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洞穿五千年中華歷史的正邪較量的焦點(2)

 


洞穿五千年中華歷史的正邪較量的焦點(2)


作者:華人


【8月2日訊】這麼優秀的半神文化,大德之士、仁人志士維護及豐富之,而邪惡則千方百計破壞之。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被惡勢力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生怕這些優秀的文化流傳下去,因此在歷史上進行了無數次的破壞。到孔子所處的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文化已經由伏羲、炎帝、黃帝所創的半神文化退化到以「仁、義、禮、智、信」為基礎的中華近代傳統文化,但伏羲、炎帝、黃帝所創的半神文化仍存留了一些。之後,惡勢力又繼續破壞傳統文化,歷史上的破壞例子非常之多。下面我們列舉幾例,從中可見惡勢力之邪惡。


(1) 秦始皇」焚書坑儒「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惡勢力找到了一個憎恨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秦始皇及李斯,據民間傳說後來破壞中華傳統文化及其往全世界傳播的罪魁禍首毛澤東和周恩來分別是秦始皇和李斯轉世。


惡勢力首先借助種種陰謀詭計讓秦始皇佔據了中國。然後開始利用秦始皇對傳統文化及傳統文化的主要攜帶者儒家書生進行了大規模的「焚書坑儒」。


惡勢力首先利用李斯向秦始皇建議:除官家藏書和秦國史書以外,所有的《詩》、《書》、百家語和史書一律燒掉,有敢談論《詩》、《書》的殺頭;醫藥、算卦、農業的書不燒;禁止私人辦學等。惡勢力不燒醫藥、算卦、農業的書的原因是這些書對惡勢力沒有什麼威脅,另外這些書對毀滅中華民族沒有什麼用處。惡勢力燒史書的原因是讓華夏子民忘記歷史,尤其是伏羲、炎帝、黃帝等創立的優秀的半神文化,打擊華夏子民的古樸道德觀及對神的信仰。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議,下令焚書。並首先坑殺了咸陽的四百六十多個書生。


坑殺了咸陽的四百六十多個書生後,惡勢力又想將天下攜帶中華半神文化的書生全部殺了,斬草除根,不留遺患,但又怕書生逃跑,就耍了一個陰險的詭計。讓秦始皇命令地方官員,訪求各地的有名的書生,送到京城以待錄用。不過幾個月,各地方就送來了七百多個想當官的書生。秦始皇命這七百多人都為郎官,把這些書生興奮的手舞足蹈。


這年冬天,有人報驪山的馬谷中碩果纍纍。大家都覺得很奇怪,秦始皇就讓這七百多書生去馬谷看一看。這七百多書生到了馬谷一看,果然有幾個瓜果,新鮮得很。大家正在議論時,就聽一聲爆響,隨後石頭像雨點一樣從谷上落了下來,瞬間,這七百多書生就被砸死在馬谷。而所謂的瓜果,是因為馬谷地下有溫泉,所以四季如春。秦始皇密令心腹,先在谷內種瓜果,後來還真的結了果實。這些書生哪裡知道秦始皇的陰險毒計,全部屈死在馬谷中。


這是惡勢力對中國半神文化、古代文化典籍的一次巨大的摧殘和破壞。之後,伏羲、炎帝、黃帝等創立的中華半神文化及其記載幾乎全部消失,只留下了皮毛。後來中華文化就由質量極高的半神文化退化到後期人們瞭解比較多一些的中華傳統文化。



(2)華夏第一名將韓信遇難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韓信為華夏漢初著名軍事家,出生於江蘇淮陰。年少時韓信父母雙亡,家道貧寒,卻異常刻苦的讀書,並自帶極高的天賦熟演兵法,懷安邦定國之抱負,並有大志建立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兵學部份。


