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獨立評論(399):中共再次讓百姓承擔銀行壞帳

 


獨立評論(399):中共再次讓百姓承擔銀行壞帳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最近幾年經濟危機中,中共一直是依賴銀行的發行鈔票挽救經濟,如果說上一次(上世紀90年代末期)大幅度的銀行不良貸款剝離,是由政府出面買單,這一次銀行壞賬政府就赤裸裸地要期望於人民買單了。


草庵:理財產品魔術:一些銀行漂亮的三季報,是經過它粉飾的,其實息差真實上升的高度「不及想像」。 通過理財產品將資產表外化,中國版次貸風險向社會分散啟幕!危機中的改變真的要到來了。這回的主角是銀行理財產品。


伍凡:10月21日,擬赴香港IPO的民生銀行(8.10,0.00,0.00%)率先公佈靚麗三季報,似乎提供了息差上升的好消息,引發市場對銀行業整體良 好業績的憧憬—該季,民生實現淨利潤逾28億元,這使得該行前三季度淨利達到102億元,並呈現淨利潤顯著增加、資產質量進一步改善、撥備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大亮點。民生銀行管理層隨後表示,全年至少會有110億元的利潤,超過在2008年年報的預測數(106億元)。但照這樣的趨勢發展,分析師預計,全年會超過115億元。


草庵:在這之前,全國9月信貸數據已經公佈,市場對股份制商業銀行只有154億元的數額噓唏不已。這份上市銀行第一個三季報,驗證了股份制銀行加大不良資產核銷力度,對不良資產進行了核銷或打包出售的猜測:民生銀行季度環比的總貸款量下降(貸款環比下降1.11%、生息資產環比下降1.08%)。可是,銀行息差真實的上升了嗎?銀行的報表永遠霧一樣朦朧,外人無法確切知道資產到底怎樣轉換。沒有更進一步的信息,即會大大影響認真的投資人對銀行不良生成率的判斷。


伍凡:不過,生息資產的下滑,對比其利息收入的大漲,令一些資深分析師始料不及。 根據推算,貸款結構從收益率較低的貼現票據向正常類貸款轉變,推動民生第三季度淨息差環比擴張了27個基點,使得淨利息收入23%的環比強勁增長。剔除海通股權處置的影響,其營業淨收入勁增17%,這已經是史上較高的收入水平了。究其原由就會發現:其中,票據貼現下降了500億元,貸款淨額雖下降,但一般性貸款增加了 400億元。這對貸款收益率有直接的貢獻。國信證券從期初期末的餘額計算,認為民生銀行第三季度息差上升18bp至2.52%。


草庵:不過,國信證券判斷其第三季度期末餘額其實有一定的人為壓縮。因此,民生銀行第三季度息差上升幅度有可能小於18bp,但仍是較高的幅度。這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銀行的貸款利率平均是5%,貸款額為100萬元,利息收入5萬元。到了月末前,有20萬元到期了,在沒有新貸款作為補充的情況下,貸款平均餘額變成(10 0+80)/2=90萬元。到月底結算時,用利息收入5萬元/平均貸款90萬元,貸款收益率就變成了5.55%。但實際是5%。


伍凡:這可能更為主要的是將低息資產以證券化的方式移到表外,用高息資產作為補充,資產收益率自然也就上升。這樣還可以起到降低貸款不良率從而減少信用成本和提高中間業務收入。資產證券化拉低總資產。中國今年的信貸投放是全世界最多。天量信貸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和銀行不良資產增加。誰都不想再次看到銀行業的第二次不良貸款剝離。如果說上一次(上世紀90年代末期)大幅度的銀行不良貸款剝離,是由政府買單,這一次銀行壞賬就要期望於人民的力量了。


草庵:銀監會官員李伏安在一論壇上表示,「如果銀行早作準備之後,就不會成為不良資產反映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裡。」一個事實是,市場上銀行理財產品發售數量的增長已開始悄然加速。第三季度,民生銀行發放的理財產品數量(213個)是過去兩季度的2.56倍。 整個9月份,人民幣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發行數較8月大幅增加60%以上,10月這一趨勢還在延續。


伍凡:據金融研究分析機構銀率網出具的《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月度分析報告》數據顯示:9月份投資於信貸資產的理財產品相比8月份增幅高達69.4%。其中,人民幣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發行 335款,有193款的銀行理財產品全部用於投資銀行的存量信貸資產,較8月份增長130%。這一數據相比去年9月份同期,增幅也達到了13.6% 。銀行通過信貸資產轉化為理財產品,表內資產表外化的做法為商業銀行提供了更多的規模增長空間。僅9月份公佈募集金額的118款銀行信貸資產理財產品募集資金超過 600億元。


草庵:多家國有大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加大對不良資產核銷或打包出售力度,來減輕存量資產風險和騰挪貸款空間已成為大趨勢。在目前極度寬鬆貨幣政策下,銀行規模增長環比竟然出現急剎車的情況,可能與2010年開始的銀行次級債發行進入第一個贖回期不無關係。


