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2日 星期二

中國古代樂器漫談(二)各朝樂器各有千秋

 


中國古代樂器漫談(二)各朝樂器各有千秋
 
作者:辛慧
 
【?見網2003年01月10日】中華民族歷史悠久,音樂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古代樂器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文化底蘊很深,種類繁多,形狀各異,變化萬千,獨具風格,美不勝收。而且每一朝代的樂器都各有千秋,不盡相同。隨著朝代的變遷,樂器也在不斷發展變化。而樂器與音樂其實都一樣,亦是反映當時社會的特定的文化背景,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內心感受和思想狀態。在悠久深遠的中國歷史中,中國樂器也扮演著人們內心世界的傳播者。
大約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吹奏類樂器是最早出現的樂器,以河南舞陽骨笛最為久遠。弦樂器見於典籍的有「瑟」,遠古時期的樂器以狩獵和歌舞伴奏為主。


目前發現最為古老的塤是距今有7000餘年的無音孔陶塤(只有一個吹孔),此外就是距今有6700餘年的兩個陶塤,一個無音孔,另一個有一個音孔,能吹出羽(F)與宮(bA)兩音,構成小三度音程。


其它吹奏類樂器見於傳說記載的有龠、管、簫、笙等,簫也是由骨哨發展而來,則用於虞舜時期的樂舞《韶》的伴奏,故又名《簫韶》,此樂舞大約於漢末消亡。


侖是傳說中伊耆氏時的樂器,《禮記·明堂位》記載:「土鼓、蕢桴、葦龠,伊耆氏之樂也。」夏禹時的樂舞叫《大夏》,以侖伴奏,故又名《夏侖》。
 
笙則傳說是由帝嚳命錘製作。遠古時期已有了擊奏類樂器,如磬、鼓。


此外,在河南登封告城鎮王城崗夏文代遺址發現青銅器殘片,說明夏代已有青銅器,故銅鐘在此時可能已出現。


擊奏樂器見於史籍的還有足鼓、缶、□等。足鼓據說是夏後氏時期出現,是在土鼓的鼓腔中裝上用陶土製作的足,以便鼓放平穩。缶是由先民的盛水用具發展而來。


《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篇》中說:「昔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畜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命士達作王弦之瑟,以來陰氣,以定群生」。


先秦時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是我國樂器發展史的第一個高峰,確定了樂器的分類法「八音」。古琴在這時出現,並很快成為一種十分重要的獨奏樂器。這段時期的樂器以擊奏類為主,出土實物以曾侯乙編鐘影響最大,音樂也是以鐘鼓樂為代表。


秦漢隋唐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這是我國樂器發展史的鼎盛時期,彈奏類樂器得到空前的發展和繁榮。唐代則是我國樂器發展的最高峰,出現了古琴譜,現存丘明(494年-590年)所傳《幽蘭》是我國最早的琴譜。晚唐曹柔又創簡字譜,使得古琴音樂得以保存。琵琶則是唐代最為重要的樂器,音樂也以宮廷燕樂為代表。拉弦類樂器開始在民間出現。 


秦時,宮廷建立了音樂機構--樂府,設專專職的演奏樂師,樂器製造,及管理人員彈奏樂器箏的出現,後來稱為「秦箏」。


漢時開始出現了「鼓吹樂」,即是吹奏與打擊樂器互相結合的演奏方式,分為鼓吹(以排簫、笳為主,道路行進儀仗形式)及橫吹(鼓、角為主,軍樂奏於馬上)。琴,逐漸定型成七弦琴的型態,獨奏技術更加精進,許多著名琴曲誕生。


琵琶類樂器出現並急速發展。當時重要樂器還有:排簫、笛、羌笛、竽、笳、角、琴、瑟、箜篌、琵琶、銅鼓,等等。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樂器有:笙、笛、篪、琴、瑟、築、琵琶、方響、篳篥,等等。


唐代重要樂器有:五弦琵琶、阮弦琵琶、豎箜篌、臥箜篌、鳳首箜篌、琴銅、鼓銅、鈸、篳篥、笛,等等。


宋元明清時期,(960年-1840年):這段時期最為重要的是弓弦樂器發展,弓弦樂器的傳入和普遍使用,促進了戲曲、說唱音樂的發展。古琴則出現了眾多的流派。吹奏類樂器元代出現嗩吶,擊奏類樂器元代出現雲鑼,這段時期宮廷音樂逐漸蕭條,取而代之的是民間音樂。


以上只是極為概括地說了一下中國古代樂器的大致情況,由此只見一斑而已。而事實上,中國古代樂器是浩如煙海,種類龐雜,有的已經銷聲匿跡了。不禁令人感歎:人間何來如此之多、如此之美、如此之不同的樂器?難怪有很多人開始相信中國的古代文化是一部神傳的文化,是神的智慧在人間的展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