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頻繁發生的瘟疫
元朝是一個比較殘暴的朝代,其延續時間了九十年。這九十年中,天災幾乎年年不斷,地震、洪水、乾旱、蝗蟲、風災紛紛發生。饑荒蔓延,「民相食」這樣慘絕人倫的悲劇反覆發生。朝廷為賑災疲於奔命,力不從心。一些貪官污吏則利用賑災的機會,中飽私囊,使得民怨鼎沸。而元朝末年的至正年間,天災更加頻繁,特別是瘟疫頻繁流行。
據《元史·志第三》記載,「至正四年,福州、邵武、延平、汀州四郡,夏秋大疫。五年春夏,濟南大疫。十二年正月,冀寧保德州大疫。夏,龍興大疫。十三年,黃州、饒州大疫。十二月,大同路大疫。十六年春,河南大疫。十七年六月,莒州蒙陰縣大疫。十八年夏,汾州大疫。十九年春夏,鄜州並原縣,莒州沂水、日照二縣及廣東南雄路大疫。二十年夏,紹興山陰、會稽二縣大疫。二十二年,又大疫」。這樣在元朝末代皇帝順帝至正四年到二十二年間(1344~1362年)的十八年,共發生十次大疫,達三年兩次之多。次數之多,頻次之密歷史上絕無僅有。
元朝末年的瘟疫更是與戰亂饑荒相伴隨。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發生了劉福通為首的紅巾軍之亂。緊接著至正十二年(1352年),一場大疫爆發。這年正月,翼州、保德州發生大疫。至夏天,龍興發生大疫。這場瘟疫還未全去,更大的瘟疫流行接踵而至。至正十三年(1353年),黃州、饒州大疫。特別是十二月的大同路大疫,大疫中死去的人「無計其數「,有記載「死者大半」。
沒有喘息時間,至正十四年(1354年)春末夏初,江西、湖廣先後出現大饑荒。秋天,京師發生大饑荒,饑荒之烈以至出現「民有父子相食者」。此時朱元璋不斷擴充壯大勢力,開始攻城掠地,中原各地戰亂蜂起。戰亂中,至正十六年春天,河南大疫流行。至正十七年(1357年) 六月,菖州蒙陽縣大疫。至正十八年(1358年)六月,汾州大疫。至正十九年(1359年) 春夏,鄜州並原縣及莒州沂水、日照二縣和廣東南雄路大疫。
戰亂瘟疫所造成的死亡人數難以計數,「兩河被兵之民攜老幼流入京師,重以饑疫,死者枕藉」。元朝政權受到沉重打擊,對朱元璋的不斷緊逼的進攻逐步失去能力作有效防禦對抗。在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間,朱元璋奪取了江南半壁江山。
在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大明軍奪取諸暨州後,突然兵臨杭州城下。杭州被迫關閉城門達三月之久。城門被圍不久,城內很快糧盡,由於四周交通已被切斷,糧食無法運入城內。「一城之人,餓死者十六七」。杭州城未被攻下,大明軍撤退後,元朝從吳淞江裡來的運米船先後到達,可是傳染病開始蔓延,「而又大半病疫死「。至正二十年(1360年) 夏天,南方一些地區又一次疫病流傳,其中紹興路的山陰、會稽二縣疫病最為嚴重。二年之後的春末夏初,紹興路又一次出現大疫。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開始北伐,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的協助下,於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北京,元順帝北逃,元朝的統治結束。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