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5日 星期一

初念淺 轉念深

 


初念淺 轉念深
 
不是路已走到盡頭,而是該轉彎了!心量決定了納福的容量……


文/張羽良  攝影/伊羅遜


一同出國旅行而認識的朋友琦琦,轉來網路上流傳的幾則看似無關卻又息息相關的故事。


其一,作者在紐約地鐵搭車的時候,有一個小男孩在車廂裡又哭又鬧,那看起來像是爸爸的男人,卻坐在原處紋風不動。大家對這個現象非常反感,但都敢怒不敢言。


作者挺身而出質問那個男人:「你沒看到你的孩子這麼吵鬧嗎?你應該管管他啊!」男人這才回過神來,他神色歉然的說:「對不起!我這孩子的媽媽兩個鐘頭前在醫院過世,我正在想以後要怎麼辦?所以……真的對不起!」作者突然間好後悔自己的殘忍。


其二, 一位女生因為初戀的失敗,一直離不開失戀的痛苦而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在她想付諸行動的前一刻,她看到了公車上的一句話:「不是路已走到盡頭,而是該轉彎了!」這句話,讓她鬱結的心思豁然開朗,也讓她拋棄了輕生的念頭。


她在網路上說,大二的我,被一個不速之客擾亂了平靜的生活,卻也不經意的被另一個不速之客救贖了。生命中總有挫折,那不是盡頭,只是在提醒你,該轉彎了。


其三,作者寫道,在她生活遇到瓶頸時,喜歡向一個朋友請益,這個博學的朋友總會告訴她非常有襌學的話,讓她頓時開悟。有一陣子,她的先生在工作上很不順心,她便介紹朋友與他認識,並擇機開導他。朋友與她的先生素昧平生,他觀察一下她先生的行為舉止後,便突然問他:「你可以讓自己驕傲點嗎?」


她的先生一臉愕然,反問她朋友:「謙卑難道有錯嗎?」「謙卑要看時候,你是高階主管,太謙卑會使你的氣勢減弱,壓不住陣腳。」「你說的道理我大致明白,但是我的個性如此,很難改變,怎麼辦?」「你明知道應該改變,卻無法改,表示你吃的苦不夠!」


她的朋友接著說:「如果你已經吃夠苦了,不用別人告訴你,你自己都會想辦法改變,如果無法改變,就只好繼續吃苦。」


生命意義的思考


偶爾當夜深人靜或一曲喜歡的旋律在耳邊輕繞,我們那暫時能夠拋脫繁俗、澄明清澈的心也會適時反照,問起自己人生所為何來?生命存在的意義何在?韶光如流日復一日,又將帶我們奔向何方?


大哉問的背後並不是沒有答案,然而或許正是我們吃的苦真的還不夠,所以讓領悟的契機總是顯得來遲。這三則故事雖沒有發生在我們身上,卻都與我們所要走的人生道路有著微妙的關係,因為人總是習於追求短暫的快樂,而往往忽略了生命真正且長遠的幸福。


學習換個角度看問題


習於顧慮自己的感受,遇事所反應的第一個思維,也因此常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出發,這反射性的初念即根源於私,習之已久,不僅讓人的初念既淺薄且都是維護著自己的利益。因此,如果誰都不願先試著去理解別人、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並進而學習包容與尊重,那人與人之間所有的矛盾,真的很難有解決的出路。


在烏雲蔽日的時候仰望天空,你會覺得天空是灰色的;一樣的場景你若正坐在剛起飛的飛機上,不一會兒,當飛機穿過厚厚的雲層,你會看見天空是耀眼的藍色,陽光正燦爛。從雲的上面與下面,你看到不同的兩種景色。


先不論事物存在的本質是什麼?一個人若能經常站在對方或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讓問題本身得到更多的理解,相信他的心量將得以放寬、智慧也會獲得開展,或許這點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心量決定了納福的容量。


培養柔軟無私的心


先秦呂不韋的《呂氏春秋》中講了一個楚人遺弓的故事,有一個楚國人在路上把所帶的弓遺失了,卻不去找,他說:「楚人丟弓,楚人撿拾,又何必去找呢。」孔子聽到後說,把楚字去掉就可以,老子則說,去掉人字就更好了。孔子看到楚人不在意失弓,但心中的容量祇及楚國,故建議去掉楚字,而老子則看到更深一層的私心,故說去掉人字就更好了。


私與無私、為己與為他正是使人性趨向善惡的分野,而為私為惡之舉所引致的苦果,又往往得靠不斷的吃苦受難才能化解。生命迷昧於自我的利益而往往總是自我戕害難尋出路,也讓生命淌入輪迴不盡的痛苦中難以出離。


「不是路已走到盡頭,而是該轉彎了!」下次再遇到令人生氣、不解或傷心難過的事,先學著別讓自己淺薄的初念控制了自己的情緒,而是應該智慧的轉念,試著先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即使一時找不出能讓自己理解或接受的答案,也別輕易動怒或委屈,因為你那顆因轉念而柔軟而懂得吃苦意義所在的心,正為你開闢了一條,能領悟生命意義並獲致長遠幸福的康莊大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