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人類文明的審判(第五章): 第二節 起點巔峰論


.
作者: 小岩
【網2013年03月28日】

第五章-思想巔峰的起點階段——開啟人類“後天文明”的“天子時代”

第二節 起點巔峰論

一、春秋時代

“第一論”我們已經給大家講到了西周“模板的作用”,也就是“天子時代”第一個1000年的第一個子階段,那麼接下來的“第二論”就讓我們進入第一個1000年的第二個子階段——東周的春秋時期。

大家知道,春秋時代有五霸爭霸,從齊桓公開始,經由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後再到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楚莊王,然後還有後續的東南吳越兩個小霸主。在《天時五行斷代法》中,本人已經論證過,在同一“天時”之下的“地利”五行旋轉的法則,而且還發現了春秋霸主地利五行逆時針運行的現象,以及八卦續接五行的規律。然而春秋霸盟時代並非本文這裡所關注的。我們這裡真正關注的是春秋時代的“百家思想”爆炸式湧現的這個思想現象。我們本章後面的許多論其實都是在解析關於“百家思想”湧現的這個內涵機理。


其實關於東方文明在這個春秋時代的意義,我們以前已經給大家反反覆覆講過多次了,那就是關於“起點就是巔峰”的這個話題。其實“思想巔峰”就是這個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徵。中國春秋時代的“百家爭鳴”其實就屬於“思想巔峰”的一種外顯出來的時代特徵,一種比較“果”的表現、一種可以看得見的“果”特徵而已。但是那些心儀中國國學的人士大多數也就是陶醉於這個“果”的層面而已,並沒有願望、也沒有能力在真正的“因”上、在真正的《內機》上再進一步探究關於這個“諸子百家”思想爆發的原因到底是為甚麼?

關於如何使用《五行論》的原理為大家進行朝代更迭的說理,我們在《天時五行斷代法》中已經給大家論述過了。這裡我們只不過需要再給大家補充或者強調一些論點。比如關於《周禮》的問題,我們以前並沒有給大家講過。

比如,按照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屬於君子的“五德”或者稱作“五常”。那麼這“五德”的五行屬性又如何呢?我們講,仁者,木德也;義者,火德也;禮者,金德也;智者,水德也;信者,土德也。這就是“仁義禮智信”這些君子在正常狀態應該遵守的“五德”所對應的五行屬性。

大家知道,春秋時代五行屬“木”,主生發機制,因此百家思想蓬勃而出。特別是孔子儒家思想最講“仁義”二字,與春秋的時代屬性非常對應,在五行方面對應於木火之德。木火在五行之中屬於一種相生的母子關係,木時代生心靈之火。儒家思想屬於火德。

另外,孔子還講“克己復禮”。“克己復禮”卻是屬於儒家思想之中“克”的部分,是收斂的部分。“禮”者,制度也,金也;“己”者,五行則可以看做是土。儒家思想對於外、對於他人,講的是仁義,講的是生發,屬於一種“生機制”;然而對於內、對於自己的要求卻屬於“克”與“禮”,是收斂,屬於一種“克機制”。內外有別,這確實是一種典型的東方思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濟、生克兼備。

那麼回過頭來再讓我們看一看關於《周禮》。《周禮》的“禮”五行屬於是一種“金德”。“禮”屬於一種制度。然而儒家所倡導的這種“禮”並不是西方“金”或者法家意義上強加於人的、基於“人性惡”的那種制度。儒家思想的“禮”屬於“人性善”的制度,屬於一種積極主動的正向的道德約束或者道德規範,是一種“人性善”的“教化論”方法,一種嚴於律己。屬於一種“正性”的“守中”方法,而非“偏性”的肉體慾望刺激。其實“禮”與制度的收斂屬性暗含着一種“小政府”或者制度管控最小化的意義,也就是具有心靈的生發作用應該大於制度的收斂作用的含義。

雖然與法家針對人身體、肉體的制度不同(作者註:西方文明實際上走的就是一種類法家思想的道路),然而孔子所強調的針對正向精神維度的“禮”在五行上仍然是一種“金”屬性,一種約束、收斂的屬性。“禮”其實就是定義人類行為的一種外顯的道德底線。

大家知道《五行論》中有“生克關係”,東方文明的主流屬於是一種“生文明”、“生機制”。那麼“禮”的五行屬性是“金”。根據五行原理,生“金”者“土”也。大周王朝的五行屬“土”,所以才能夠有所謂的《周禮》。《周禮》二字本身就具有“土生金”的意思。“周”者,周正也,土也;“禮”者,剋制也,金也。“周”土而生金“禮”,是謂《周禮》。其實“克己復禮”也具有“土生金”的意思,只有先“克己”而後才能夠“復禮”。當然對於五行之理知曉有限者,那麼這些生克之理大家一時是很難理解其中的味道的!

