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8年7月4日 星期五

寫在長江三峽大壩開始蓄水之時

 


王維洛:三峽工程論證技術總負責人潘家錚院士指出三峽大壩的五大工程質量問題
——寫在長江三峽大壩開始蓄水之時


作者﹕王維洛


--------------------------------------------------------------------------------


【6月2日訊】1、縮短蓄水時間,提高蓄水速度,將增加滑坡、岩崩和水庫誘發地震的危害
2003年6月1日9時,長江三峽大壩開始蓄水。中央電視台進行了現場轉播。按照原計划,三峽大壩本應該在2002年11月底開始蓄水,至2003年6月中下旬蓄水至海拔135米,總共需要7個多月的時間。但是由于水庫移民、水庫庫底清理、搶救文物、船閘建造調試工作的延遲,蓄水時間整整推遲了7個月時間。為了奪回損失的時間,現在把蓄水從原來的7個多月時間縮短到13至15天,這樣就必須大大提高蓄水速度。按照現在的計划,本著只爭朝夕的精神,到6月13日至15日三峽水庫在壩址處達到蓄水位海拔135米的要求,三峽水庫水位每天必須升高4—5米。


快速蓄水,是新建水庫的“兵家大忌”之一。水庫蓄水,將改變自然條件下的地層和河岸的應力分布和結构,蓄水速度越快,對自然的沖擊越大,可能引起的反應也將越強烈。三峽庫區是峽谷地區,地質條件复雜,多滑坡體、岩崩體。水庫快速蓄水,最容易引起滑坡體、岩崩體失穩,造成災害。三峽大壩壩基、大壩四周、水庫下部、水庫周邊地區都存在斷裂,特別是几條斷裂在近大壩處以K形相交,歷史上多有地震發生,近處有5.1級的地震記錄,遠處有6.5級的地震記錄。三峽水庫蓄水深、蓄水時間又短,誘發地震的可能性就大為增加。


國內外都有這樣的經驗教訓,比如1963年意大利VAIONT水庫由于蓄水過快,水庫誘發地震,山體發生滑坡,滑坡的面積為地質學家估計的五倍。2.40億立方米的岩石,以每秒30米的速度滑入水庫。滑坡的力量如此巨大,以致西歐和中歐的所有的地震站都記錄了這次震動。岩石滑入水中,激起100多米高的水浪,越過大壩沖向下游(大壩依然是安全的?!)。巨浪卷走了LONGARONE城的几乎所有的居民,沖毀了其他三個村庄,造成1600人死亡。


三峽工程的決策者說:三峽大壩所在地區地震基本烈度定為6度,而三峽大壩設計的抗震強度為7度,在抗地震破坏方面留有足夠的安全空間。專家認為,即使在最不利的部位發生極限強度的水庫地震,對壩址也不會產生明顯影響,大壩是安全的。


三峽工程的決策者只是說,三峽大壩是安全的。安全的是大壩這個工程构筑物而已,但是決策者沒有說,受地震影響的三峽庫區的居民是安全的。水庫誘發地震會震塌房屋,危害人民生命財產,會進一步引發滑坡、岩崩。已故科學院院士侯學煜先生說,絕對不能低估暴雨、洪水、地震、滑坡、岩崩等多种災難同時在三峽庫區出現的危險性。


2、為三峽水庫的泥沙淤積問題而擔懮


据說三峽工程是讓中華民族揚眉吐气的工程,是體現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优越性的工程,是體現中國三代領導人卓越才能的工程,是給子孫后代造福的工程,是讓每個人激動不已的工程。但是電視畫面上長江水的渾濁,總是給這節日歡慶的气氛帶來不和諧的音符。隨著三峽大壩閘門的關閉,長江水中大部分泥沙將永遠留在三峽水庫中。根据三峽開發總公司的報告,蓄水初期形成的水庫長400多公里。這就是說,許多泥沙將首先在距大壩400多公里的庫尾處沉積下來(由于水流速度減緩),形成一個泥沙堆,形成一個台階,抬高那里的水位;到2006年再提高水庫蓄水位至海拔156米,形成一個長500多公里的水庫,在那里又形成一個泥沙堆,再形成一個台階;到2009年蓄水位被抬高至海拔175米,水庫長660公里,庫尾在重慶。在400多公里處和500多公里處形成的泥沙堆,以及在重慶形成的泥沙堆,都會抬高重慶的洪水位,威脅重慶的安全……


三峽工程提出的“排渾蓄清”的運行方案,最多只能沖刷近大壩處的淤積泥沙,但是對400多公里外、甚至660公里外的淤積泥沙根本無濟于事。今年6月1日,長江水中泥沙量大,按照“排渾蓄清”的運行方案,此時正應該是打開閘門沖沙放水的時間,根本不應該下閘蓄渾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