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獨立評論】(588)世界糧食危機引發社會革命(上):世界糧食分配不均是目前人類正遇到的大問題。

.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從去年12月開始的阿拉伯之春,由突尼西亞帶領的茉莉花革命,到埃及廣場革命,到利比亞的反卡扎菲政權的戰爭,有許多因素造成的,除了政治、經濟和社會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全球性的因素,即世界糧食危機;糧食危機也是觸發了阿拉伯世界的社會革命的原因之一。世界糧食危機巳經觸發更多國家的社會暴動。


草庵:今年5月6日,美國國務卿喜萊莉​​‧柯林頓應邀在羅馬向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發表演說時指出,各國必須正視全球糧價上漲的問題,並迅速行動,確保糧食獲取無虞是美國政府「外交政策上的優先事項」。她並提到2007年與2008年有數十個國家因為糧價大漲而出現暴動。喜萊莉引用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過去1年來,糧價居高不下已使4,400萬人陷入貧窮。全球有10多億人飽受飢餓之苦。她表示,面對糧食價格持續飆漲,必須採取緊急步驟,壓低成本,促進農業生產。如果不採取行動,後果將會非常嚴重,全球都將陷入糧食危機。我們可以採用一個聰明的戰略方針。我們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率,減少貧困,推動經濟增長,並減少營養不足,使數以百萬計的兒童在一個面向未來的更好的路徑。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2011年6月刊登了布朗的文章〈新的食物地緣政治〉。他認為:這就是為什麼2011年的糧食危機是真實的,為什麼它可能帶來更多的麵包騷亂和政治革命。獨裁者本阿里在突尼斯、穆巴拉克在埃及、和卡扎菲在利比亞 (90%的糧食靠進口) 面臨的倒台不是故事的結尾,會不會僅是開始呢?

伍凡:美國伊斯蘭大會外交主任韋達迪(Nasser Weddady)認為,茉莉花革命需要4個因素:其一是政治上的獨裁與高壓;其二是被逼到絕境的年輕一代;其三是巨大的貧富差距;其四是對當權者的憎恨。在擁有這4個因素的前提下,如果不滿獨裁的人數達到一定的數量,那麼就有可能觸發一場茉莉花革命。他沒有明確地把糧食危機這個因素包括進去,但實際上飛漲的糧食價格正在蔓延飢餓,並促進在中東地區引發了革命。一個明顯的例子,埃及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進口國,平均家庭收入的38%花在食品上(在美國是7%);埃及的食品價格在不斷上漲,食品漲價實際是埃及人走上街頭抗議示威的原因之一。從經濟上說,埃及從2004年開始的改革帶來了巨大的成果,埃及的國內生產總值在2004到2008年的4年間上升了一倍多。經濟是在發展,但是底層人民並沒有因經濟繁榮而受益。埃及有8千萬人口,卻有4千萬人生活在世界銀行訂定的每天平均所得不到2美元的貧窮標準以下。這是埃及暴動的背景原因。對於美國人來說,花不到10%的收入在超市,飛漲的糧食價格,那僅是一種煩惱,而不是災難。但對於這個星球上最貧窮的的20億人,50%至70%的收入花在食物上,糧食價格飆升可能意味著二餐合併為一餐。在肚子挨餓情況下,社會爆動和革命的出現也不足為怪了。

草庵:是什麼原因造成全球性的糧食危機呢?世界銀行、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和世界各國的學術機構及專家撰寫了許多報告和學術論文,在幾年前就提出過嚴重警告,由種種因素造成糧食短缺,供不應求,造成了全球糧食危機,這是人類社會大災難之一。全球糧食危機是由糧食需求和供應二個方面造成的。在需求方面:最嚴重的是世界人口增長,糧食轉為汽車燃料,部分國家和地區富裕程度上升。在供給方面:土壤侵蝕,蓄水層枯竭,農田損失轉為非農業用途,農業灌溉用水轉移到城市用水,農業先進國家的作物產量增加緩慢,由於氣候變熱使作物枯萎,高山冰川和冰蓋融化。這些與氣候相關的的趨勢,似乎注定要大為增加未來的糧食價格。世界糧食價格自2007年初以來增加一倍,這主要由兩個因素:需求增長加快,迅速擴大生產的難度加大。

伍凡:全球糧食第一大需求是世界人口的增長,1970年左右達到高峰,每年增加2%,跌至2010年的每年1.2%。今年 (2011年) 10月份全球人口將會達到70億,19世紀初,世界人口就達到10億,100多年後人口數量翻了一番,此後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加快,於30年後達到了30億,由1987年50億到1999年的60億僅用了12年,而此時此刻全球每秒仍有大概5個人出生,按照目前這個趨勢世界人口大約於本世紀中期超過90億,並且在本世紀末超過100億。現在的世界人口已接近1970年以來增加了一倍,現在每年增加8千萬人。今晚,將有219,000額外的嘴巴在飯桌上等吃飯,但其中很多人將是沒有食物、空肚挨餓。如何既滿足上百億人口的需要,又同時維護生命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平衡,這是本世紀人類面臨的巨大挑戰。