伍凡:民生三季報公佈的三天後,建行也公佈了成績單:三季度,它的息差較中期微幅下降5bp。而較好的費用控制和不良貸款「雙降」令信用成本走低,成為它業績的重要貢獻因素。同民生一樣,規模增長仍是建行最大的正面因素(貢獻了28.4%的正增長),息差變化是最顯著的負面因素(帶來了-35.9%的負面影響),除此之外,其他驅動因素影響都在5個百分點以內。


草庵:從報表中看,建行已經開始主動控制規模增長,第三季末,它在生息資產、計息負債環比中期末增長2.92%和2.89%,增速較第二季度繼續下滑。但這實在是被逼無奈。近日正式下發的《關於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的通知》(下稱「《通知》」)。根據《通知》,對於7月1日後銀行間互相持有的長期次級債 務要進行全額扣減,而之前發行的次級債不予扣除。並要求,主要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7%、其他銀行不得低於5%的資本金最低要求。


伍凡:由於受到資本金約束,銀行三季度信貸政策以調結構為主,貸款餘額通過票據實現壓縮,預計四季度仍將因資本金約束而執行較為謹慎的信貸政策。在新規出台後,銀行管理者必須開始計劃如何使用和積累資本金了。因為,明年開始銀行要開始還錢了—2005年,商業銀行湧現的次級債發行高潮,將在2010年進入第一個贖回期。


草庵:截至今年底,銀行所發次級債的贖回金額為900億元,明年在640億元左右。此類債券今、明兩年將進入債券期的第6年,按規定次級債進入第6年只能80%進入資本金,並逐年以20%占比進行遞減。因此,銀行一般都將行使贖回。眼下,每家銀行所持次級債規模差不多都以百億元計,只要資本充足率方面無太大壓力,銀行必然贖回債券,這將直接導致銀行資本充足率的下降。其中,2009年內,招行贖回為35億元、興業為30億元 民生為58億元、交行為120億元、建行為400億元、中行為140億元。而 2010年,浦發贖回為20億元、華夏為42.5億元、民生為14億元、中信為60億元、北京為35億元、工行為220億元、中行為250億元。銀行可選擇不贖回,但今後要付更高的利息給債券持有人,而降低銀行的利潤。


伍凡:關鍵的另一個問題是銀行的信用成疑。2009年9月22日,財政部將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向建行發行的362億美元債券延期10年。這批債券1999年發行,本該到期。《華爾街日報》就此有如下評論:「應對不良貸款問題的辦法之一是什麼呢?把它掃到地毯下面藏起來,每隔10年掃一次。這樣做,建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也不會有『窟窿』,即使這批債券的償還希望渺茫。」


草庵:現在,從前述管理層對銀行新增不良貸款的處置方式來看,更傾向於把它包裝後,推向了市場。銀行也學著自己來優化自己的貸款組合,讓資產呈現多樣化,使得其在環境困難的情況下不會因巨額撥備降低業績。從近期到期的實際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中看,人民幣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優勢十分明顯,多款產品都取得了高於6%的實際年化收益率。


伍凡:一些城商行發行的信貸理財產品收益率更是高得驚人。如南京銀行的「聚財4 號」1年期人民幣理財產品,到期實際年化收益率高達8.5%;渤海銀行2008年第6期理財產品實際年化收益率更是高達9.66%。銀行發行股票再融資與賣自我研發的理財產品一樣,賣的都是銀行自身的信用。而信用,既是無價的又是易碎的,就像一個透明的泡泡。


草庵:如果我們以小人之心揣測:如此高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或許存在銀行「貼息」 的可能。就是說,銀行將表內本該實現的收益,補貼給購買那些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實現資產 的「表外化」。這加快了貸款周轉率,提高了銀行的淨資產收益水平,但是同時在收益率上「寅吃卯糧」。可持續與否,要看經濟會不會再次探底。


伍凡:在銀行吸引投資者之前,投資銀行股票最大的挑戰是給銀行的信用質量做定位評估。要避免被銀行的宣傳誤導,只有關注其壞賬率和逾期還款比率,發現它們的趨勢,解讀銀行的經營哲學。但這似乎很難在現今的銀行報表中看到。而既然管理層要求銀行更好的進行自我管理和經營,那麼,銀行就應該展現給投資者更多的信息和數據,而不是每次公佈的報表總是「被懷疑」。
草庵:中共第一次使用財政挽救銀行是暗藏式的用百姓的錢,這次則是準備赤裸裸的直接讓百姓買單,但他還是蒙上了一層漂亮的面紗,這就推出了所謂的投資理財產品。但最終的結果和目的還是一樣,這就是讓百姓為銀行的虧損買單。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就暫時談到這裡,謝謝各位觀眾的收看,再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