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獨立評論(468):2010將成為中國經濟拐點

 .
【2010年7月15日訊】獨立評論(468):2010將成為中國經濟拐點

房產信貸下跌 經濟內在矛盾將爆發

伍凡:各位觀眾好,最近我們一直談中國的經濟問題,很多朋友問我們,中國經濟的未來會是什麼,經濟的拐點在哪裡?這個拐點會如何出現?今天我們就談一談這個問題。



草庵:所謂的經濟拐點,我們通常就是指經濟現象發生重大變化的那個時刻。受去年強力刺激經濟措施的滯後影響,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的GDP增長仍然會達到10%左右,但這個10%將是中國經濟的“最後盛宴”,也是在未來若干年內能夠見到的最後的兩位數增長。從第三季度開始,中國經濟的拐點就會全面出現,中國經濟告別兩位數增長的時代也將同時來臨。無論是從國內因素還是國際因素來說,中國經濟都已經開始進入下行週期,長達30多年的高增長時代將正式結束,中國經濟將從此進入中速甚至低速增長時代。

伍凡:首先,以房屋價格暴漲並且大大超過居民的可承受能力、產能嚴重過剩與結構嚴重扭曲、新經濟增長點與新興產業群不能有效形成為主要標誌,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全面的調整期,發展的潛能已經明顯不足,發展的後勁已經非常有限,發展的機制已經嚴重缺失。

草庵:房地產行業是過去1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最主要驅動力,去年北京的GDP增長中有62%來源於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市場的前後關聯多達60多個產業和行業,房地產市場的支柱地位動搖,將極大地撼動整個中國經濟的增長潛能。打壓高房價至少會減少2~3個百分點的GDP,並且會對整個經濟全局產生比較明顯的重大影響。

伍凡:壓縮產能過剩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在矯正四萬億救市的政策偏差,並且是在壓去年的保8成果。中國的決策者終於開始認識到結構性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運行與發展的主要矛盾,並且也終於開始放棄“GDP崇拜”這一根深蒂固的發展觀念與發展理念,並且開始從追求經濟速度轉向追求經濟效率。由於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只能解決總量問題而不能解決結構問題,結構問題必須通過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來解決,而中國的市場發育又嚴重滯後,市場競爭既不充分又不合理,因而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必然要求進行更深層次的經濟改革甚至政治改革,否則調結構的目標就很可能流於空談甚至失敗。而要做到這一點,則需要一個非常複雜甚至漫長的過程,沒有這樣的過程與復雜矛盾的解決,中國經濟就很難再次駛上健康發展的正常軌道。

草庵:在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新興產業群的發展軌道上,地方的“政績GDP”就只能靠重複建設來維持,這就會形成周而復始的產能過剩與結構扭曲,也會使壓縮產能過剩壓不勝壓,調整經濟結構調不勝調。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GDP增長中就會有相當大的部分屬於無效增長,即使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中國在未來10年內經濟總量會超過美國,那也將是負擔而非業績,既不值得誇耀也不值得追求。 30多年來經濟高速發展的表象掩蓋了中國經濟中紛繁複雜的內在矛盾,現在這些矛盾已經到了全面爆發期,解決這些矛盾對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已經刻不容緩。再不注意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經濟與環境的有效協同、發展速度與經濟效率的有機統一,中國經濟就會帶病運轉,其未來前景也就很難令人樂觀。

伍凡:第二,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都已經不同程度地出了問題,有些問題甚至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從投資、消費與外貿對經濟的拉動來看,消費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薄弱環節,30多年來,中國經濟在高速發展中始終也未能培育起消費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而市場經濟的核心與關鍵恰恰是要建立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方式與經濟運行機制。居民可支配收入連續22年大幅低於GDP的增長速度,財政收入連續多年大幅高於GDP的增長速度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表明整個社會的資源與資金正大幅度地向行政權力集中,在整個財政仍然是投資型財政而非公共性財政的情況下,政府的權力就不是被不斷擠縮,卻反而在不斷放大,這就與建立現代市場經濟的整體目標背道而馳。