我們的五行論述其實並沒有到此完結,我們還可以繼續論述下去,也應該繼續,也必須繼續。按照五行相生的關係,生土者,火也。“火德”廣義上屬於“心性”,也就是人的正向精神維度。這一點,我們以前給大家提到過。東方文明就是通過點燃人的“心火”、也就是激發人的正向精神來照亮事物《內機》的。也就是說,其實“心性”或正向精神是照亮《內機》的《內光源》,是打開事物《內機》的鑰匙。儒家思想在本質上五行屬火,這一點我們在《天時五行斷代法》中給大家講過,具有點燃事物《內機》的意義。東方傳統修煉文化中經常講“心法”而不是西方的那種“物理”,其實就具有“心火”點燃《內機》的意義。這裡還包含着東方“主位”的研究方法——進入事物的《內機》並做“主位”式的換位思考。其實“主位”就是“土位”。火生土也,“心火”照亮“主位”,看清事物《內機》。(作者註:此下還有282字內容,因有其它原因暫時未收錄)。

大家知道,生“火”者“木”也,鑽木才能夠取火,儒家思想這把“火”也需要“木”來點燃。“木”就是春秋時代的五行屬性。其實,還不只是儒家思想,其實所有思想的發生都依賴於“木”性。我們前面講過,東方屬於“木性”,東方的五行屬性就是“木”。“木”性在四氣循環的(1)發生(2)發散(3)收斂(4)收藏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中所代表的就是初始的“發生”機制。

而且我們還講,物質維度的能量級別比較低,而且物質屬性還具有比較高的收斂性,就像人冷了就容易縮着一樣;然而精神維度的能量級別就比較高,具有一種發散屬性,也就是思想精神維度對應於(1)發生的“發”性與(2)發散的“散”性,因此任何思想的發生起源都與“木性”有關。其實中國人講養生養生,其實“養”的就是這個具有“春發木性”的“生性”而已。養生養生就是養“春發之性”。因此春秋時代的真正屬性其實是“春”而沒有“秋”的含義。“天子時代”真正的“秋”其實是2000年以後的事情,而在小階段上那也是戰國“金”的屬性,戰國為“秋”。其實這也反映出了“天象”未顯的時候,人類認知在迷中考察人類歷史所不可避免的一種短線眼光。

因為春秋時代五行屬木,能夠生發思想的種子,所以就造就了“天子時代”之初在人類思想方面的“巔峰”。下面就讓我們再進一步講一講關於春秋百家時代與思想起點巔峰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

春秋時代屬於“天子時代”第一個1000年的第二個小階段。其實只有到了春秋時代的中葉之後,才是“百家思想”真正爆發的時候。這其實對應於“天子時代”第一個1000年的黃金分割時間點。這時距離文王推演“後天八卦”的時代大約已經過去了5、600年的時間。在“百家思想”發生之前的這個5、600年時間裡,東方文明一直在為迎接“百家時代”的到來做着各方面的準備工作。這5、600年時間或許就是孟子“五百年必有聖人出”這一說法的一種依據吧。由文王向前再推500年可能就應該是商湯與伊尹時代了;再往前推500年就應該是堯舜時代了;那麼再往前500年就應該屬於炎黃還健在的時代了。那個時候人可有500年的壽,只不過現代人類認知不相信而已。我們一直講,不相信吧等於不存在。也正是因為不相信,所以就看不到。其實當年神醫扁鵲的活動就跨越了幾個世紀,只不過現在人類不相信而已。

二、思想流派眾多

 《起點巔峰論》,其實就是我們已經多次給大家提到過的“起點就是巔峰”的這種說法。這也是“天子時代”的第一個1000年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其實就是為人類文明的整體健康播下思想的種子。大家都熟悉“諸子百家”這種說法,那麼我們所說的《起點巔峰論》或者“起點就是巔峰”實際上指的就是“諸子百家”思想在春秋時期集中爆炸式爆發的這種現象。可以說“百家思想”爆發在人類史上是非常罕見的,甚至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這種現象其實與我們堅信的《宇宙智能論》密切相關,因為很難用人類自身的因果機制來完全解釋清楚。

