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人性的弱點:言不由衷

.
作者: 舒醒
【網2015年11月30日】

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對“衷”字的註解為:裏褻衣。褻衣有在外者。衷則在內者也。《左傳》中說“衷”是指穿在裡面的衣服,後來引申為內在的含義。常言道:人說話要“由衷而發”,即是說,人說話應該遵從自身的內心想法,不要夸夸其談,更不要撒謊。但現在的人說話往往是“言不由衷”,逐漸失去了人類交流應該遵循的本質。



現代人的“言不由衷”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個就是有意的“言不由衷”,因為人類道德的淪喪,使得人與人之間關係變得異常緊張,每個人都生活在爾虞我詐的社會環境中,人們互相之間都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大人也在教導小孩要學聰明、學尖,“防人之心不可無”都成了一項必要的生存技能,於是人們在表達的時候就會刻意的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把自己的內心藏匿起來,變成一個戴着面具生活的人。另一種就是不自覺的“言不由衷”,只要稍微理性的去觀察大多數人的言行,就會發現很多人說出的話往往是前後自相矛盾、詞不達意的。甚至有的人自己說了很多話之後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表達的是甚麼,其本質原因就是人不去審視、觀照內心,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的是甚麼。心不凈,則詞不明。所以對於這類“言不由衷”人,大可“說者既無意,聽者勿有心”。

既然如此,那麼“言不由衷”是一件好事嗎?顯然不是。首先,它使得人說話背離了交流的本質;其次,它會讓人養成防範之心、說謊等壞習慣,惡化人際關係;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是人迷失自我、無法做自己內心主人的表現。修煉正法的人都明白,如果一個人主意識不強的話,宇宙空間中眾多的生命,高級和低級的都可以輕易操縱人的思想。因此,當一個人“言不由衷”還不以為然的時候,其實就是把自己的身體交給其他靈體支配的表現,這是件可怕又可悲的事情。所以,作為一個真正的人,說話就應該遵從自己的內心,由衷而發、有的放矢,當然前提必須要明白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找到真實的自我。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