草庵:去年的四萬億救市,在未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討論通過的情況下就倉促推出,給整個中國經濟造成了難以平復的重大隱患。現在的問題是,政府的迴旋餘地已經越來越小,政策施展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少,即使經濟出現了二次探底,政府也沒有多大的救市空間。因此,在我看來,二次探底必有,二次救市斷無,如果在這個問題上再不採取審慎行事的態度,那麼等待中國經濟的就將是更大的危機與更深的災難。高房價與通脹已經使人民幣的實際購買能力大幅下降,指望中國經濟在未來的若干年內從投資拉動型轉向消費拉動型,既無可能也不現實。

伍凡:而由於全球金融危機與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相繼爆發,人民幣對歐元已經實際升值了10%以上,對美元的升值也在進行中,而歐美這兩個中國最大貿易夥伴的貿易保護主義都出現明顯的抬頭趨勢, 因而中國出口的下滑也不過是時間問題,因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而帶來的“外貿紅利”已經開始消失,未來的對外出口將面臨日益嚴重的形勢。可以說,驅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有兩駕已經深陷泥潭,剩下的投資拉動也沒有多大的施展空間。房地產市場的冷卻使得地方的土地財政面臨挑戰,驅動中國經濟的“土地紅利”將被極大削弱。

草庵“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方向都嚴重缺失的情況下,投資拉動就或者是重複建設,或者是沒有效率。有人認為中國經濟的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都還沒有完成,因此13億人的中國經濟還具有無限的增長潛力。問題是,在房價如此之高的大背景下,城市化進程能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推進呢?經營成本與營運成本的大幅提升已經使外商和外資出現了向外轉移的苗頭,這對中國經濟來說可以說是一個明顯的不祥之兆。去年四萬億救市所導致的的重大決策失誤將給中國經濟帶來長期和深遠的負面影響,在未來的相當長時期內,中國經濟都將會不斷吞噬自己給自己種下的難以下嚥的苦果。

伍凡:第三,大規模的流動性氾濫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重大隱患,如果應對不當,中國經濟爆發危機的可能性就很可能變成現實。到2010年年底,中國的外匯儲備將達到2.8萬億美元,這些外匯儲備都需要央行發行人民幣來對沖,這本身就是人民幣流動性氾濫的一個重要因素,再加上去年以來商業銀行釋放的17.1萬億流動性以及四萬億救市資金和大規模的地方融資平台,中國經濟中的流動性氾濫已經達到了空前的程度,這不但嚴重威脅中國經濟和銀行業的資產安全,而且還為通貨膨脹的加速到來埋下了重大伏筆。

草庵:一旦通脹爆發,就會形成難以控制的局面。因此,無論經濟是否出現二次探底,快速回收流動性都已經勢在必行。在我看來,第三季度將面臨54個基點的加息空間,一旦月度CPI與平均CPI都超過了3%,加息的時點就會到來。在貨幣政策上再繼續舉棋不定甚至左顧右盼,將給中國經濟帶來重大隱患,並且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滯漲”的威脅與危險。

伍凡:如果把中國經濟發展比作一個巨大的變量,那麼現在這個變量中的變數與不測前景就已經大幅提升。沒有3~5年時間,中國經濟是很難重入正軌的,這一點,不僅市場與投資者要清楚,政府與決策者也明白。在整個經濟處於這樣前所未有的重大困境的大背景下,中國股市究竟會沿著怎樣的趨勢發展,可以說已經不言自明。像去年那樣實體經濟處於零下20度、虛擬經濟被人為調高到零上20度的荒唐舉措永遠不會再有了,市場已經開始了其自身的漫漫尋底過程。在整個經濟轉型沒有完成之前,中國股市將很難再有牛市,經濟也不可能很快恢復。今天得時間到了,我們就暫時先談到這裡,謝謝各位觀眾的收看,再見。

草庵:再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