此被惡勢力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生怕韓信的兵學被華夏之子孫應用,而將其消滅掉。惡勢力在早期就迫害韓信使其生活無著,以毀滅韓信的意志。韓信於萬不得已時,在熟人家裡吃口閒飯,有時也到淮水邊上釣魚換錢。惡勢力屢屢安排韓信周圍的人對韓信進行歧視和冷遇。有一次,惡勢力安排一群地痞無賴當眾羞辱韓信,試圖讓韓信出手殺人,而將韓信早早毀掉,使韓信的志向落空。但此惡伎被韓信識破,反而加強、成就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忍「的內涵,從此多了一個「跨下之辱」之」大忍之心「的故事。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韓信配劍從軍,投身項梁的西楚軍,項梁戰死後,惡勢力害怕韓信施展兵學,故意讓項羽不重視韓信。韓信離西楚軍投奔劉邦的漢軍,惡勢力也給以層層阻擋,使劉邦不相信韓信。韓信後離漢營出走,這就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後來,劉邦在蕭何的屢次勸說下,才親自與韓信討論軍國大事,確信韓信為稀世之才,方舉行儀式,拜為大將。


韓信的兵學及其應用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是中華歷史上最優秀的軍事家:


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韓信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大敗西楚章邯軍,一舉拿下了關中地區,使劉邦得以還定三秦。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劉邦封韓信為左丞相,領兵攻魏,在黃河西岸的臨晉集結大量船隻吸引迷惑魏王豹軍之主力,從上游夏陽渡河奇襲安邑,突然出現在魏軍背後,大破魏軍,俘獲魏王豹。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年九月,韓信僅帶萬餘部隊東下井陘攻擊趙王歇和趙軍統帥成安君陳餘部署在太行山區的井陘口之二十萬大軍,韓信以兩千輕騎乘暗夜迂迴魏軍後方埋伏,天明後韓信在正面出擊,並佯裝敗退,使趙軍離開軍營,此時漢伏兵殺出並在趙軍空營,遍插漢軍紅旗,並大聲吶喊,趙軍見狀,軍心大亂。韓信揮軍趁勢反擊,大破二十萬趙軍,斬殺趙軍統帥陳余,生擒趙王歇。接著,韓信用「上兵伐謀」辦法降服了燕。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韓信大軍迎擊與漢軍隔淮水下游對峙的救援齊地的楚將龍且之二十萬大軍,韓信先派軍在夜裡用沙袋堵塞淮水上游,天明後派軍正面迎擊楚軍,並佯裝潰敗,渡過淮水,楚將龍且親自率軍渡過淮水,此時漢軍掘開沙袋堤壩,將楚軍沖為兩段,韓信率軍把已渡水的楚軍全殲,龍且被殺。未渡水的齊楚聯軍不戰自潰。韓信趁勢揮軍追殲逃敵,俘虜齊王田廣,全部平定了齊地,這就是」半渡而擊「戰法繼孫武之後的又一次應用。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展開決戰。劉邦以韓信為主將,統一指揮各路大軍。項羽指揮十萬楚軍,從正面向漢軍陣地猛攻。韓信採用典型的側翼攻擊戰法,令漢軍中軍稍稍後退,避開楚軍銳氣,而將兩翼展開,實行側擊,然後再令中軍推進,一下子完成了合圍。入夜,韓信令漢軍四面唱起楚歌,終使楚軍喪失鬥志,被漢軍一舉聚殲於亥下。項羽眼見大勢已去,被迫自刎於烏江邊。歷時五年的楚漢戰爭以漢王劉邦取得天下而告終。


戰後,韓信欲留其兵法於後世,慧益後人,遂著《韓信兵法》,但僅著了三章。此時欲殘害世人之惡勢力已對此氣極 敗壞,惱羞成怒。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惡勢力利用呂後和蕭何誘韓信至長樂宮的鐘室,以謀反罪名殺害了韓信。隨後,惡勢力又利用各種破壞手法使《韓信兵法》三章全部失傳。


韓信助劉邦打下漢朝天下,威德、兵法、智慧超群絕倫,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理應立兵法於後世,為中國傳統文化作出傑出 貢獻,而後被世人推崇,視為兵聖,最後善終。殺韓信,失兵學,破壞華夏之民的整體智慧,同時打擊社會正氣的樹立,是惡勢力為一己之私故意而為,非是自然規律。