“諸子百家”現象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思想門派眾多,比如諸子有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孫子、吳子、齊孫子、荀子、鬼谷子、管子、晏子、列子、公孫龍子、慎子等等;百家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陰陽家、名家、農家、雜家、縱橫家等等。“諸子百家”這種思想眾多的現象在隨後的中國歷史中再沒有出現過,後世各朝雖然著作不少,可是可以稱之為開山思想的卻是寥寥無幾,漢代只不過有《史記》、《淮南子》等,宋代也不過有程朱《理學》,明朝不過是陽明《心學》而已。先秦春秋思想之眾,不妨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在經過了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也就是劉邦打下了江山之後,韓信受命整理保留下來的先秦各種兵書的時候,尚有兵書72種。先秦思想著作之眾多,由此可略見一斑。

三、思想巔峰狀態

“諸子百家”現象的第二個特點就是諸子百家的思想高度達到了一種巔峰狀態,是後人無法望其項背的。後人只有學習的份,沒有超越的份,更少有開創的份。也就是,“諸子百家”為人類文明締造了一個思想的豐碑或者標杆,為後世所參照。“參照”或者“學習”,這其實仍然屬於一種“實證科學”的思維或者言語。或許我們換成另外一種說法更加確切。那就是“百家思想”對於後世人類思想形成了某種思想“加持”效果,因為只有這些思想具有超越人類層面的意義,那麼才能夠對人類思想形成一種持久的“加持”作用。

這裡我們必須再說一說“起點就是巔峰”的意義,因為許多人並不認可“起點就是巔峰”這個說法。許多人認為“現代科技多發達呀,現代文明多先進呀,我們現代社會比古時候強多了!”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識問題的。其實這也是一種典型的“物質結果”的思維方式。因此我們有必要幫助大家分析清楚關於“起點就是巔峰”的真正意義是甚麼?否則如果大家思考基點的不同,那麼就又會成為一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無聊爭辯了。

我們這裡“百家思想”給大家所說的這種《起點巔峰論》其實指的是一種《思想巔峰論》,並不是《物質巔峰論》或者《技術巔峰論》。需要給大家說明的是,根據“天子時代”三階段的特徵,我們至少可以劃分出三種不同的“巔峰”狀態,第一種就是思想或者精神的巔峰;第二種屬於制度或者系統的巔峰;第三種巔峰就是物質或者技術的巔峰。

在前一論“周期三段論”中我們已經把這個3000年的“天子時代”劃分為各自約為1000年的三個階段——初期、中期與末期三階段。其實我們剛剛說的這三種巔峰——思想巔峰、制度巔峰與技術巔峰與“天子時代”的三個階段其實是相互對應的。也就是說,第一個階段,初期階段,五行屬於“木”,主生發,所對應的就是“思想的巔峰”,這個階段的主要目的就是給人類文明播種思想的種子。其實人類思想的種子是外來的,來源於超越人類的層次,是神佛有意播撒人間的,因此對於人類文明而言,那種思想高度一定就是巔峰,是人類思想永遠也無法超越的。這就是我們後面第四論關於《外部動力論》與第五論關於《思想來源論》要跟大家討論的內容。但是在“思想的巔峰”時代,相對而言,物質財富比較稀缺。其實也只有在物質稀缺的條件下,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才能夠比較容易的彰顯出來。這與思想來源與思想注入機制有關。關於思想來源我們會在第五論關於《思想來源論》中給大家再進一步討論。

那麼接下來“天子時代”的第二個階段、第二個1000年,也就是人類文明的中期階段。這個中間階段,大家知道,所謂中者,五行屬於“土”。“土”性講的是一種“信”與公正,所對應的是人類文明“制度的巔峰”,人類文明的思想已經逐漸成熟了、制度化、體系化了,所以人類社會就表現為一種制度的成熟與完善,也就是將思想種子制度化。所以“天子時代”的第二個階段就表現為一種“制度的巔峰”,代表着一種成熟。

