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特稿)不久前,一位印度商人告訴中央社說:「印度是金磚四國之一,這不是我們說的,是你們外面這麼說的,是的,我們等著你們送來金磚,當然,印度自己也是會進步的,但要做到你們現在的標準,或許再等個至少五十年吧。」
夏哈又說,印度在發電供需工程方面需要至少一千億美元,在電力輸送工程方面也需要一千億美元,在港口方面需要三百億美元,在機場方面需要一百億美元,在全國都市更新計劃方面如道路等工程,也需要至少五百億美元。
這就是等著外國人送來「金磚」。就如外國人到印度觀光送金一樣,觀光飯店房間一晚租金五百美元,反正本國人不會住;買飛機票價格比印度人貴;景仰印度文化,買博物館門票,也比印度人門票貴上幾十倍,著名的泰姬瑪哈陵遺址,印度人買門票二十五盧比,外國人要七百五十盧比。這是擺明伸手向外國觀光客要錢的姿態,在中國黑社會的術語裡,這又叫「宰肥羊」。
在商言商,送金磚,沒問題,所謂「賠本生意沒人做,殺頭買賣搶著做」。印度十億人口,市場商機潛力無窮,只要一個人買一片口香糖,不必買一包,更不必提高價的手機,就可以保證商家吃香喝辣,賺它幾個金磚回來,因此儘管印度普羅大眾仍是貧苦人家,外商已是前仆後繼,爭先恐後踏入印度門檻,就等若干年後,這些普羅大眾積蓄了購買力,再一一宰殺回本。
過去因在上海租界當殖民帝國警衛而有「阿三」稱謂的印度人,如今已成為軟體設計和數學能力佳的民族,當然更會算計如何誘引外資自動且直接投入,宣布許多動聽的特別經濟區計劃,開放了許多土地,也確實吸引了許多費盡心機進入印度的外商。結果大夥面對的是問題叢生的特區問題,包括基礎建設如聯外運輸道路和水電設施付之闕如,且產權問題千絲萬縷扯不清。
問題是印度人精打細算,捨不得自己花錢興建道路水電,就如印度首都新德里地區一樣,進入市區觸目所及都是雄偉的建築和規劃完整的綠地公園。但是,這些建築和公園幾乎都已經老舊破落不堪,遍地髒亂,幾乎都是前異族帝國和英國殖民時代興建留下來的,印度人接收之後幾乎未做任何整理,至今五十多年來,利用「前人的樹」,沒花一毛錢,也著實賺了不少錢,誰說印度人是「阿三」。
今年九月,印度一位經濟部長,或是財政部長,姑隱其名,曾經在一項公開會議上表示,印度五十年來憑藉著「自食其力」,博得高經濟成長數字,也獲得舉世稱羡的「金磚四國」之一美譽,應該繼續維持現狀,因此根本不需要西方所謂的經濟改革建議。這位阿Q部長警告說,如果任何人提出的經濟改革計劃,無論失敗與否,得不到現有的成長數字,「誰負責?」
每位慕名前來印度實地考察的人士,幾乎都在喝過印度水、拉過肚子後,以極度懷疑的口吻向記者痛苦的表示,「這就是金磚四國的印度???」。記者只能回說:「是的,這就是印度人自己說的難以置信的印度(Incredible India),認識到了這點也就不虛此行了。」這些認識包括看到了極少數的豪華旅館和現代辦公大樓之外,觸目皆是的髒亂道路與貧民區。
某一駐印經貿機構曾在投資印度的分析文章說:「印度民性、語言、觀念及生活習慣與我國迥異,雙方經數十年的疏於往來,初期打交道或有隔閡,且坊間與印人作生意需加倍小心的說法甚囂塵上,更加深我商對印度市場望而卻步。惟印度十億人口充斥各形各色人種,一般民眾與我國國民一樣重視家庭倫理,中上階層極重視子女教育,英文流利且腦筋靈活,與國際社會接軌容易,不是來印旅遊所見一般街頭販夫走卒、旅店僕役所能比擬。」
這篇文章內容的矛盾和詭異,當然見仁見智,前面已說過,「賠本生意沒人做,殺頭買賣搶著做」,企業自會有更周詳的盤算。但所謂「我不殺伯仁,伯仁為我而死」,文章中似乎應清楚說明印度十億人口的中上階層只屬金字塔上端而已,所謂英文流利也非人人如是,與國際社會接軌也要找對人,至於其餘「街頭販夫走卒、旅店僕役」,才是真正的印度人,才是投資印度必須面對的實際環境。
誠如一位戰略學者告訴記者,如果沒有「九一一」事件,印度就不會有今天「難以置信」的成長。「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為箝制中東及南亞回教勢力的興起以及中國的威脅,左看右看,在拉攏同是回教國家的土耳其和中亞國家失敗後,發現只有非回教國家的印度可用,於是決定繼英國人之後再度慫恿「阿三」為美國在南亞地區的看門人。當然,美國必須誘之以厚利。
於是,或許是巧合,在美國攻下伊拉克前後之際,所謂國際知名的投資諮詢機構立即開始鼓吹印度是未來世界的經濟強權等等。西方若干親政府的媒體也集中火力,越俎代庖地為印度廣做宣傳,一夜之間風起雲湧,印度的一舉一動立時成為捍衛南亞乃至整個亞洲和世界和平的中堅。這裡不能不讚佩世界超強大國確實本事萬能,能夠審時度勢,操縱國際輿論,達到自己所謂的戰略目的。
再說在商言商,儘管印度當前投資環境好壞叵測,但一位在新德里旅居五年的台商告訴中央社說,五年前的新德里街頭難得見到交通擁擠,但五年後的今天,新德里街頭車滿為患,喇叭聲震天價響,証實了印度儘管硬體建設缺失嚴重,但人民的荷包終年積存久了,滿了,看到外界人家有新的東西,總是也想花一花,因此印度是一個實在的消費市場,但要說是一個良好的投資市場,仍有待別人長期的建設。
只是假以時日,「金磚四國」的魅力也有消失的一天,風水輪流轉,就如亞洲四小虎或四小龍的命運一樣,或許那一天,國際投資機構又會見風轉舵,順著國際戰略局勢的演變,突然冒出非洲「鑽石六國」之說,比如說,加彭、莫三比克、阿爾及利亞、尼日、赤道幾內亞及安哥拉,幾個最近石油能源產量大增,而且又受到中國垂青而一筆勾銷債務的國家。那時國際企業可能又是一窩蜂前往搶食,為何不現在就去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