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評論(84): 溫家寶再次嚴重警告中國金融危機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今天我要和草庵兄談談溫家寶總理
在今年5月份召開的國務院兩次有關金融危機的會議。"五一" 節後,溫家寶先後召
開了2次有關金融問題的會議:一次是國務會議,討論金融環境,有財政部、央行、
銀監委、外匯管理局等單位參加;另一次是討論金融危機的會議。我記得去年11月,
溫家寶在一次會議上提到中國面臨3顆不定時炸彈:金融危機、能源危機和社會動盪
不安危機。在短短半年內,2次提出金融危機的警告,可見中國金融情況的確很糟糕。
草庵:我們過去在《獨立評論》節目中曾不止一次的討論和分析過中國金融問題,
也分析過中國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但是溫家寶總理在短短半年內嚴重警告金融危機,
這的確是十分罕見的,現在中國金融情況一定非常嚴重可怕。溫家寶在討論金融環
境的國務會議上說:「我警鐘長鳴,不要被國民經濟增長數字、外匯儲備創新紀錄、
各地大型工程投產報告而振奮。同樣,我也要求大家不要在數字、紀錄、報告單上
過於振奮,甚至陶醉。」
伍凡:為什麼溫家寶2次提出金融危機?這在中共統治歷史上是罕見的行動。溫家寶
與朱鎔基不同,朱鎔基用計劃經濟手段來強力提高GDP,在金融問題上不懂裝懂,死
硬推行積極財政政策,擴大發行公債,主動的執行赤字財政政策,導致國庫虧空,
銀行呆帳急劇增加。溫家寶上台後停止執行積極財政政策和公債發行,實行中央經
濟宏觀調控政策,以求穩定發展,減少銀行呆帳。但是溫家寶的中央經濟宏觀調控
也行不通,基本上也失敗了。溫家寶說:「中央宏觀調控政策一直受到無形挑戰、
抵制,各取所需,而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在部分地區、系統,是繼續頂風而上,反
映法律法規在實施中人為阻力、干擾的程度。我十分擔憂的是金融狀況,這是經濟
發展、社會穩定、政局安危的龍頭,一旦爆炸、崩了,就是一場難以收拾的全局性
災難,這後果誰都承擔不了。」
草庵:溫家寶比朱鎔基聰明,他不像朱鎔基用99口棺材裝貪污犯,留一口棺材給自
己,實際上沒有做到。溫家寶是公開金融危機這一事實,把造成金融危機的責任推
給政令不通,地方主義等原因,自己的責任就減輕了。溫家寶在多個部委召開的金
融危機問題會議上說:「金融系統出的問題可以是數十億、數百億、數千億的經濟
代價,也可能導致局部地區、全局性的社會動盪的政治代價,這就不是某部門、某
領導所能承受的。金融系統的問題,從沒間斷,有舊的,有新產生的,更複雜的是
舊與新積壓著。最突出、最普遍的是,中央政令不通,通不下去,搞地方主義、搞
多中心、違規違法相勾結。我不想用這樣的措詞,事實上每天都在發生著,而且在
惡化、蔓延著。§ 溫又說:※要以法規法律約束自己的職能,看來要做到,也不容
易。」溫家寶警告:※國際上有打金融牌來壓我們,不怕。最可怕的是我們自己毀
壞金融法規。」
伍凡:溫家寶講話前後,4月下旬至5月中旬,在網上中共官方公佈或內部披露的有
關金融的資料。
中共政權負債
(一)國家財政部從2001年5月至今年3月底,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注資15次,
共34,700億元,最近2次:4月初注資中國銀行1,370億元;5月初,注資中國工商銀
行850億元。注資因素:中國銀行5月下旬將在香港集資上市,工商銀行暫訂在7月或
8月在香港集資上市。1997年成立四大不良資產處理公司,國家財政部投入14,000億
給銀行,剝離壞帳。不完全統計,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給銀行注入48,700億元。
(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至3月底,上報不良資產達23,500多億元,其中:中國工
商銀行,8,670餘億元;中國銀行,5,450餘億元;中國建設銀行,6,830餘億元;中
國農業銀行,2,540餘億元。
(三)150個地方商業銀行,至3月底,上報不良資產,達15,470多億元,其中52個
地方商業銀行面臨破產,由政府注資維持。
(四)三大國有政策性銀行,至3月底,上報不良貸款670多億元,其中:國家開發
銀行,折合26.5億元;農業發展銀行,折合144.8億元;進出口銀行,折合592.8億
元。
草庵:你剛才講的是中央財政部和銀行的負債,我現在來講內外債和地方債務
(五)各類債券:21,000億元。
(六)各類外債:截至2005年末,中國外債餘額為2810.45億美元(合人民幣22,480億
元),比上年末增加335.53億美元,增長13.56%。
(七)主要省區、直轄市不良資產狀況
以下是主要省區、直轄市至三月底上報不良資產狀況:廣東省,7,200多億元;浙江
省,3,100多億元;山東省,1,900多億元;江蘇省,2,700多億元;上海市,1,900多
億元;遼寧省,2,300多億元;福建省,1,200多億元;黑龍江省,1,500億元;河南
省,870多億元;湖北省,790多億元......共計不良資產23,460億元。
中央和地方總負債:155,280億元
伍凡:下面是中共政權掌控的金融貸幣、股票及居民手中現款。
(一)至2006年4月底,中國外匯儲備達到9,200美元(合人民幣76,000億元)。
(二)各級黨政軍小金庫:6,000-10,000億 (歸黨政軍幹部私用)
(三)金融機構存款,12萬3千億元。(這應該是股票,由國家企業和私人持有,其
中只有30%允許流通。並且股案兌現後也不可能填補銀行呆帳)。
(四)社會上持有現款22,000億至25,000億元。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報告披露:一旦出現金融危機或政治動盪因素,金融機構僅能應
付大中城市存戶5%-7%的提取。
草庵兄,你看中國政府負債155,280億元,而外匯儲備只有76,000億元,國家金融欠
債是國家庫存的2倍,那中國整個經濟是靠什麼在運作呢?
