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2010年7月19日訊】獨立評論(469):中國地方政府負債25萬億

.
爲什麽最近幾年地方政府債務這麽繼續增加?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前幾期節目中,我們談到了中國地方政府負債的問題。最近,中國政府公佈了很多具體的數據,今天我們再談一下中國地方政府負債問題。


草庵: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6月23日向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報告了2009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報告首次披露了備受社會關注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通過審計調查18個省、16個市和36個縣本級,截至2009年底這些地方的政府性債務餘額高達2.79萬億元。2009年這些地區通過舉借新債償還債務本息2745.46億元,佔其全部還本付息額的47.97%,財政資金償債能力不足。而且溫家寶對此表示了極大的關心和憂慮。但是,幾乎與此同時,銀監會給出了更為驚人的數字。根據銀監會公佈的最新數據,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餘額為7.38萬億元,這一數字是2009年全國財政收入6.85萬億元的107.74%,地方本級財政收入3.26萬億元的226.38%。如果加上中央政府的6萬多億元國債和近4000億美元的外債,中國的債務規模佔財政收入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超出國際公認的警戒線。

伍凡:由於中國統計數據不公開,屬於國家機密,外界很難了解真正的實際情況,在不久前高盛5月發布的報告認為,截至2009年底,地方政府總負債7.8萬億元,約佔GDP的23%。但最近,著名的中金、花旗等分析機構發布報告,經過他們的統計,到2010年底地方債務將到12萬億元以上。如果再加上高懸的、沒有進入統計的隱性債務,真實負債水平可能佔GDP的70%~80%,即高達23萬億元~27萬億元。

草庵:審計署報告顯示的2009年末政府性債務約合計2.79萬億,並未涵蓋中國所有地方政府。由於地方政府不被允許公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他們的負債大多都是欠銀行的,因此銀監會的數據更準確些。而且各方統計口徑的不一致,造成了數據的巨大出入。地方融資平台比較公開,但事實上地方政府也用其他各種方式融資,也有的地方政府的融資並未用政府名義,而是用地方政府所屬機構名義,如果加上隱性債務,真實負債水平要比披露的多很多。相對而言,中金和花旗的報告更符合現實情況。

伍凡:地方債務規模在2009年迅速膨脹的原因在於,首先,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為樓市經濟刺激政策計劃,國家放鬆了地方融資平台的管制。其次, 地方政府基於為國家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配套的現實考量,以當地名義加入更多投資,然而僅憑藉地方政府本身的財力遠遠不夠,主要資金只能靠負債。另外,由於各地發展不平衡,財政收入的差距過大。一些經濟落後的地方,無法維持政府部門的正常運轉,加劇了地方負債。

草庵:其實,從房地產上看,有個非常明顯的事實。目前中國萬科、保利、金地、招商、富力、复地、綠城、中海、華潤和雅居樂十大標杆上市房企去年底手中的現金總額是1217億元。但是,中國十大標杆房企的負債總額是4200億元。2009年,十大房企淨利潤共計265億元,以同樣的利潤水平還清4200億元總負債,需要超過15年的時間。可見負債狀況。而這些房地產企業的負債都與地方政府負債有相當大的關係。

伍凡:由於地方政府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關係,而GDP考核機制也就成為地方政府短期行為的動因,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隱性舉債的力度。政府債務負擔過重的風險及其危害性就在眼前 ——希臘的主權債務危機,不僅讓政府瀕臨破產,也讓整個歐元區陷入恐慌。不過,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在日前的“陸家嘴論壇”上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不必對目前部分地方政府高負債率問題有過大的擔憂。“目前政府負債率比較高的主要集中在經濟不是特別發達的地方,中央財政對這些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較大,可以逐步幫助其解決高負債率問題。”果真如此嗎?

草庵: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地方政府確實和實行聯邦制的西方國家有所不同。地方債務投融資平台的“破產”是不是就意味著地方財政的危機?其實中國地方債務的主體並不是地方政府,因此不能像其他聯邦國家那樣可以宣布破產,在中國,能破產的只能是類似於為地方政府貸款的公司或平台。如果這樣看,中共就是實行一種無賴的政策。因為雖然是地方政府擔保,而且借錢都是政府使用及安排。但借錢方確實一些沒有任何財產的空頭公司,這些錢一旦無法償還,只要這些空頭公司一倒閉,地方政府就可以無債一身輕。倒霉的只有銀行和百姓。

伍凡:這就出現一個問題,地方政府借錢,但銀行承擔風險。地方政府負債風險大小,要看資金具體投向何處。如果投於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 為招商引資創造條件,使稅收增加,風險還不會很大;如果是用於轉移支付、產業投資以及建樓堂管所等,就會存在一定的威脅。僅從目前已披露的數據來看,地方負債數額在GDP、與地方政府收入中所佔比重已經很高,因此存在著一定的潛在風險。如果任由其發展,債權人難以回收債務,進而牽連至各個環節,最終導致風險向整個社會蔓延。拿銀行來說,單個銀行的風險,有可能積聚成有規模的金融風險,最終可能引發債務危機。

草庵:在目前,中國現在還未到債務危機的程度,因為債務危機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積累時間,3年、5年甚至更長時間,而中國現在是2009年的突發性增長,到了2012年,銀行風險急速增大的時候,胡溫政府就已經下台了。面對風險的將是習近平李克強一代的新政府。更為重要的是,目前在地方借債的當權者幾乎全部都要下台了,不管未來會發生什麼風險,對這些目前的當權者沒有任何危害。

伍凡:事實上,中國經濟很大程度上靠投資驅動。如果投資過度,地方政府突然沒有舉債能力,不能投資,將對國家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影響。而如果造成銀行產生不良資產,那麼金融能力降低將對整個國家影響更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官員稱,部分地區銀行在今年年初幾個月的新增貸款中,有40%流向了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台。地方政府債台高築的風險正向銀行轉移,風險控制已經到了刻不容緩之時。

草庵:有個非常有趣的笑話,我認識的一位地方銀行行長曾對我說:“聽說你和國內官員關係好,如果你有我們市的財政收支的真實資料,請你給我一份 。”我當時聽了他的話很吃驚,我問他:“我應該找你要資料才對,怎麼會是你找我要資料?”這位銀行行長說:“你不知道,地方政府主管對我們封鎖財政收入資料,他們要我們放貸,我們要查核地方擔保能力。我們通常只能以側面打聽了解政府的財政收支和負債情況,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對我們是保密的,而且是一等的國家最高機密。我們對地方政府甚至對於財政收入中多少能償還融資平台的貸款根本就不清楚。 ”

伍凡:這就是典型的經濟割據。地方政府不顧一切的負債的多頭貸款也是銀行監管的一處難點。部分大型基建項目地方政府將分別借來的貸款放在一個統一的資金池裡,再根據不同的項目進度的情況,隨時提取使用。這給貸款銀行帶來了比較大的風險。貸款銀行無法對貸款資金的使用進行有效的監控,無法防範信貸資金被違規挪用的風險,銀行沒有辦法追踪他的貸款去向。最後,地方政府就形成了一個誰也理不清,剪不斷的資金亂麻。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只有向地方進行政治讓步。從而實現地方的政治割據。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先談到這裡,謝謝各位觀眾的收看,再見。

草庵:再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