草庵:全球糧食第二大需求是農作物轉化為生物燃料。石油價格繼續攀升使生物燃料成搶手資源。近年石油價格不斷攀升,原油每桶價格從1998年的15.2美元,2008年7月3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收盤首次突破每桶145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倫敦ICE期貨交易所8月份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盤上漲至每桶146.08美元。油價高企令其它替代燃料的競爭力相對上升,生物燃料正是其中之一。在生物燃料中,由玉米、大豆、穀類、蔗類或纖維素植物等農作物生產的乙醇(酒精)最受注目。相對太陽能、風能及水能,乙醇生產相對不受環境限制,加上被塑造成潔淨能源,因此近年備受追捧。根據2009年統計,美國是目前生產生物燃料最多的國家(佔全球45.6%),其次是巴西(29.2%)及歐洲(14.3%)。美國政府透過超過200項措施,包括補助鼓勵生產生物燃料(估計每年金額達55億至73億美元),令其產量從1999年不斷增加,至2010年已上升近8倍。

伍凡:在美國與巴西,最常見的生物燃料是乙醇,兩國的原料分別是玉米與甘蔗,取代汽油。在美國,2009年收穫糧食4.16億噸,1.19億噸糧食供乙醇釀酒廠生產汽車燃料。美國生產的近3成穀物用於生產生物燃料,而非作為糧食。這足以養活3.5億人一年。在歐洲,汽車和運輸船隊使用柴油,有越來越多的植物為基礎的柴油需求,主要從油菜籽和葵花油製造柴油,也有少數情況是直接用植物油取代柴油,不經任何提煉,但由於許多歐洲國家都推動使用綠色能源,本地植物產量又不足,於是逐漸增加使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棕櫚油。對油料的需求必將減少在歐洲生產糧食作物的土地。生物燃料源自農作物,其不斷上升的產量意味世界對農作物的需求持續上升,農作物價格自然應聲而起。儘管糧食生產升幅高過人口增長速度,但大部分其實用來生產燃料,而不是解決三餐溫飽的問題。當美國、巴西和歐洲有越來越多人以農作物生產的生物燃料注滿汽車油箱時,全球卻有越來越多人營養不足。

草庵:使用一噸的生質柴油不但可減少一噸石油的進口需求,還可減少三噸二氧化碳(CO₂)的排放量,且可降低空氣污染與促進農業的發展,因此各國政府利用減稅、補助與法規的政策工具,推動生物柴油的發展。全球領先的生物柴油生產商奈斯特石油公司CEO Matti Lievonen表示,到2020年全球生物柴油需求將從當前的每年1,000萬噸大幅增加至每年3,500萬噸,其中歐洲將消費約每年2,000萬噸的可再生生物柴油,歐洲地區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正在促使該地區綠色燃料需求的快速增長,全球其它地區將消費約每年1,500萬噸的可再生生物柴油。但是傳統生物柴油的生產需要廣大的土地,必定會造成與民爭食的窘境,這是大量生產生物柴油必然面臨的問題,目前國際食用油價格不斷上漲,這又是世界糧食的一個大難題。

伍凡:除了人口的增長,由於新興國家更多的家庭進入中產階層,他們希望吃得更好。現在有大約3億人,正在轉移食物鏈,消費更多的肉、奶、和蛋。但作為糧食集約化畜禽產品的全球消費量的上升,牲畜所需的飼料額外的玉米和大豆的需求,將糧食轉化成動物蛋白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今天在中國的肉類總消費量已增長近一倍。

草庵:英國作家拉吉.帕特爾(Raj Patel)寫了本書《糧食戰爭》。他提出一個觀點是很有意義的。他寫道:「人類今日的糧食生產總量,超過了歷史迫任何一個時刻。然而在此同時,地球上處於飢餓狀態的人口卻超過1/10。諷刺的是,伴隨著超過10億飢餓人口的是另一個歷史記錄,那就是超重人口的數目也超過10億,並遠大於飢餓中的人數。飢餓與肥胖是一體兩面的問題。解決全球飢荒,不僅與克服糖尿病、心髒病流行有相因解決之道,同時也是根除許多環境與社會病症的途徑。」

華盛頓世界觀察中心撰寫的報告,引述世界衛生組織及其它聯合國團體的數據,指出自1980年以來,世界饑民數目微跌至12億之際,超重人士數目亦急升至12億。兩者都患上營養不良--即人體攝入維持健康生命所需的營養,不足或者過剩。

伍凡:這三個不斷增長的需求相結合的效果是驚人的:在世界糧食消費量的年均增長率平均每年2,100萬噸,在1990年至2005年4,100萬噸,在2005~2010年每年增加了一倍。這個巨大的跳躍大多是由於在2006~2008年的在美國投資的乙醇蒸餾廠的緣故。世界糧食危機的原因是一方面是需求急驟增加,並且需求得不合理,造成肥胖10幾億人口,浪費糧食和醫療資源。今天時間到了,關於世界糧食供不應求的原因在下次再談。再見。

草庵:再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