那麼關於“天子時代”的第三個階段、第三個1000年,也就是“天子文明”的最後階段、末期階段,五行屬於“金”,代表收斂化、物質化、金錢化、利益化和暴力化,所對應的就是“物質的巔峰”、或者“技術的巔峰”,是人類文明最外顯的時代,是一種物質果實化時代。一般人所能夠體會到的所謂物質享受的巔峰實際上指的就是這個“巔峰”而已,更多的體現為一種“果”邏輯。這種“物質的巔峰”與我們所說的“思想的巔峰”其實所指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物質化代表的就是過分固化、收斂化、結果化,屬於一種已經走過了“中間”狀態的那種“過猶不及”的情況。

四、爆發式湧入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再來談一談關於“諸子百家”現象的第三個特點。這個特徵往往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也就是百家思想是以一種同時的、爆發式的、湧入式的方式發生。我們講,就像一種大門開啟之後,眾人一起湧入一個空間一樣。所謂湧入那就是相互之間沒有甚麼明顯的串聯式的因果關係。當然關於思想的前後邏輯關係在春秋時代之後會發生,比如韓非子後來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或者儒家吸收墨子的仁愛思想,以及荀子背離儒家“人性善”思想向法家“人性惡”思想靠攏等等。這些相互影響或發展借鑒實際上都是“百家時代”以後發生的事情。

然而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或者最引起我們關注的,那就是春秋時代人類文明的思想種子同時湧入人類空間的這個現象。而且這種思想湧入還不僅僅發生在東方文明之中,而是在人類文明全球範圍內多個地點同時發生的。因此對於這種思想湧入現象,如果使用人類思想相互影響的解釋,其實那是根本無法說清楚的。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在事情“因”的層次看問題,如果我們能夠從人類文明自身之外找原因,或許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就像我們看待“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一樣,或許我們必須在地球之外尋找“爆發”的動力源。這就是本文《宇宙智能論》、《文明使命論》與《歷史安排論》之間的相互邏輯關係。其實在許多時候,事物真正的原因可能很簡單,但是人類的思維因為思想基點固化的原因,人們總是喜歡在“果思維”中繞呀繞呀,而且越繞越複雜,然而就是刻意迴避那個根本思想基點問題。

不妨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些數字。看完這些年代數據之後,大家就會理解本人關於思想湧入的現象所言不虛。首先,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的生卒年代是公元前551-479年;道家思想鼻祖老子的生卒年份則大約是公元前571-471年,老子與孔子屬於同時代,只不過年長孔子20歲而已;中國兵學始祖孫武孫子的生卒年份是公元前535-470年,比孔子又年少十幾歲,但是歷史記載壽終的年份都差不多少,都是公元前五世紀70年代。

那麼再讓我們來看一看鑄刑書的法家思想之始的鄭國子產的生卒年份則是公元前?-522年,還有名家始祖鄧析的生卒年份則是公元前545-501年,甚至中國技術派的祖師爺魯班的生卒年份則是公元前507-444年,也有機會與其他學派的幾位大師對過話,但是魯班所走的技術之路決定了他無需在思想方面與其它思想學派相借鑒。只不過與魯班爺在楚城之上交過手是墨子。墨子的生卒年代則是公元前468-376年。

還有就是中國著名的兵學大師、中國心理學鼻祖鬼谷子大師估計與魯班應該是同時代的人物。鬼谷子活躍於春秋戰國之交,他的四大弟子蘇秦、張儀、孫臏、龐涓把中國戰國初年折騰的那是個天翻地覆,可見鬼谷子思想之高超。如果從鬼谷子自己不出山的所為來看,鬼谷子先生應該是一位修道高人。若以百歲之齡估算,鬼谷子與孔子的生年應該比較接近。因為老子修道可以有百歲之壽,姜太公壽達120歲,唐代的醫聖孫思邈活到了169歲,所以我們推算鬼谷子的百歲之壽,應該說是有些根據的。

我們上面所講,東方主要思想流派的思想種子在同一個時代一齊湧現出來,這種現象應該說已經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了。然而這還不算是最為神奇的現象。真正神奇的現象又是甚麼呢?在世界的其它地方,人類文明的思想種子也在同時播撒。這才是最為神奇的地方。請大家注意一下,佛教創始人,人們尊稱為如來佛祖的釋迦摩尼在人世間的生卒年代是公元前564-484年,與老子、孔子也是同時代。

