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石油危機下的中國經濟

 


石油危機下的中國經濟
 
過去這段時間以來,一個40英尺的貨櫃,從上海到鹿特丹的運費,已經提升了3倍。
 
☉葉博斯


國際油價連創天價,半年內漲幅已逾40%。英國《每日電訊報》資深撰稿人皮查德認為,2008年的石油危機將使建立在廉價運輸上的中國經濟遭到淘汰。


中國經濟成長 屬高耗能型態


若以能源的消耗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來說,從2002年以來,中國的能源消費彈性就不斷的增長。也就是說,每多生產 1%的產品,所多使用的能源的百分比不斷的增加,到了2004年已經達到1.6個百分點。在中國GDP成長1%,必須增加1.6%─1.7%的能源。


根據「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的估計,2003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只占世界總量的4%,卻消耗全球大約1/3的原料和煤、鋼鐵、水泥等資源。因此,英國石油(BP)統計評論說: 中國平均1單位的國內生產毛額使用能源是美國的3倍、日本的5倍、英國的8倍。


若從能源消耗的強度,可以看到中國每創造1千美元的GDP,就必須要消耗1.2萬噸標準煤的能源,遠高於已開發國家。以2003年為例,中國的能源消耗強度是美國的5.4倍;日本的11.2倍;甚至是發展中國家印度的1.2倍。


從1993年中國就已經成為一個石油進口國。如今,中國國內自產原油量只大約有340萬桶而已。然而,根據美國政府能源訊息管理局(EIA)的統計,2003年中國平均每天消耗掉原油556萬桶,消費量首次超過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


中國石油天然氣自身的生產量已經無法跟上經濟迅速成長的需要。美國EIA進一步估計,到2025年中國每天要消耗掉1,280萬桶石油,其中940萬桶要依賴進口。


中國經濟成長過去建立在能源密集的產業及技術之上,近年來更是積極向海外搜購和合作勘油,突顯其以耗用能源生產方式,維持經濟成長的型態,並未改變。


既然中國經濟成長一直是建立在石油或能源密集的產業及技術上,其工廠的建立是以過去低能源價格水準而建立的,沒有預期到現在能源價格的飄升,結果造成中國經濟隨時可能泡沫化。


廉價運輸成本時代 已經結束


除此之外,在過去的十年當中,中國製造業的革命及其衛星工業都是建立在廉價的交通上。當一有打擊,這種貿易模型看來就顯得過時了,自從石油價格暴漲以來危機就四出。


6月13日,中國股市跌到了15個月來最低點,上證指數連跌8天。從去年10月以來,上海的股票下跌了56%。跌幅是半個世紀以來,世界上最令人訝異的。亞洲物品運送型態是穿梭運送型,以便攫取比較利益,利潤相當微薄。中國過去經濟之得以快速成長,主要是從事中國進口產品,進行最後的組裝,然後再運送到西方市場。但是,過去這段時間以來,一個40英尺的貨櫃,從上海到鹿特丹的運費,已經提升了3倍。


中國過去的出口品大多都是像傢具及鞋子等容量大的物品,或是向國外採購的零組件,自己加以組裝的低技術產品,其運輸成本不斷的提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IBC)分析報告指出,這種採購零組件,自己再加以組裝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首席經濟學家魯賓說:「這種生產模式不只花費勞動成本,也花費過多的運輸成本。」


今年光是廣東就有2,331個鞋廠關門了,是這個產業的一半。距離市場越遠的產業,越划不來。北加州傢具產業在中國的工廠已經關廠,而這意味著從死亡逃回來。Crastmaster傢具說,石油危機正在改變著我們整個的製造方式。
能源補助暫時掩蓋了這個運費成本急速上升的危機。雖然從2007年初以來,全球煤炭成本已經上漲了3倍,但是中國將電價壓低,使有虧損的產業得以勉強支撐。然而,這只是延緩了危機的出現而已。


摩根史坦利首席貨幣分析師任永力(Stephen Jen)說:「當補助逐漸減少,這個石油危機的真正影響,將隨著時間而越顯露。上週中國政府已經將內部鐵路貨運費率提高了17%。」


通貨膨漲是目前最嚴重問題


中國正面臨著商品成本的提高、工資上漲20%及美國、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及法國的進口減少等三重的經濟難題。評論家警告說:北京已經一直不斷的犯1980年代東京的錯誤,過度投資在瀕臨淘汰的工廠。共產黨的銀行系統已經被廉價的信用給撕裂了,以很大的負的實質利率,去為王朝購買政治時間。


北京的重商主義政策使得美元貶值,以擴張其出口比重,致使其外匯存底迅速累積,目前已達1.8兆美元,因而對貨幣供給製造了極大的混亂。貨幣供給的快速擴張,導致高度的通貨膨漲。


雖然政府所公布的通貨膨脹只有7.7%,但是這並不表示從燃料到肥料的物價已經被控制了。渣打銀行上海分行全球經濟學家格林(Stephen Green)說:「這個經濟有更多潛藏而看不到的通貨膨漲。」


通貨膨脹會減低未來的成長,它不同於貨幣緊縮,會造成事情無法控制,就像現在看到的這樣。越南已經暴漲了30%,印度、印尼、菲律賓都已經漲了11%,泰國已經漲了9%,更別說中東國家已經都達到兩位數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