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從強制拆遷到高房價

 


從強制拆遷到高房價
 
⊙陳破空


1部美國大片《阿凡達》,在中國,竟被解讀為「拆遷題材」:被逼遷的納美人,被闡釋為中國強制拆遷中的「釘子戶」;納美人的抗爭,被聯想成中國拆遷戶的抗爭。不同的是,前者在片尾獲勝,後者希望渺茫。畢竟,《阿凡達》是電影,猶如童話;中國拆遷故事,卻是活生生、殘酷而無奈的現實。有觀眾感慨:看著電影,成都唐福珍自焚的影子,就在眼前浮動。


這一效果,相信連該片美國大導演卡梅隆(James Cameron)也始料不及,還有令他始料不及的是,這部電影,在中國的火爆程度,超過在美國、乃至其他任何國家。中國觀眾在電影院外排起長龍,「黃牛票」(黑市票)被炒到每張1千元人民幣。1個月間,票房就破10億人民幣,比2009年《變型金剛Ⅱ》在中國創下的4億多票房紀錄,高出1倍多。


中國體育評論人李承鵬觀《阿凡達》後,在博客上感慨:「技術上中國電影落後50年,人性上中國電影落後5千年。」具有獨立人格的中國文化人的類似評語,在中國社會引起極大共鳴。


同期,由中國政府背書推出的中國大片、「弘揚主旋律」的《孔子》,卻備受冷落,票房低迷,乏人問津。中國網友甚至號召「抵制《孔子》,人人有責。」還把抵制《孔子》,稱為「行為藝術」。有人設置一個簡單問題:「孔子究竟是哪國人?」答案是「中國」、「戰國」或「韓國」的,都錯,標準答案:孔子是魯國人。


原來,歷史上,「中國」的概念,一直在變遷,中原時分時合,「中國」時大時小。孔子所處年代,是「春秋」時期,中原分治,國家多達幾十個(有時上百),類似今日歐洲。


中南海力推《孔子》,卻構成反諷。因為,孔子誕生和出道年代,並非中國的「大一統」時期。縱觀中國歷史,只有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春秋時代,中原大地,才有思想家如滿天星斗,高師橫空出世。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列子、墨子……這些堪稱巨人、泰斗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影響中國、亞洲、乃至人類至今。而從秦始皇到共產黨,天下一統,鐵血專制,凡2千年,中國萬馬齊喑,思想凋零,「泰斗級」文化巨人絕跡。其間,曾有民國初年的多元景象,可惜曇花一現,好景不常。


說到強制拆遷,聯想到高房價。就在中國和世界都深陷經濟危機的2009年,中國房價又逆勢飆升,中共官方統計,全國房價,全年平均上漲24%。實際資料更高。僅深圳一地,1年間,房價就暴漲80%。海南島,僅今年第1個月,房價就暴漲40%,被驚呼為「一天一個價」!


高房價,導致85%的中國人買不起房。電視連續劇《蝸居》,應運而生。中國城市白領階層淪為「房奴」的沉痛故事,震撼著億萬人的心。中共最高當局,卻下令禁播這一電視劇。原來,《蝸居》,生動而貼切地反映中國現實:高房價的背後,是官場腐敗、官商勾結、巧取豪奪、貧富懸殊,中國強權勢力與弱勢群體的尖銳對立。


2009年底,敏感時刻,溫家寶出面談高房價,僅選擇「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而將其他媒體統統排除在外。口稱「與網友交流」,卻也只是通過新華社記者之口,提出網友問題。新華社記者轉告:1個網友說:房價漲得太快了,1平方米每個月竟然漲了1千塊錢,想請總理談一談房價問題。溫某的官樣回答如下:「今年房地產有了比較快的恢復,但同時房價在一些地區和城市上漲過快,也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視……」


溫家寶為此還到北京朝陽區「與群眾座談」,官方報導卻不提群眾說了什麼,只提溫家寶說了什麼,是座談?還是講話?官方不敢報導群眾言論,反而曝露「座談」中的群眾反應,都是不滿、抱怨、甚至仇恨(仇官仇富)。


從《蝸居》到《阿凡達》,從強制拆遷到高房價,官民對立,情緒積壓,衝突一觸即發。再一次佐證,倚仗獨霸資源而財大氣粗的中國政府,只有硬實力,而沒有軟實力,不僅在國際上如此,在國內也是如此。軟實力,掌握在文明世界手上,掌握在中國民眾手上,中共畏之如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