動盪、委內瑞拉的政治不穩定等持續著,則明年油價仍不穩定;甚至有預測將漲到一桶七十五美元。但絕大多數認為,可能明年至晚到後年,油價將跌到三十多美元一桶,也不會引發什麼通貨膨脹。即使漲到七十五美元,也還不若一九七○年代,因為以今日的物價計算,當年的油價高達每桶八十美元。


引人注目的是,最近石油與各種原料的國際價格不穩定,都與中國有關。中國從一九九三年變成石油淨進口國,此後進口年年擴增,至二○○三年,進口占全國總消費量的36%;二○○四年進一步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僅次美國。西方專家一致認為,中國的石油進口是世界油價上漲的引擎。


政治掛帥的中國經濟,一窩蜂投資時,經濟過熱,導致國際價格上揚;宏觀調控之下,需求劇降,又使國際價格下跌。不幸的是,在漲跌之間,中國總是進退失據,漲價時多買,跌價時少買。例如,在二○○○、二○○二年油價上漲時,中國原油進口都大幅成長;而在二○○一年油價回落到每桶十七美元時,中國卻在消化庫存,反而減少進口。今年上半年,原油進口量增加四成,花的錢則增加六成。


中國原油「貴買賤不買」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戰略儲備量少,中國只有不到廿二天的儲備,遠低於國際能源機構要求的九十天儲備量;美、日、德都超過一百天。這使得中國面對漲價沒有緩衝餘地。二是中國能源需求很多來自官方主導的企業或建設需求,這些需求通常不按市場原理出牌。


中國出口旺盛,累積了不少外匯。但在專家眼裡,中國的發展模式在國際分工市場上是很不利的,因為它進口的產業,包括能源與重要物資,都是獨占或寡占市場,價格高昂;而它出口的則都是競爭市場,利潤微薄。若計入政府補貼出口產業,甚至可能是流血輸出。


原油漲價,各國都擔心是否會引起通貨膨脹;但在中國,有識者擔心的是會不會經濟崩潰,這個喊了多年的「狼來了」,會不會真的不期而遇?因為,中國資不抵債的銀行系統,是靠中國人超高的儲蓄率,以及吸收超多的外資支撐著的。如果百姓擔心通貨膨脹,造成心裡恐慌,爭相領出銀行存款,就會曝露中國的金融黑洞,引發金融危機。這或許才是中共當局真正要戒慎恐懼的「引爆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