我們講,儒釋道是“天子時代”第二階段教化人心的東方三種主要思想,我們在第六章專門要討論儒釋道思想“三教確立”的問題。特別是佛教思想五行屬土,而“天子時代”的中間階段也是五行屬土,所以東方文明的中段需要佛教思想來支撐。然而這種“土中”的思想就必須由處於歐亞大陸中部的古印度來產生。所以佛教的思想種子產生於古印度,然後再向東方傳播。然而即便是要等到“天子時代”的中期才會真正用到的思想,但是佛教思想的種子卻要與東方“諸子百家”的思想種子在同時代產生。而且儒釋道三教在人類文明中間階段被確立是有一個時間順序的,佛教思想在東土是最後一個被確立的正統思想,這就是為了產生於古印度的佛教思想具有足夠的東傳與吸收消化時間,並與儒道思想的確立先後銜接。

那麼接下來,還是讓我們再繼續論證關於人類文明思想種子在天涯各處同時代播種的現象。大家知道,現代西方文明是繼承了古希臘的文明思想。近現代西方文明的崛起叫做“文藝復興”,所復興的就是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文明,說白了就是復興古希臘思想。因為西方文明在中世紀是極其消沉的、極其沉寂的。為甚麼西方文明有沉寂的中世紀呢?另外,為甚麼在所謂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是上下五千年連續的呢?這些箇中原因所在,我們以後都要給大家分析。

在《地球、海洋與陸地》一文中,在講述上一期人類文明與這一期人類文明起源關係的時候,我們已經給大家論述過了關於這一期各種人類文明的來源。概要的講,其實上一期人類文明的中心原本在歐亞大陸的中心——中亞地區。那時候,地球的氣候比較濕潤,中亞地區的氣候與濕度比較適合人類居住。而比鄰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東、南、西三個方向則過於濕潤,並不適合當時的人類生存。

然而當我們這一茬人類文明開始的時候,地球氣候逐漸變得乾冷,於是中亞文明就開始向三個不同的方向分散開來。向東來的一支,也就是中華文明,最初繼承了一種“東方木”的屬性,負責我們這一期人類文明崛起的“初期階段”,“東方木”主生發,而後能夠生發出儒家正統思想之“火”;那個向南的一支,也就形成了古印度文明,負責承接佛家的思想種子。由於地處歐亞大陸東西兩端的中間地帶,因此佛教思想主要肩負文明“中段”管理的責任。然而這種佛教思想的種子是需要傳給中國這個“東方文明”之後再來發揚成長的,所謂禪宗思想承傳的“一花開五葉”其實就有這個承傳發揚的意義。

那麼為甚麼是“一花開五葉”呢?為甚麼達摩祖師傳到六組慧能這裡禪宗就再也沒有法繼續承傳了呢?想必其中也應該有五行的原因。一個五行循環已經完成,佛教思想已經完成了在東土大地的確立了。

然而無論是在“初期”發揮作用、還是“中期”發揮作用、甚至要等到“末期”才能夠發揮作用,但是某種文明的思想種子其實都是在人類文明的“初期”被播種進人間來的。這就與我們後面所講到的第四論關於《外來動力論》與第五論關於《思想來源論》以及第六論關於《天門開啟論》就都有關係了。

那麼接下來,再讓我們來說一說關於在我們這次人類文明之初由中亞向西去的那一支。這一支就是古希臘文明,也就是現代西方文明的思想源頭。請大家看一看,蘇格拉底的生卒年是公元前469-399年。蘇格拉底的年代應該說與中國的“諸子”處在相同時代,具體的講與東方的技術流派大師魯班是同一時代。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則是公元前427-347年。

因為西去的古希臘文明五行屬“金”,主政西方,是一種收斂性的物質,所以希臘思想必定成就的就是人類文明在“末期”的“實證科學”的物質文明,也就是主導人類文明“末期”的西方文明。

