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獨立評論:再談中國地方債務問題

 


獨立評論:再談中國地方債務問題


【2010年4月6日訊】獨立評論(439):再談中國地方債務問題 中國地方債務恐爆潛在的金融危機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2010年1月19日,在國務院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把“儘快制定規範地方融資平台的措施,防範潛在財政風險”列入今年宏觀政策方面重點抓好的工作之一。今天我們就再談一談中國的地方債務問題。


草庵:過去半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財政部、審計署等紛紛對各地方政府“負債”問題發出過警告。決策層開始擔心,地方債務問題可能會成為4萬億元投資和9.6萬億元銀行天量信貸的後遺症,並危及中國經濟的安全。所以在這個基礎之上,溫家寶感到了問題的嚴重。


伍凡:直到目前,尚沒有任何一項權威的統計對地方政府的負債數字進行發布。央行的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5月末,全國地方政府的負債超過5萬億元;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的估算是,目前中國地方投融資平台負債超過6萬億元,其中地方債務總餘額在4萬億元以上,約相當於GDP的16.5%,財政收入的80.2%,地方財政收入的174.6%;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亦認為,2009年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台的負債總規模已經超過了地方政府全年的總財政收入。


草庵:巨額債務引發的喧囂,其前身是始終存在的對地方投融資平台的爭論。這牽涉到對政府投融資體系的理解。所謂政府投融資是指政府為實現一定的產業政策和財政政策目標, 在不以盈利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 通過信用方式籌集和使用資金,採取直接或間接方式投入經濟建設的一種活動。1988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投資管理體制的近期改革方案》,政府的投融資體系由單一的中央投資模式向中央與地方共同投資的模式轉變,中央和地方相繼成立了專業投資公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相繼成立了地方投資公司。1994年分稅製改革成為又一個重要轉折,地方財政的不足,導致支持地方建設的乏力。於是,為了突破資金瓶頸和法律障礙,各地政府開始建立了一系列的專業投融資公司或事業單位承擔建設任務,並利用這些單位法人承接銀行或信託資金,成為了地方政府獲取資金的主要平台。這些以地方投融資平台出現的公司,往往能夠獲得政府劃撥的土地或財政補貼,進而以此為條件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要求貸款,以用于市政建設、公用事業等項目。


伍凡:而2004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更是在合理界定政府投資職能、拓寬項目融資渠道、健全投資宏觀調控體系方面做出了開放性規定。這等於是為地方投融資公司在更大範圍內和建立更廣泛的融資渠道打開了便利之門。央行的調研結果顯示,2009年5月末,全國共有政府投融資平台3800多家,總資產近9萬億元,負債已上升至5.26萬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約60%,平均資產利潤率不到1.3%,特別是縣級平台幾乎沒有盈利。由於作為投融資平台的這些地方公司具有的特殊政府背景,一方面使其比較容易獲得銀行貸款和發行城投債,但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城投公司具有政府擔保性質,實質上成為了地方政府的隱形財政債務。


草庵: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央政府出台了4萬億投資刺激規劃。這一規劃中,中央政府給地方政府規定了明確的資金配套比例。最終的執行情況顯示,地方政府受製於資金來源單一的局限,配套能力遭遇巨大挑戰,原有政府投資公司難以滿足新的投資拉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國家審計署的報告稱,在2009年的擴內需項目中,45%的地方配套資金沒有到位。


伍凡:2009年3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貸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更是明確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組建投融資平台,發行企業債、中期票據等融資工具,拓寬中央政府投資項目的配套資金融資渠道”。在此背景下,各級地方政府依託原有城投公司和新建的投融資公司,試圖打造出新形勢下更大規模的新型投融資平台。有的省份甚至明確提出建立省市縣三級政府投融資體系,以解決融資困境。


草庵:銀行貸款一直是這些投融資平台的最重要的資金來源。據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測算,目前我國地方融資平台負債已經高達6萬億,其中有80%都是通過銀行信貸獲得的資金。目前銀行中的呆賬壞賬70%~80%都是由地方政府擔保或地方政府背景公司無力償還貸款所造成的,主要是在20世紀 90年代末那波政府基建投資熱潮中形成的。2009年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台的負債總規模已經超過了地方政府全年的總財政收入。


伍凡:據《中國經濟週刊》了解,中部某省有一個地級市,目前,市直政府債務總額達30.62億元,相當於2007年市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7倍之多。也就是說,市直可用財力即使全部用來還債,也需要7年才能還清。如果按城區人口70萬人計算,平攤到每人的政府債務約4400元。如果按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在職人員2.6萬人計算(即行政在編人數)計算,人均債務近11.8萬元,若按人均年工資2萬元計算,需要6年不發工資才能還清政府債務。


草庵:很多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資本金很少,但槓桿率卻很高,大部分資金使用在自償能力比較低的基礎設施和其他公共建設項目之上,給地方留下隱性赤字和債務負擔,造成財政結構性風險。所以,“如果地方債務風險爆發,許多項目難免會半途而廢,地方政府融資鏈條面臨斷裂,很多地方經濟發展也可能面臨停滯。最後不僅造成政府還款 能力欠缺,也會導致銀行產生大量呆壞賬。


伍凡:由於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的期限長,存在“前人借錢、後人還債”的現象。對於地方政府官員而言,“誰借的越多,誰在任期內的政績就越大”,所以,按道理說,銀行多放貸會多掙錢,但對於放貸給地方投融資平台來說,則可能是多放貸,多壞賬。西部某縣在2009年的財政收入大約12億元,除去工資等正常支出,僅剩3億~4億元用于償債,而該縣2010年僅利息一項就要償付18億元。這些地方政府也知道自己根本沒有償債能力,但是他們更看重的是這種難逢的發展機遇。地方政府一種非常普遍的心態是,只管借錢,不管還錢。


草庵:另外一個原因,地方政府借錢越多,GDP就越高,貪污腐敗的機會就越多。中央無法監管,財政無法監管,這就給更多的人一個渾水摸魚的機會。從數據上,我們很容易看到的就是快速上升的地方債務。而未來如何償還根本就沒有人去考慮,子孫後代是否要承擔債務也根本就不是當政者考慮範圍的事情,這就促使了地方債務的迅猛發展。


伍凡:地方債務超出了其償還能力,這有很多原因,溫家寶靠出台中央政策也不能管制,而且本身溫家寶的政策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就變化一百八十度,這本身就說明中央也出了問題,沒有真正的持續的穩定的經濟政策。沒有穩定的經濟政策,地方政府的龐大的債務就很可能成為引發中國經濟危機的另一個引爆點。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就暫時談到這裡,今後我們會繼續關注這些問題,謝謝各位觀眾的收看,再見。


草庵:再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