(3)精忠報國威震天下的南宋名將岳飛遇難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飛(1103-1141)是一位在華夏家喻戶曉的精忠報國威震天下的南宋抗金英雄。1126年,惡勢力慫恿金兵低劣靈魂大舉入侵中原,以破壞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岳飛投軍,開始了他維護中華文化抗擊金軍的戎馬生涯。



岳飛少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岳飛有志建立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忠」之內涵,以慧益華夏子孫後代,樹立中華民族的正氣、氣節。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精忠報國」的「國」字,其實並不是指高宗、南宋,一個字本身有很多的內涵,這個「國」字其中一個內涵就是中國的靈魂,也就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精忠報國」的其中一個內涵就是竭盡全力維護中國的傳統文化,並為其貢獻新的內容、內涵。


寫到這裡,想起一個」美「字,過去常說宮廷美女,但看到清朝宮廷女性的照片,如果從表面上看那長相最多只能說是不醜而己,實在比現在的電影明星差遠了。其實,過去」美「的其中一個內涵就是靈魂的外在表現極其高尚,過去歷史上的美女想必很多是在行為舉止、待人處世、文化智慧上的女中典範,絕對不是鼻子、眼睛等面容長的如何美,那些古代美女若參加現代選美,恐怕很多連入圍都入不了圍。可見現在不太容易理解中華古人用文字記錄下來的歷史。


金軍、賊寇的燒殺搶劫,欺騙奴役,其行為完全就是宣揚不勞而獲、」假、惡、暴「的邪惡搶劫主義,這種行為是對中華文化的巨大威脅和破壞,因此岳飛自然而然走向了抗金及殲滅賊寇的道路。


建炎三年(1129年)岳飛率孤軍在廣德攻擊金將兀朮率領的南侵金軍後衛,六戰六捷。又在金軍進攻常州時,率部馳援,四戰四勝。1130年,岳飛在牛頭山設伏,大破金兀朮,收復建康,金軍被迫北撤。從此,岳飛及其」岳家軍「威名傳遍了大江南北。


紹興三年(1133年),岳飛因剿滅李成、張用等「軍賊游寇」,得高宗之「精忠岳飛」的錦旗。同年十二月,岳飛又北伐敗金兵於廬州(今安徽合肥)。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又率軍殲滅了賊寇楊麼。紹興六年,岳飛再次出師北伐,攻佔了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地區。但岳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紹興十年(1143年),兀朮再次大舉南侵,岳飛奉命出兵反擊。相繼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大破金軍精銳鐵騎兵「鐵浮圖」和「拐子馬」,乘勝進佔朱仙鎮,距開封僅四十五里。兀朮被迫退守開封,金軍士氣沮喪,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歎,不敢出戰。


這時舊勢力看到破壞中國傳統文化的計劃即將落空,非常害怕。惡勢力讓高宗和秦檜一心求和,連發十二道金字牌班詔,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奮,仰天長歎:「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他壯志難酬,只好揮淚班師。


岳飛之志向之一是建立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忠」之涵義,而惡勢力卻千方百計破壞人們履行「忠」之內涵。按自然規律,岳飛善於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略」著稱。在其戎馬生涯中,他親自參與指揮126仗,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按自然規律,岳飛之「忠」:道德操守及維護中華傳統文化之傑出行為、戰績、貢獻理應成為華夏百姓、君臣富貴之典範,當著書立說,最後善終。這才是「忠」的結果。


但惡勢力為破壞這個「忠」,故意違反自然規律,非要產生出一個邪惡結果,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以破壞人們履行這個「忠」。


岳飛回臨安後,即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紹興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檜派人向金求和,惡勢力讓金兀朮要求「必先殺岳飛,方可議和」;又利用秦檜之邪惡誣岳飛謀反,將其下獄。紹興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惡勢力破壞自然規律,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是年岳飛僅三十九歲。其子岳雲及部將張憲也同時被害。