“末期”、物質主義、《外眼》實證,其實這些都是“西方金”的屬性,甚至“西方金”最終收斂於美國文明其實都屬於是一種“命中注定”。由此可見,我們本期人類文明最後一個3000年發展規律的基本設計,在本次人類文明的最初期,甚至在上一期人類文明完結之時向東、南、西奔散的時候,就早已經是設計好的了,完全屬於一種“命中注定”,完全是使命使然。這裡需要給大家強調的就是,西方文明雖然是到了本次人類文明的“末期”、也就是到了人類文明的最後階段才會發生作用、才需要排上用場。然而西方文明的思想種子的播種,與東方文明思想種子的播種,以及佛教思想的思想種子的播種卻是同時代在人類空間發生的,也就是對應於中國春秋的“百家時代”,因為這與天門同時開啟的原因有關。當然我們這種解釋也只有基於承認《外部動力說》、《思想外來說》的時候,大家才能夠真正知曉我們這裡論述的真正意義與內涵。也就是只有基於《宇宙智能論》、《文明使命論》的思想基點之上,大家才能夠看清楚《歷史安排論》的端倪與因果。

大家或許覺得這些事情太過於神奇了,聽起來好像神話故事一樣,好像科幻小說一樣。所謂神奇神奇,其實真正的“神”並不以此為“奇”,感覺到奇怪而無法理解的那是智慧有限的人。因為人類的認知能力有限,我們講的這些已經超越了一般人認知能力的極限。然而人類解釋不了的因果關係並不等於在事物的背後沒有因果關係。

另外,關於在同一時代,在地球的不同地點,也就是在東方的華夏大地與在歐亞中部的古印度文明以及在西方的古希臘同時爆發思想巔峰的這個現象,其實也是再一次驗證了本人在《天時五行斷代法》一文中所發現的那個規律,也就是,“天時”的法則支配“地利”的法則。“天時”法則的層級要高於“地利”法則的。

五、結構論的解釋

我們需要給大家討論的關於《起點巔峰論》的最後一個問題,那就是,那些“主義者們”關於“百家時代”的解釋讓人感覺實在是太過於牽強,根本無法深入到事物的《內因》或《內機》之中。甚麼周天子的衰落、統治力量消弱、社會矛盾的日趨尖銳、新興階級諸侯力量的崛起等等,其實這些都只是一些表面原因、表面現象而已,充其量只不過是在“果”邏輯方面的解釋,在“果”上看問題,並沒有摸到事物真正的“因”。因為現代人都習慣使用“果”邏輯進行思維,就喜歡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套古人、去套歷史,甚至去套神佛的安排,其實事物真正的“因”根本就沒有看到。

其實“主義者們”所說的一切“社會矛盾”的原因與“諸子百家”思想巔峰的出現沒有任何必然的因果聯繫。我們前面提到過,“思想的巔峰”、“制度的巔峰”與“物質的巔峰”。這三種巔峰似乎呈現為一種人類文明三階段的串聯關係。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三個巔峰其實也只是一種表象,三者之間真正的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並聯關係。思想、制度、物質這三者其實是三種不同的維度,各自有各自的因果關係、因果機制與運行速度,切忌把三個維度的因果關係混為一談。關於不同維度的並聯關係(因邏輯)與串聯體現(果邏輯)的結構,我們會在第六章的第三節“再論中間過程的邏輯”中進一步給大家討論。

我們這裡需要給大家說明的是,社會矛盾等等現象屬於“制度維度”方面的事情,而“諸子百家”思想則屬於“思想維度”方面的事情,兩者根本就扯不上關係,也不應該扯上關係。比如中國歷史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天子的統治力量也衰落了,社會矛盾達到了空前的激化,地方軍閥烽煙四起,但是並沒有見到“諸子百家”那樣思想巔峰的出現。又比如南北朝時期,北方有多達十六國,可謂是天子統治力最衰的時期,但也未曾見有“思想的巔峰”出現。因為思想革命與社會制度根本就是兩回事,根本就是兩股道上跑的車,根本就扯不到一起。扯在一起實在是太過於牽強。如果非要給扯在一起,那實際上只會製造一種“假因果”、“偽邏輯”而已,是刻意想堵住“真因果”的一種做法而已,是有意用“人的原因”去遮擋“神的作用”。

大家知道,我們本書是一種基於人類文明的項目管理邏輯看問題,基於一切人類歷史的背後都存在神的意志、神的目的與神的安排的這種假設。中國春秋時代的“百家思想”的爆發,或者我們一直使用的“起點就是巔峰”的這個歷史現象,應該說是人類文明的項目管理在“初期階段”最為重要的歷史事件。因此我們必須密切結合“項目管理”的邏輯來看待“百家思想爆發”的意義。

