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劉曉波:歪門邪道的抗韓

 


劉曉波:歪門邪道的抗韓


作者﹕劉曉波


--------------------------------------------------------------------------------


    繼「端午節」歸屬權之爭和「泡菜摩擦」之後,中韓之爭擴展到影視領域的「韓流」。
近年來,韓劇在大陸電視上掀起的「韓流」,可謂洶湧澎湃。首播之後還要不斷再播,
幾乎每晚都有數家電視台播放「韓劇」,尤以《人魚小姐》和《大長今》最為熱播,為引
進兩劇的央視和湖南衛視賺了大錢。而國產劇的收視率卻日益萎縮,讓大陸的影視人和影
視衙門臉上無光。


面對滔滔的「韓流」,大陸的某些影視名流和愛國憤青祭出愛國主義這一絕對的「政治
正確」,公開指責播放「韓劇」過多。比如,影視界名流張國立甚至說:中國正成為文
化進口大國,看韓劇是賣國行為。現在,中共廣電管理部門終於出面,作出減少韓劇播出
的決定:今年將嚴格審查韓劇,最多把播放量減至去年的一半。


壟斷性行政衙門介入韓劇之爭,標誌著中國廣電界開始了文化上的全面「抗韓」。


在全球化時代,如何應對某國文化產品走紅國際市場,大致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尊重平等
競爭原則的開放心態,致力於提升本國文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另一種是基於貿易歧視和
愛國主義的保守心態,既要對外來文化產品的風行橫加指責,又要動用行政手段加以限制
。法國知識界就為了保護本國電影,曾呼籲政府出面抵禦好萊塢電影,讓自我吹噓的大法
蘭西氣派露出小家子氣尾巴。


顯然,前一種方法是正途,後一種方法是歧途。中國影視界及影視衙門太沒出息,放著
正途不走,卻偏好歪門邪道。影視人不思如何創作出更具競爭力的影視作品,更不敢向
影視衙門爭取更寬鬆的創作環境,而只知道求助於狹隘的愛國主義,毫無道理的貶損
外來影視產品;影視衙門不思如何為影視界提供自由創作的制度環境,更不願意放
棄影視審批的壟斷權力,而只知道動用壟斷權力來限制韓劇的引進。


如此抵制外來文化和保護本國文化的歪門邪道,表面效應確實能夠為韓劇熱降溫,但實
質效應卻是中國影視的自戕,非但無助於國劇質量的提升,反而讓國劇在壟斷權力的庇護下不求進取。


比如,廣電總局為了抵制好萊塢大片對國產電影的衝擊,不僅在進口數量上作出嚴格
限制,而且為了拿出國產片票房過億的政績,不惜動用行政權力支持張藝謀的大片《
英雄》,人民大會堂的首映式,似乎是在炫耀張藝謀的「國導身份」;下令所有院線空
出一個月的檔期,標誌著由影視衙門撐腰的張導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的霸主地位;果然,《
英雄》創造了超過兩億的票房,為廣電總局創造了「空前政績」,也為中國電影贏得了「
票房尊嚴」。然而,就《英雄》的美學的文化的評價而言,首創國產片票房奇跡的大片得
到的卻是惡評如潮。有人說,《英雄》不過是陳腐歷史觀的現代包裝,甚至就是獻給暴君
的「賀年卡」;有人說,即便從製作技術的角度來評價,《英雄》連「唯美主義」都算不
上,至多是像明信片一樣單薄的「唯漂亮主義」;有人說,《英雄》是對觀眾的不尊重,甚
至就是在褻瀆觀眾的智力和審美能力。


要我看,中共電影衙門幫助《英雄》創作「票房奇跡」,為中國商業電影開創了極為惡劣的
先例——既是對其他影視人的歧視,也無助於中國商業電影的質量之提升。君不見,《英
雄》之後,張藝謀的《十面埋伏》和陳凱歌的《無極》,儘管也都創造了過億的高票房,
但大多數評論家和觀眾都認為,兩部大片皆是高投入而低質量的劣質品。有影評人甚至說:
為這樣的大片寫影評,即便是惡評,也是一種浪費。


更可悲的是,在官民共同「抗韓」的背後,隱含的是傳統的大中國傲慢。曾幾何時,無論在
政治上還是文化上,中國一直東亞的主宰者,朝鮮自然也不例外。在文化上,朝鮮曾屬於
儒家文化圈;在政治上,中國曾是朝鮮的宗主國;以至於,中日兩國在近代的交惡,恰恰
開始於爭奪對朝鮮的主導權。大中國敗於小日本,讓出對朝鮮的主導權和割讓台灣,既是
大中國落伍的最醒目標誌,也是「大中華文化圈」解體的標誌。


現在,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掀起一浪高過一浪的「大國崛起」的歡呼聲,中日的「東亞
老大之爭」愈演愈烈,中韓之間也時有齟齬。韓劇的熱播凸現了國劇的清冷,這是剛剛重
新找回帝國驕傲的國人所無法忍受的。


更令人憂慮的是,近年來,中、日、韓三個東亞大國,皆陷於病態民族主義的泥潭,在縱容
極端民族主義上,獨裁大陸和民主的日本南韓並無多大區別,三者都把民族利益作為凌
駕於自由和人權等普世價值之上的最高價值,陷入只問民族國家而不問是非善惡的新一輪
道德蒙昧之中。如果三國繼續放縱已經有點走火入魔的民族主義情緒,不僅無法處理好棘
手的台灣問題和北韓問題,而且很可能引發東亞局勢的長期動盪。


2006年1月10日於北京家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