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評論(243):中國經濟為何患上美國依賴症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兩會記者會上,表露了對美元不斷貶值和美國經 濟走勢的深深憂慮。作為中國總理,對另一個超級大國--美國的經濟形勢表示擔憂,在一定程度上這是很難理解的。今天我們就談談這個問題。
草庵:中國和美國目前分別是世界上第三大和第一大經濟體, 兩國又分別是對方的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夥伴,經濟上呼吸相通,彼此牽掛,乃是事實。儘管如此,溫家寶總理的話還會讓人產生另一種感想,那就是兩國之間的經貿關係 並不對等。比如中國股市在過去兩年中忽然躥高600%,忽然又大跌40%,如此嚴重的振蕩,我們依然很難想像布什總統會在白宮記者會上公開表示「對中國股 市深感憂慮」。這說明,中國經濟對美國的依賴,要比美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高得多。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中國整體經濟缺乏完整的獨立性,同時也缺乏完整的循環體系。無法自我發展和循環更沒有辦法持續成長,而不得不極為關注美國,依賴美國。
伍凡:這種依賴有一定合理性。美國是傳統的全球經濟和 金融霸主,中國只是後晉新秀,二者雖然經濟規模日益接近,影響力卻不可能在一個數量級。中國的整體經濟雖然增長很快,但依然是美國的四分之一。而且在基礎建設上與美國的差距依然相差懸殊,在社會制度上和各種軟件上差別更是難以想像。中國會把大量外匯儲備集中在美元資產上,而因為人民幣還不可自由兌 換,美國就不可能反過來,把外匯儲備大量存放於人民幣資產上。這些都自然造成了中國依賴美國多於美國依賴中國的局面。
草庵:但是,中國經濟對美國經濟的依賴中,也存在明顯不合理的方面,例如中共對於對美出口順差的長期依賴。一直以來,對美順差都是中國全球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如2006年對 美順差占貿易淨順差的82%,2005年對美順差更是超過了貿易淨順差,也就是說,假若把美國拿掉,中國對全球貿易其實是逆差。2007年由於美元貶值, 對美順差增速減慢,但仍占中國全部貿易順差的60%以上。這種長期嚴重不平衡的貿易格局,而且是發生在兩個大經濟體之間,並非正常現象,在歷史上也是罕見 的。如果我們觀察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經歷都會發現,日本雖然是依賴美國經濟發展起來的,但日本對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貿易都是順差,特別是對歐洲貿易也是順差。台灣、韓國也是如此,他們在全球貿易順差的區別是,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比較多,相對與歐洲甚至是非洲也都有順差,但相對比例少些。在全球發展中國家中,只有中國特殊,全部的經濟順差都來源於美國,而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基本上都是逆差。
伍凡:其實,中國對美巨額順差已經讓美國頭疼很久了。然而正因為美國人頭疼,很多中國人包括政府決策者,就產生一種錯覺,以為這事對中 國人就一定不壞,挺好,讓美國人著急去吧!這種意識,在中國的經濟決策中根深蒂固,我們在以前的不同的節目和話題中都談過這些事情。比如人民幣升值問題,美國人越逼中國升值,中國人越覺得我偏偏不能升值,因為毛澤東說過,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支持,凡是敵人支持的,我們就要反對。就是這種習慣思維,中共無視全球化經濟的整體性,硬是要逆潮流而動。
草庵:然而,凡是平等的經貿往來中,對一方不利的,固然短期有可能對另一方有利,但從長遠看幾乎總是會傷害到雙方的利益。這並不是說,中國人要想辦法減少這個順差,比如說主動縮減對美出口什麼的。這類做法比順差本身更糟糕,主要是,中國的中共高層決策者應當意識到長期對美順差對中國 自己的經濟是有相當傷害的。在短期不能達到貿易平衡的情況下,中國應當採取措施,來彌補這一傷害。現在的問題是:中共根本不願承認、毫不意識到巨額長期順 差的壞處,也就基本停留在毫無預警的懵懂中。事實上,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要平等對待,當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的時候,講的是利益均沾,平等貿易。今天的世界還是這個原則,什麼都要你沾便宜,別人吃虧,這樣的事情和交易就不會長久,最後必然會出問題和糾紛。