岳飛被害,是惡勢力故意違反自然規律,以給中國人造成錯覺,進而殘害華夏子民,並不是自然規律之自然結果。惡勢力故意害死岳飛,使中國傳統文化中「真」的部份被破壞極其嚴重,惡勢力又故意引入「愚忠」的概念,欺騙中國人說岳飛是為了高宗皇帝而「愚忠」,從此社會道德急速下滑,至明朝時中國人已基本上背棄了傳統文化,中國人的道德、智慧已經大打折扣了,聖人曾說:「到明朝時人就已經不行了」。


(4)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的于謙之遇難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謙(1398-1457)字廷益,錢塘(今杭州)人,自幼聰穎過人,善書法,其書靜穆高雅,氣韻盈沛。青年時代就寫下了《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著名詩篇。在三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于謙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于謙的這些高尚的操守準則,對中華傳統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惡勢力極其害怕于謙給後人留下的堂堂正正做人的文化,因此急於破壞之,採用的邪惡伎倆也是故意將于謙殺害,給中國人留下一個「好人沒有好下場」的錯覺,使人追求阿諛奉承、逆來順受,最終被毀掉。其實,按照自然的規律,于謙的自然結局至少應該是善終,其品德操守舉世崇尚並被樹碑立傳。那才是于謙所創中華文化「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的果。


于謙一生,可謂歷經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的磨難。先是參加科舉考試時,以狀元的文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幾乎名落孫山。無它,就因為他不肯對主考官溜鬚拍馬招致妨恨而已。等到當上官,又因為敢於為民請命,嚴懲作奸犯科權貴,而受到排擠打擊。人家當官前呼後擁,盡顯官威;于謙當官便服一套瘦馬一匹。于謙居官清廉樸素,不饋贈權要,不拉攏私交。上京奏事,不帶一物。有人對他說你即使不帶金銀,也該帶些土產便中送點人情。于謙笑笑舉起兩袖說「帶有清風!」


于謙不同於一般高高在上的官僚,他看到民生疾苦,總是千方百計地為民解除痛苦。他創行平糶條例、義倉、平准倉、惠民藥局,無償貸給貧民大量糧食,加築黃河堤岸,允許百姓到巡撫衙門申訴冤枉,並以其精幹才能迅速解決問題。為了加強邊防,他建議加設御史,巡按大同,並將被軍官霸佔的官府空閒土地奪回,改作屯田,以資邊用。


公元1449年,蒙古瓦刺搶劫殺戮賊軍席捲南下,明英宗偏聽全無軍事常識的太監指劃,結果土木堡一戰,明朝50萬大軍全軍覆沒,明英宗做了階下囚。消息傳到京城,有人主張南逃,有人主張投降。危急關頭,于謙挺身而出,痛斥種種逃跑主義投降主義,調集各路兵馬保衛京城。敵方以明英宗為人質,要明朝朝廷投降,否則就殺掉英宗。有人又主張獻城投降以保英宗之命。于謙卻義正詞嚴地質問:到底國家民族重要,還是英宗的個人生命重要?堅決拒絕敵軍最後通牒。于謙面對強敵,毫無所懼,沉著冷靜,指揮若定,有勇有謀,帶領22萬大軍與敵軍激戰五晝夜,終於打敗瓦剌,迫使也先退回塞外,使明朝轉危為安,維護了中國傳統文化覆蓋的地區。



過後,于謙誠心辭讓封賞,說:「四郊多壘,卿大夫之恥也,敢邀功賞哉!」。


惡勢力對于謙的為人處世所創造的為人文化極端害怕,1450年讓英宗返回京城,1457正月,英宗復辟,惡勢力利用英宗找借口殺害了于謙。


(5)明末傑出的戰略家、軍事家袁崇煥遇難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崇煥(1584~1630),字元素,原籍廣東東莞,從祖父那一代起,遷居廣西籐縣。袁崇煥少年時便以「豪士」自許,喜歡旅行。他中了舉人後再考進士,每次上北京應試,總是乘機遊歷,幾乎踏遍了半個中國。袁崇煥最喜歡和好朋友通宵不睡的談天說地,談話的內容往往涉及兵戈戰陣之事。遇到年老退伍的軍官士卒,袁崇煥總是向他們請問邊疆上的軍事情況,並有志於去辦理邊疆事務。


