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20位韓國前總理聯署 推進漢字教育

 


20位韓國前總理聯署 推進漢字教育
 
【記者文龍/綜合報導】韓國20位前總理日前在一份《敦促在小學正規教育過程中實施漢字教育的建議書》(下簡稱《建議書》)上聯合署名,建議在小學正規教育中,推行漢字教育。《建議書》寫道:「韓國處於漢字宗主國中國和在幼兒園學習《論語》的日本之間。排斥使用漢字,堅持專用韓文,對個人對國家沒有任何好處。」,這份《建議書》目前已經提交給韓國總統李明博。


據韓媒《朝鮮日報》報導,參與聯署的總理中,年齡最大的是第24任玄勝鍾(90歲),年齡最小的是第36任李海瓚(57歲),在各種等級觀念較強的韓國,能夠徵得政見不一、年齡、輩份各異的政要聯合簽名,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和關注。


拯救文化危機


參與聯署的總理們反思:半個世紀以來,由於「專用韓文」的錯誤的文字政策,韓國已經陷入了比上世紀90年代經濟危機還要危急的文化危機。


他們認為:「由於不懂漢字,韓國年輕人對韓國各地圖書館的許多歷史典籍根本無法閱讀。」「韓文中70%以上的日常用語來自於漢語,不懂漢字根本無法真正瞭解這些韓文的意義所在。」「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在小學正規教育過程中,應讓學生分階段學習漢字,不應將漢字視為外語,而應為了國語生活正常化,和韓文一起作為國字(國家的文字)進行教育。」


這份《建議書》是韓國「全國漢字教育推進總聯合會」理事長、仁濟大學教授陳泰夏製作的,他花費一年心血,在仍然健在的21位歷任國務總理中,獲得20名前總理簽名,唯一沒有簽名的是91歲高齡的第15任總理劉彰順,不過劉彰順是「全國漢字教育推進總聯合會」的顧問之一。陳泰夏說:「可以說韓國21名前任總理都表示贊成。」


陳泰夏任明知大學國文教授40多年,一直致力於漢字教育。1998年全國漢字教育推進總聯合會剛成立時他就參加了該聯合會。該聯合會與韓文學會針鋒相對,堅持主張韓文和漢字並用和重開漢字教育。


陳泰夏說:「過去半個世紀疏忽了漢字教育,結果大多數年輕人成了『半文盲』。最大的問題是現在圖書館的很多藏書在那裡睡大覺。因為這些圖書的95%是漢韓並用,而學生看不懂這些書。」


陳泰夏強調,文字是工具,不是學問本身,在小學階段循序漸進地學習900個漢字,對學生來說並非難事。他說:「最容易學會文字的是6至13歲,放過這個年齡段上大學學習漢字?這簡直等於是長大後背九九表。」


漢、韓文化的淵源


韓國與朝鮮人歷史上一直以「小中華」自居,並引以為豪。從漢代開始,漢字就一直是朝鮮半島的官方文字。到了15世紀,朝鮮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國王(1418-1450在位)倡導並創造了韓文,此後朝鮮半島開始了漢、韓文字並用的歷史。


韓國從1968年開始,極力實施「去漢字化」,強行廢除韓國小學、中學教科書中使用的漢字,最終導致韓國20到40歲的人幾乎不懂漢字,這些人在韓國也被稱為「表音字的一代」。韓國政府前幾年開始修改全面廢除使用漢字的方針,並確定恢復了中學、高中的漢字教育,但這一政策並未涉及小學。


近年來,韓國年輕人學習漢字和漢語的比之以往,比例已有較大上升。一些韓國的大型企業如三星集團、現代重工等在招聘時對於新員工的漢語能力也有一定要求。但由於未能從基礎抓起,韓國人學習漢字與漢語的能力仍存在較大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