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7年5月7日 星期一

在牛和雞之間的掙扎

 



在牛和雞之間的掙扎
 


一位研究文革的學者王友琴,講過一個「牛與雞」的故事。


她曾訪問過的一位老教師,文革中在勞改農場放牛。


農場裏有一棵大柳樹,附近的青草茂盛肥嫩。他常常帶牛群到大柳樹旁邊吃草。後來,牛群中
的一頭牛老了,幹不動活兒了,因此在那棵大柳樹旁被殺掉。


自從那老牛被殺後,他再帶牛群去那棵大柳樹附近吃草時,牛群停步不前,並且哞
哞長叫,聲音十分悲切。此後,他又試過兩次,牛群依然拒絕去那裏吃草,並齊聲哀
鳴如初。他聽了也黯然,從此就不再趕牛群往那地方去。多年來,他一直為牛的
記性和堅持嘖嘖稱奇。


王友琴奇而問之:「牛記得那裏是同伴被殺之處而哀鳴並拒絕前往?動物有這樣
的同情心以及記憶力?」


老教師說,牛確實如此。不過,別的動物就不一定。比如,在殺過雞的地方,別的雞
照樣嬉戲玩樂,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有時候,一群雞中間有幾隻被抓出來宰
殺了,拔毛開膛,一些腸子之類的被扔在地上,別的雞照樣奔來啄食,還互相爭奪。


王友琴聽著,牛和雞的兩幅畫面在腦子裏鋪展開來,清晰而現實,這位曾在勞改農場
待過的教師,觀察到牛和雞對待死去同伴的方式,提供衡量對比的坐標。


她想到了人。「對生活在文革後時代的普通人來說,我們都被置放到了在牛和雞之
間的某個位置。大量的人在文革中受迫害而死。他們有的在公眾場合被活活打死,有的
在囚禁中被折磨死,有的在被毆打和侮辱後自殺,有的在飢餓疾病與精神虐待中死去。他
們曾經是教師、父母、同學、朋友、親戚、同事、鄰居,人群中的一員。他們的死,給
我們留下了什麼樣的記憶?我們對他們的死,有過什麼樣的反應?為他們的死,我們做了什麼?」


荒唐的文化大革命過去快三十年了,而今天,和文革中同樣的罪惡依然發
生在祖國的藍天白雲之下:
王斌 是大慶石油管理局設計院的計算機工程師王斌,在2000年5月依照共和國
憲法進京上訪而被判勞教。王斌曾多次被毒打。9 月27日,四名犯人在勞教所二大
隊教導員馮喜的指使下,在監號裏當著40多人的面對其進行了近一個小時的毒打,
結果將王斌頸部大動脈打斷,扁桃體破裂,身體幾處骨折。歷經折磨的王斌於10月4日晚去世。


和王斌一樣,在派出所、勞教所、監獄倍受折磨和凌辱而最終被奪去生命的,還有:


遼寧省東港市前陽村的連平(29歲)、吉林省東遼縣農業銀行的劉景榮(45歲)、
哈爾濱市動力區的張宏(31歲)、貴州省都勻市的楊紅豔(40歲)……


夠了,足夠了。這個沉甸甸令人窒息的名單,已經長達1022人。


這個名單中包括老人,孕婦、少女,他們中有你的鄉親,有你的同行、有你的
校友、甚至親戚……僅僅因為不願放棄信仰──這個共和國憲法賦予的基本權
利,他們被身穿制服的所謂“執法人員”抓捕。他們在心跳終止之前,有的經歷
了“執法人員”直接或間接長達幾小時的電擊,有的經歷了形形色色的手銬、
腳鐐、“煙桿銬”、 “狼牙銬”、背銬、橡膠棍、狼牙棒、冬天往頭上澆涼水
、脫衣服在外面凍、數伏炎夏在太陽下整日的曝曬、不讓大小便、連續半月不讓睡覺……


面對著這樣的殘酷,面對著這樣的犯罪,一位有良知的海外作家包谷寫道
:“25年前,當上帝終於迫使中國的文革浩劫終止的時候,我們這些劫後
餘生的人互相叮囑著:文革這樣的災難,再也不能重覆了,一定要防止文
革發生。可是,我們問過自己嗎,怎麼防止?用什麼辦法來防止?我們必
須有了什麼手段才算是能防止文革了?當我們自己面對新的文革式的犯罪
的時候,應該做點什麼 ?”


有人問道,你們為什麼要告訴我真象?其實我們所做的,或許也可
以視作「個人良知在牛雞之間的一種掙扎和努力」,為了我們自己的,
也為了你的,為了這個民族的良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