草庵:現在中共政權運作經濟主要靠兩項資源,其一是靠海外資本直接投資,投資
在工業、商業零售業、金融業和房地產,最有跡象外資開始要進入中國股票市場。
每年外資投入約500億美元。如果沒有外資投入,中共政權運作的經濟將立即停擺,
有一個明顯的事實,中國近年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0,000億美元,約佔全年GDP的70%,
其中由外資和中國私人資本經營的貿易額己超過50%以上。其二是靠出賣土地,低價
從農民手中徵購土地,高價出售給海內外開發商。地方政府是土地開發生意中最大
獲利者,其次是中央政府的高額稅收。近年中國稅收增長率是GDP增長率的2.5倍。
但是,外資和土地都是有限的資源,不可能長期滿足中共執行高投入、高浪費、高
污染和高能源消耗型經濟的需求。我們應該記得,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在上個世
紀80年代靠大量外資投入發展經濟,外表看來繁榮興旺,但他們沒有建立起一個自
我創新、自力更生的經濟體系,到90年代國際局勢變化,外資逐漸撤走,西巴和阿
根廷經濟頓時陷入蕭條境地。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正走上巴西和阿根廷曾走過的道
路,離蕭條和破壞境地不遠了。近代世界史上還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興起是
能靠外來投資來維持的。
伍凡:你剛才提到中共政權靠出賣土地來維持經濟運轉,這也是個大問題。首先,
中國的可開發和可耕作的土地是很有限的,不可能無限量低價供應土地。其次,低
價徵購農民土地已經造成了激烈的社會衝突和矛盾。今年在北京召開的※西山會議
§ 透露出的一個消息,1979年到1982年,全國上訪的數量是2萬起,而去年(2005年
)全國上訪的數量是3,000萬起,增加了500萬倍,引發社會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地
方政府低所強征農民土地,這是由金融危機轉向社會危機的明顯事實。
溫家寶兩次提出金融危機,他總要想辦法來防止金融危機和社會危機總暴發吧。
草庵:目前中共政權處理金融危機有以下幾個手段:
一,擴大稅收,每年稅收增加25-30%,2005年達3萬億。2006年頭4個月稅收1.5萬億,
比去年同期增加22%。增加房地產稅。
二,出賣中國四大商業銀行及其它地方銀行股票和股權,以維持金融系統和填補銀
行呆帳黑洞。
三,加印鈔票,擴大貨幣流通量(M2),形成通貨澎漲物價上漲。2006年4月M2:313,702.
34億,2005年GDP:176,000億元。M2/GDP1.782(2005年),M2/GDP1.321(1998年)。
四,加強宏觀調控,緊縮銀貸。但中央政令不出中南海,地方諸侯不聽命令,形成
多中心。宏觀調控失效,金融危機深化和加劇。
儘管中共政權採取上述措施,但無論如果也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填補155,280億的呆帳
這個黑洞,一旦中國大地上的經濟、社會、瘟疫、天象或國際局勢發生大的變化,
金融危機即將暴發,人民遭殃。
伍凡:我認為防止金融危機總爆發有幾個方法
改變高投資、高浪費、低效率,以GDP為目標的經濟增長方式。
改變中共官員以經濟建設為手段的政績考核模式。
一切經濟活動以提高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為最終目的,而不是為維護中共政權
的統治。
大力整肅貪污,在國內外追回贓款送回國庫。
推行政治改革,大幅改變政權結構,減少黨政官員數額
草庵:雖然溫家寶兩次嚴重警告中國面臨金融危機,但是中共高層沒有官員公開響
應,胡錦濤忙著處理中共黨內鬥爭,在部署中共十七大人事安排,中共政權的宣傳
媒體也不著聲,看來只是溫家寶一個人在操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們都沒工夫或
沒心思去關心金融危機。但是,在中共政權內部毀壞金融法規而促使金融危機加劇
的事實,每天都在發生著,而且在惡化、蔓延著。這真像一輛失去控制的火車在加
速行駛,終有一天會翻車,中共政權的終日不久將來臨。
伍凡:我們今天在《獨立評論》節目中討論這個重要問題,是希望把我們知道的信
息,及我們的觀點,通過《》電視台告訴中國大陸百姓,告訴中共黨政軍官
員,你們要關心你們自己的現在的處境和未來的前途。你們應該發揮作用,扭轉中
國的前進方向,盡力避免金融危機的總爆發,保持住生命財產。各位觀眾,今天節
目時間到了,謝謝你們收看《獨立評論》,再見。
草庵:再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