伍凡:從 理論上看,長期巨額順差的貿易關係是不可能持續的,一個人在和別人做交易的時候總是要虧損,總是願意讓你佔便宜。你覺得你能長期佔別人的便宜,你覺得你有好處,別人是傻瓜,那麼你一定在另外一個方面讓別人佔了便宜,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傻瓜。中美之間的巨額順差之所以能長期存在, 無非是因為中國在不停地「借錢」給美國人——通過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等方式——來繼續購買中國產品。然而,這一流程是不平衡的。美國購買中國產品是實體 交易中的貨幣流動,在貨幣體系的底層;而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則是在貨幣發行的最頂端增加美國的流動性。後者有一個放大的乘數效應。美國的金融體系越發達, 這個乘數效應越大。因此,中美長期順差在實體經濟層面造成美國的貨幣淨流出,同時卻在金融層面大大增加了美國的貨幣供應。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在經常賬戶 長期盈餘(即貿易順差)的同時,在資本賬戶層次上也同時發生了大量的貨幣淨流入——包括外國投資流入,也包括我們常說的所謂「熱錢」。
草庵:通俗一點,上面這個流程就是:中國通過低成本的加工製造業不斷從美國人那裡掙錢,然後把這些錢借給美國政府,轉成美國政府印鈔票的本錢。這個流程一望而知 是隱藏著巨大的危機。如果一定要打個比方,這相當於一個國家內部,民眾拿了錢不消費,卻拚命去購買政府的國債,而政府就拿這國債去給央行增發貨幣解決危機。如果 這樣的事情發生,經濟學家們十個有九個會說,一定會爆發經濟和金融危機。而現在中美兩國之間的經貿關係,不過是將上述流程擴大到跨國範圍而已。如果你把中美之間的經濟關係不當成兩個國家,而是當作一個國家,或者把中國當作一個企業,而美國當作銀行,你就會發現很好理解和解釋目前的中美經濟關係和經濟實質問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如果還依照以往的國家觀點看全球經濟及中美經濟問題,各位就會很難理解中美經濟問題的實質,但只要能用全球統一經濟體的觀點看,這些問題非常簡單明瞭。
伍凡:假若中美兩國能夠實現經濟政策戰略層次上的合作,比如說,實現貨幣政策上的密切協調,那麼就能有效化解危機。不過,我們曾多次談到這個話題時就說過,中美兩國 徹底消弭敵意尚不容易,何談政策密切合作?政治體制上沒有共同點,社會體制上沒有共同點,決策層上更不會有共同點。在這個基礎之上就根本無法談到經濟層面上的有效合作和協調。
草庵:在上面的這些前提下,中美之間根本就無法達成經濟上的合作。至少短期沒事無法達成的,這個情況也就是說,正在未來中國政治體制尚沒有得到解決和民主化之前,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總會問題重重,甚至是不斷惡化。目前中國政府想解決這些問題只有自己想辦法,在貿易和金融體系方面減少對美國的依賴。比如說,盡早實現人民幣對 美元的脫鉤。但這個辦法並不是好辦法,人民幣與美元全部脫鉤的最後結果是中國將自我隔離,與全球經濟脫鉤。如果中國有自己的強大的內需市場,這種辦法尚可以試一試,但在目前,中國既無強大的內需市場,又無民主合乎國際潮流的政治體制,中國就無法改變目前的中美經濟現狀,當然,既然無法改變目前中國經濟對於「中國製造」的片面依賴。如果做不到這些,則中國的領導人今後還會為美國經濟 而「深深憂慮」。
伍凡:說憂慮是好聽的詞,說白了,只要中國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中國領導人就會越來越需要看美國的臉色行事。否則,中國經濟只能越來越糟。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先談到這裡。謝謝各位觀眾的收看,再見。
草庵:再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