1617年(萬曆45年),後金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發兵攻明,次年攻佔遼東重鎮撫順。明兵大敗,總兵官張承蔭戰死,萬餘兵將全軍覆沒,舉朝震駭。


1619年,遼東經略楊鎬率明軍十八萬,葉赫(滿清的世仇)兵二萬,朝鮮(中國的屬國)兵二萬,兵分四路,大舉進攻後金。在「薩爾滸之役」中,努爾哈赤後金軍殲滅了明軍主力杜松軍,杜松身中十八箭陣亡。後金繼續向明軍其餘各部進攻,明軍北路總兵官馬林,東路總兵官劉衽相繼陣亡。


這一年,袁崇煥在北京參加廷試而中進士。楊鎬於2月誓師遼陽,3月間即四路喪師,袁崇煥這個向來關心邊防的新進士一喜一憂,他那時在京城,聽到不少遼東戰事的消息。袁崇煥中進士後,被分派到福建邵武去做知縣。


1622年(天啟二年),努爾哈赤大敗明遼東經略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奪取明遼西重鎮廣寧。之後,明廷派天啟帝的老師、大學士孫承宗為遼東經略。這一年,袁崇煥到北京來報告職務。由於他平日是很喜歡高談闊論的,自然發表了一些對遼東軍事的見解,很是中肯,引起了御史侯恂的注意,便向朝廷保薦他有軍事才能,於是袁崇煥獲升為兵部職方司主事。這時,後金兵勢如破竹,銳不可當,四年多的時間內,覆沒了明軍數十萬,攻佔撫順、開原、鐵嶺、瀋陽、遼陽,直逼山海關。


就在這京師中人心惶惶的時候,袁崇煥騎了一匹馬,孤身一人出關去考察。兵部中忽然不見了袁主事,大家十分驚訝,家人也不知他到了哪裡。不久他回到北京,向上司詳細報告關上形勢,宣稱:「只要給我兵馬糧餉,我一人足可守得住山海關。」他的豪語使朝中大臣們印象十分深刻,所以得到朝廷的支持,不久袁崇煥即到了山海關。


對於防守遼東,擊敗後金,袁崇煥有其極其獨特的戰略思想,這些戰略思想後來成為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一部份。


當時的明王朝可說是一條千瘡百孔的大船,風雨飄搖,隨時都有沉沒的危險。遼東邊患是這條船上最大的漏洞。遼東軍費,稱為「遼餉」,明初每年只用白銀 40多萬兩,萬曆年間增至200多萬兩,天啟年間增至300多萬兩,再加上各級官員層層貪污,老百姓負擔奇重,民不聊生。袁崇煥認為,長此以往,等不到後金軍隊打進關來,各地官逼民反,激成民變,明王朝就會垮台。也就是說,明王朝不會在軍事上被後金打垮,卻會在經濟上被龐大的軍事拖垮,以後歷史的發展正是如此。袁崇煥又認為:後金表面上雖然強悍,實際上也很脆弱,他們經濟落後,物資缺乏,日常生活所需,要靠邊境貿易或者掠奪得來。如果斷絕邊境貿易,採取以守為攻,積極防禦的戰略,使他們掠奪不到任何物資,他們就會支持不住。用不著勞師費餉,發動大軍出征,只在邊境建造堅城,長期固守,以逸待勞,就能以最少的付出取得最大的戰果,得到最後的勝利。


他所提出的的恢復大計,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可以說是言人所不能言。他並不光是紙上談兵,而是既能坐而言又能起而行。袁崇煥先築寧遠城,擋住後金跟關內進行貿易的咽喉,並於1626年迎擊努爾哈赤進攻寧遠城的十幾萬大軍,取得遼東戰場上的首次大捷。努爾哈赤因傷致死,其子皇太極繼位。次年5月,皇太極親領大軍圍攻寧遠、錦州,袁崇煥據城力守,又擊退敵人的進攻,取得寧錦大捷。