本人在《商業模式》一文中曾經講過這樣的機理,也就是,一個結構體的形成可以劃分為這樣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一個結構體“生成”的階段,也就是向這個結構體“注入”能量的階段,或者叫做注入“先天能量”的階段。而且“水結晶實驗”已經告訴我們,任何結構體形成所依賴的“先天能量”都必須是“善的意識”、“善的能量”。那麼接下來的第二個階段,此時就是儲存在結構體之內“能量”的使用過程(作者註:我們在本章後面第四論《外部動力論》中,我們將結構體過程兩階段修改為三個階段,第三個階段就是“內能量”消耗完結之後依靠外資源消耗所維持的階段。請讀者原諒,因為是博客式的寫作,本人是先寫“第四論”,然後再回來寫“第二論”的,所以在論證方面可能有點兒亂)。暫且無論是兩階段還是三階段,我們肯定的是,對於一個結構體而言,能量注入與能量使用是分開的不同階段。而且我們在“項目管理”邏輯中已經給大家講過,項目啟動階段所“注入”的能量至少需要能夠支持項目進程走到一半,餘下的資源是留在項目中點過後進行項目修正調整而使用的。

實際上“諸子百家”的思想巔峰就是高層宇宙向人類文明這個結構體、這個項目管理,在初期的時候,所“注入”的一種能量,以一種“思想能量”的方式“注入”(作者註:實際上就是一批天人帶着宇宙思想冒着天膽而下走)。這種能量的本質是一種“先天能量”,是一種“善的能量”,也就是“神的意志”所“加持”的能量。目的就是保證人類文明這個項目能夠沿着神的思想所指引的道路,至少可以推進到一半以上的“天子時代”的進程。

能量“注入”與能量“使用”的不同,其實也就是說,人類文明“天子時代”第一個1000年“注入”思想的種子與第二個1000年思想種子的開花結果、三教確立,併產生一系列系統效果(也就是制度作用),其實根本就是兩回事,是兩個不同階段的任務。所謂系統效果就是思想種子被社會制度系統所採納之後而產生作用。

那麼讓我們再回到關於《結構論》的觀點來看問題。我們給大家講解過關於結構體的三部分組成,就是《內核》、《內機》與《外殼》這三個部分。人類文明在“天子時代”的三個階段,初期、中期與末期,其實就是對應於人類文明這個結構體三部分的發展。第一個1000年主要是培育人類文明的《內核》;第二個1000年主要確立人類文明的《內機》,也就是對應於我們所說的三教確立的過程,也就是建立作為人的一種倫理標準、一種東方思想坐標系,省得到了“最後的審判”的時候有人借口說因為不知道評判標準而行為做錯事情,因而推脫責任;那麼第三個1000年則對應於人類文明的《外殼》部分,也就是物質果實部分,也就是西方物質“外文明”主政的階段,完全是一種外化的階段、迷失的階段。

那麼接下來我們再回到關於春秋時代“思想巔峰”的問題。“百家思想”其實屬於宇宙思想向人類文明的“注入”產物。如果需要思想“注入”,那麼應該“注入”到人類文明結構體的哪裡呢?或者說應該在人類文明的哪一個階段“注入”呢?

顯然最為明智的方法就是應該在人類文明的初期進行“注入”,對應於結構體《內核》建設的這個階段。那是為甚麼呢?因為《內核》的屬性決定結構體的“質性”。結構體的《內核》也就是生命種子,同時又對應於人類思想與精神的部分,所以思想的種子應該播入到結構體的《內核》之中。一旦《內核》確立起來,思想種子確立了,人類文明未來發展的走向也就確定了。大家知道,種子決定生命的DNA結構,也就決定了一個結構體的最終命運(destiny)。

不妨給大家列舉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大家都知道DNA決定一個生命的結構與屬性。這是現代人都已經接受了的認知。但是一旦我們講命運、講宿命、或者一旦我們講“命”、講信“命”,那麼主義者們就會立刻給扣上甚麼“封建迷信”、甚麼“偽科學”等等的大帽子。那麼我們不妨就告訴大家,漢字“命”這個字就是DNA的意思。“命”字左下部分是英文字母D,右下部分則是字母n,上半部份則是英文大寫字母A。因此DNA就是“命”,“命”就是DNA,兩者就是一碼事,然而一個卻是“科學”,另外一個則被認為是“迷信”。主義者們,請問你們現在還信不信“命”呢?!你們信不信DNA呢?!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