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爭戰 勾踐嚐膽
當晉楚兩國爭霸中原時,長江下游崛起了吳、越這兩個國家。晉為了對付楚國,就聯合吳國。吳、楚之間多次發生戰爭。公元前506年,吳國大舉伐楚,節節勝利,一直打到楚都。從此,楚的國力大大削弱。在晉國聯吳制楚時,楚國則聯越制吳,吳、越之間戰爭不斷。
越王勾踐的祖先是夏禹的後裔, 是夏朝少康帝的庶出之子。少康帝的兒子被封在會稽,恭敬的供奉繼承著夏禹的祭祀。他們身上刺有花紋,剪短頭髮,除去草叢,修築了城邑。二十多代後,傳到了允常。允常在位的時候,與吳王闔廬產生怨恨,互相攻伐。允常逝世後,兒子勾踐即位,這就是越王。
公元前496 年,吳王闔廬聽說允常逝世,就舉兵討伐越國。越軍大敗吳軍,並射傷了吳王闔廬。闔廬在彌留之際告誡兒子夫差說:「千萬不能忘記越國。」公元前493 年,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操練士兵,將報復越國一箭之仇,便打算先發制人,在吳未發兵前去攻打吳。范蠡進諫說:「不行,我聽說兵器是凶器,攻戰是背德,爭先打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陰謀去做背德的事,喜愛使用凶器,親身參與下等事,定會遭到天帝的反對,這樣做絕對不利。」
越王不聽。吳王聽到消息後,動用全國精銳部隊迎擊越軍,在夫椒大敗越軍。越王只聚攏起五千名殘兵敗將退守會稽。吳王乘勝追擊包圍了會稽。越王對范蠡說:「因為沒聽您的勸告才落到這個地步,那該怎麼辦呢?」范蠡回答說:「能夠完全保住功業的人,必定傚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夠平定傾覆的人,一定懂得人道是崇尚謙卑的;能夠節制事理的人,就會遵循地道而因地制宜。現在,您對吳王要謙卑有禮,派人給吳王送去優厚的禮物,如果他不答應,您就親自前往侍奉他,把自身也抵押給吳國。」勾踐說:「好吧!」於是派大夫種去向吳求和,吳王要答應種。伍子胥勸吳王不要答應他。
種回越後,將情況告訴了勾踐。勾踐想殺死妻子兒女,焚燒寶器,親赴疆場拚死一戰。種阻止勾踐說:「吳國的太宰嚭十分貪婪,我們可以用重財誘惑他,請您允許我暗中去吳通融他。」於是勾踐便讓種給太宰嚭獻上美女珠寶玉器。嚭欣然接受,於是就把大夫種引見給吳王。種叩頭說:「希望大王能赦免勾踐的罪過,我們越國將把世傳的寶器全部送給您。萬一不能僥倖得到赦免,勾踐將把妻子兒女全部殺死,燒燬寶器,率領他的五千名士兵與您決一死戰,您也將付出相當的 代價。」太宰嚭藉機勸說吳王:「越王已經服服貼貼的當了臣子,如果赦免了他,將對我國有利。」吳王又要答應種。伍子胥又進諫說:「今天不滅亡越國,必定後悔莫及。勾踐是賢明的君主,大夫種、范蠡都是賢能的大臣,如
果勾踐能夠返回越國,必將作亂。」吳王不聽子胥的諫言,終於赦免了越王,撤軍回國。
勾踐回國後,深思熟慮,苦心經營,把苦膽掛到座位上,坐臥即能仰頭嚐嚐苦膽,飲食也嚐嚐苦膽。還問自己:「你忘記會稽的恥辱了嗎?」他親身耕作,夫人親手織布,吃飯從沒有葷菜,不穿有兩層的華麗衣服,對賢人彬彬有禮,能委屈求全,招待賓客熱情城懇,能救濟窮人,悼慰死者,與百姓共同勞作。
越王想讓范蠡管理國家政務,范蠡回答說:「用兵打仗之事,種不如我;鎮定安撫國家,讓百姓親近歸附,我不如種。」於是把國家政務委託給大夫種,自己到吳國作了人質。兩年後吳國才讓范蠡回國。
( 取材自《望之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