對於恢復大計,袁崇煥對後來繼位的崇禎帝說出了極為重要的幾條原則。一是「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這就是說,修築邊城,鞏固防務,讓遼東的軍民承擔起保衛邊疆的重任;讓肥沃的遼東國土養活當地的軍民。不要動輒出動大軍,萬里馳援,既勞師糜餉,勞民傷財,又損耗國力,削弱自己。


對於戰略原則,他提出要以「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著。法在漸不在驟,在實不在虛」。他認為:明王朝經濟發達,國力深厚;敵人經濟落後,要靠對外掠奪才能生存。我們不必和他爭一日之短長,不以打幾次勝仗為得計,而要固守邊疆,使他們野無所掠,時間一長,他們必然要被困死。因此,我們應該以堅守為主;何時發現戰機,也不妨一戰;至於議和,只有在對己絕對有利的時候才談。恢復大計是個長期任務,非短時間所能收效。只有不求虛名,但做實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袁崇煥估計,像這樣堅持三年五載,後金的物資缺乏,補給困難,各部之間的內部矛盾激化,就會發生動亂。到那時候,明軍再全面出擊,興師問罪,才能徹底解決邊患。


惡勢力對建立的中華文化中對付搶劫凶暴勢力的辦法害怕到了極點,急於除掉袁崇煥。惡勢力利用皇太極四處造謠說袁崇煥只守不攻,是受了後金的賄賂。通過被俘後釋回的明朝太監,使這種流言一直傳進宮廷。他又不惜重金,一再派人收買魏忠賢的餘黨,讓他們不斷地攻擊、誣陷袁崇煥,使得北京城裡謠言滿天飛。


1629年秋天,皇太極親率精兵偷襲明朝邊境,通過喜峰口攻陷遵化,進入三河、順義,前鋒直逼北京。袁崇煥聞訊,即派精兵從山海關回援北京,大破敵軍於北京廣渠門外,敵軍退走。袁崇煥上書解釋說:皇太極的偷襲,屬於流寇性質,成不了氣候,我們一定要有信心,堅持以守為攻的戰略,拖垮敵人。後來果如他的預料,敵軍在北京附近騷擾一番之後就退到了長城之外。


敵軍雖然退走,北京城裡卻亂成一團。為了讓華夏之民不注意袁崇煥所創立的文化,惡勢力想盡各種伎倆既要除掉袁崇煥同時還要搞臭袁崇煥所創立的文化。當時京城裡許多人不懂軍事,不明真相,只從一時的現象上看問題,紛紛指責袁崇煥擁兵自重,不肯出擊,縱敵深入。在一片指責聲中,崇禎帝也動搖了,在盛怒之下,將袁崇煥下獄論罪。最後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其屍身被不明真相的百姓所食,家屬充軍。


惡勢力對袁崇煥所作所為的害怕勝過對歷史上其它任何一個軍事家,這也正說明袁崇煥所創造的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文化中最容易危及惡勢力的所要、所想的。由於惡勢力對袁崇煥的害怕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因此所採用的酷刑也是最殘酷的,不僅如此還讓老百姓恨他的文化,遠離他的文化。這都是惡勢力故意干的,是為了使人淡化對袁崇煥所創文化之注意。


按照正常的自然規律,袁崇煥至少是其所開創的文化維護了大明朝,最後使後金向大明朝投降。袁崇煥極受大明朝人(包括後金)崇敬,並著書立說慧益後世,最後於1644年左右善終。袁崇煥過世後,後金改為大清,入關建立清朝, 這種結果,還似乎自然一些。


個人體會,歡迎批評指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可以轉貼嗎?可以,不過要註明出處、標示本站連結。
※建議瀏覽器:Chrome 或 Firefox 或 Opera 或 IE11以上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