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馬英九上任100天 反思與建言之一 百日看馬政府的財經政策

 


馬英九上任100天 反思與建言之一  百日看馬政府的財經政策
 
編按:獲得全國765萬張選票,近60%得票率的總統馬英九已上任近百日,在民眾殷切期許下的政績卻遠不如期待,甚至爭議不斷;本報將陸續刊出專家學者從財經、外交、兩岸、人權以及基本價值等各方面提出的反思與建言。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馬政府上台已經一百天了,在這期間可說天災人禍不斷降臨台灣,百物齊漲,唯獨薪水沒漲早已成為人民的口頭禪,而股市的積弱不振更反映人民「信心」的低落。在這期間,馬政府也推出不少財經政策,以結果看,成效似乎不彰,除了「開花結果需一段時日」,必須有耐心等待之外,是否有值得檢討的呢?


迄今,馬政府的財經政策可說順著選舉時所擬的白皮書內容在走,最明顯的就是「擴大內需」(或愛台十二項建設)以及兩岸政策的鬆綁,而賦改會的成立擬在稅改上有一番作為則是另一項政策。或許由於「馬上好」口號早已深入人心,馬政府也急切的想促進人民的福祉,在政策的推出上,最受人詬病的就是「急就章」。


不論是擴大內需或是稅改,都想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前者談不上規畫,只可說是「拼湊」,甚至有政治性「後謝」性質綁樁嫌疑;後者則無論是改革目標、內容、組織成員,運作方式與推動時程都爭議連連。至於最明顯的兩岸政策,也因為急於表現,被質疑「依賴中國」的「將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裏」,完全無視中國經濟出現危機,社會問題極端嚴重的現實。


對於「開放陸客」這道開胃菜來說,殘酷的現實是:來台觀光的陸客人數嚴重縮水,對於台灣相關業者無實質幫助,投下鉅資準備的業者只能盼望鏡花水月般的「馬政府政策的充分兌現--陸客很快會蜂擁來台」。等不到陸客,竟然連日本旅客也萎縮,簡直是兩面落空。而包機通航又提供台灣人民更方便到中國觀光消費,一來一往,大消小增的結果,對台灣經濟不是大失血嗎?


更值得注意的是,媒體報導因國際環境不景氣、原物料價格暴漲、勞動成本升高、基礎設施不足,加上人民幣持續升值,近20%的跨國企業考慮撤離中國,今年以來廣東地區已傳出數千家廠商倒閉,導致東莞上半年工業利潤出現7年來的首度負成長。


跨國企業考之所以考慮撤離中國,主因是人民幣大幅升值和中國的勞動成本上升。就這兩個因素來說,由於中國累積的1兆8千億美元天量外匯存底,配合龐大國際熱錢的炒作,中國股市、房市等投機泡沫所呈現出的「過熱」跡象和高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不但不可能停止,未來還會再加速,而勞動成本在高經濟成長率的必須維持下,也不可能下落,若再考慮到北京奧運結束後諸多社會課題亦將引爆,中國投資環境恐怕將會快速惡化,而外資逃離中國應將更為嚴重。


所以,馬總統的「鬆綁不表示鼓勵投資中國」的談話是正確的,但光說不算,馬政府實應冷靜的思考跨國企業為何會紛紛撤離中國,更應傾力探究「中國經濟發展的真相」,並且更深入的探索中國社會問題的實況,不要讓台商誤解政策,誤判情勢。


當前台灣經濟雖走往不景氣,但基本面還是穩健的,「信心低落」才是關鍵因素。正確施政之路應該是開創一個「公正公平又和諧的台灣社會」,而不是急於推進粗疏而思慮不足的財經政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